公司工作證明法律效力
⑴ 在職期間收入證明離職後有法律效力嗎
在職期間收入證明離職後沒有法律效力,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勞動雙方終止了權力和義務。在職期間的收入不能證明勞動者離職後的收入情況。通常情況下,需要用到收入證明的情況是勞動者辦理信用卡等情況,銀行可以通過社保繳納情況可以得知勞動者是否持續在用人單位上班,一旦發現勞動者已經離職,那麼勞動者提供的收入證明將無效。
《勞動合同法》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⑵ 公司不給辦工作證明,私自刻章辦理違法嗎有效嗎
公司不給辦離職證明,員工私自刻章辦理是屬於違法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一、如果員工辭職到期以後,公司不予辦理離職證明,員工可以向當地勞動部門的監察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一般監察部門會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處理的。
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⑶ 「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這樣的工作證明怎麼寫才有法律效力
廣東胡律師:
工作證明格式範文
工作證明格式
茲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女士在我司連續從事職務______________五年以上。
XXXX年年收入為:
XXXX年年收入為:
年收入包含年薪、獎金、提成、及各項補貼,個人所得稅已由單位代扣代繳。
某某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⑷ 工作證明可以算「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嗎
工作證明如果有用人單位蓋公章的話,可以算「存在勞動關系的憑證的,除了工作證明,能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的材料包括:工資支付憑證,職工花名冊、、載有勞動者名字的用人單位的用人單位各種文件、勞動者代表用人單位與其它實體或個人簽訂的合同、錄音、錄像、照片等,國家對勞動關系認定的相關規定如下:
《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⑸ 公司開工作證明 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要,工作證明一般指的是在職證明,蓋的是公章,有法律效力。
⑹ 工作證明 法律效力
原則上是不能的,復出具虛假證明制一旦出現問題免不了承擔責任的風險,但是你可以和公司商議一下,具體算一算每月是否有看不見的收入,比如代扣代繳的費用,再把過年節的獎金、其他補助等收入加到一起看看能不能達到2000元。
⑺ 工作證明人力資源部蓋章有效嗎
⑻ 離職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不同法律後果不同,是否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其中最易產生爭議的焦點問題。勞動者出現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等行為,被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時,為了不影響再就業,經常會向用人單位提出要求,不按照真實的解除勞動合同原因出具離職證明,以騙取新用人單位的信任。但是不真實的解除勞動合同理由可能會給用人單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是訴訟風險。
用人單位是否需要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取決於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或理由。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並且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因用人單位原因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本案中,該員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公司依據規章制度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並且無須向該員工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但公司出於憐憫,在虛假的《離職證明書》上加蓋公章,卻因為確認了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錯誤事實,導致自身陷入該員工設計的法律陷阱之中卻有口難辯。
公司出具離職證明內容要真實,避免相應法律風險
首先,用人單位出具的離職證明中不如實反映員工離職原因的情況很多,有的侵害員工利益,有的則損害自身利益,被認定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了避免該種用工風險,出具離職證明應如實記載和反映員工工作狀況及離職原因,既不能侵害員工的合法權益,也不能隱瞞事實給自己及其他用人單位帶來用工風險。
其次,與用人單位簽有保密協議或者競業限制協議的勞動者離職,用人單位應當在離職證明中將勞動者所負有的保密或競業限制義務及競業限制期限列明,既可以保護原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又可以讓新用人單位重新考量招錄用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和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最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離職證明一式兩份更為妥當,送交勞動者一份後,可以要求勞動者在另一份上簽字後留存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