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06 17:46:09

㈠ 行政訴訟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嗎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舉證內責任倒置。容但在一些情況下,原告也負有一定的舉證責任,這主要是以下情況: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㈡ 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概念

舉證責任: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對其提出的主張中須確認的事實依法負有的提出證據的義務。依現代各國民事訴訟制度,舉證責任根據證明對象由雙方當事人分擔,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按照實體法觀點,舉證責任與訴請適用的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密切聯系;僅特定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才屬於證明對象內容。

依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這是行政訴訟法對被告舉證責任范圍的規定。

(2)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中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五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三十六條: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㈢ 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六條: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第三十八條:在起訴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請的證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證據的。
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㈣ 行政訴訟法的種類和舉證責任

我國法律並未對行政訴訟種類問題予以明確規定,《行政訴訟法》只對判決的形式版進行了規權定,而未規定訴訟的種類,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我國行政訴訟的判決分為維持判決、撤銷判決、履行判決、變更判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最新司法解釋)又增加了確認判決和駁回訴訟請求兩種判決形式。學者們通常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的受理范圍,即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並結合我國的判決形式,將我國行政訴訟的種類劃分為撤銷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賠償之訴、履行之訴等幾類。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這就是對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具體規定。

㈤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是如何分配的

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二條 :【舉證責任的分配】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第二十七條 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第三十二條 原告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對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有權提供不予賠償或者減少賠償數額方面的證據。

行政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方舉證。

(5)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擴展閱讀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第三十五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三十六條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參考資料:中國普法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㈥ 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一、引言
行政訴訟是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為核心的訴訟,與刑事訴訟、民事訴訟有明顯的區別,在行政訴訟中,主要是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理所當然行政機關要向人民法院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那麼,在行政訴訟中為何要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原告是否還要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如果提供不出,將承擔何種法律後果呢?
(一)舉證責任的涵義
舉證責任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必須承擔的證明案件事實的責任①。舉證責任的基本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由誰提供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即提供證據責任的承擔;二是指當不能提供證據證明案件時法律後果由誰承擔。不能僅僅把舉證責任看成是一種義務或負擔,而應首先將其看成一種制度,一種確定勝訴和敗訴的制度。設定舉證責任制度,旨在建立一種規則,根據這種規則,如果法律要求特定當事人對某一待證事實負有舉證責任,該當事人就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該待證事實存在或不存在。如果該當事人提不出證據或者提出的證據不具有可采性,或該當事人提出的證據與對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相比,不具有優勢,該當事人將處於敗訴的地位。可見舉證責任制度意味著舉證責任承擔者在訴訟過程中處於正方的地位,而不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則扮演著反方的角色。原則上,舉證責任承擔者提供的證據是本證,不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提供的證據則是反證,承擔舉證責任意味著承擔更重的舉證負擔,同時,也承擔更多的敗訴風險。

㈦ 行政訴訟的證據和法律適用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㈧ 在行政訴訟中,誰負有舉證責任

現實困惑

某日,趙某駕駛貨車行至高速公路出口時,與一輛小客車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交警經過調查取證,認定趙某負主要責任。趙某不服交通認定,於是提起行政訴訟。訴訟中,趙某需要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負舉證責任嗎?律師點評

對於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趙某不負有舉證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主要由被訴的行政主體一方承擔。《行政訴訟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這樣有利於保護原告一方的訴權。原告一方原本就處於劣勢,如果讓原告方負舉證責任,會使原告方在行政訴訟中的訴權得不到實質性的保護。此外,由被告方負舉證責任,有利於充分發揮行政主體的舉證優勢。當然,除了以上兩點外,還考慮到由被告方負舉證責任,也可以促進行政主體依法行政。本案中,對於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趙某不必負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特別提醒

在行政訴訟中,由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即被告)對自己行為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但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存在及自己與所訴行政行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舉證。如果是行政賠償訴訟,原告還應對行政行為給自己造成損害以及因此遭受財產損失的數額承擔舉證責任。

㈨ 行政訴訟中,負責舉證責任的主要是

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二條 :【舉證責任的分配】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六條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第二十七條 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

第三十二條 原告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對自己的主張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有權提供不予賠償或者減少賠償數額方面的證據。

行政賠償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方舉證。

(9)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擴展閱讀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第三十五條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三十六條被告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延期提供。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處理程序中沒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准許,被告可以補充證據。

第三十七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舉證責任。

熱點內容
好道德詞句 發布:2025-09-19 15:43:44 瀏覽:960
行政訴訟法十五天 發布:2025-09-19 15:42:54 瀏覽:849
四川二法官 發布:2025-09-19 15:33:14 瀏覽:830
道德經道法天 發布:2025-09-19 15:22:29 瀏覽:386
商品流通條例 發布:2025-09-19 14:33:38 瀏覽:290
學民法黨課 發布:2025-09-19 14:28:18 瀏覽:579
家庭道德新論 發布:2025-09-19 14:15:45 瀏覽:120
處方權條例 發布:2025-09-19 14:13:20 瀏覽:656
司法警察招考 發布:2025-09-19 13:55:03 瀏覽:621
勞動合同法73號 發布:2025-09-19 13:49:58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