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論違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責任

論違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07 00:21:49

Ⅰ 簡述《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下面這個比較啰嗦一些,實際答題時候把小標題的筋給抄一下,然後簡單說明一下即可,沒有必要全要。
其實就是各個大項第一段抄一下即可。實在覺得太簡略就把後面一兩句話抄一點點即可。
供你參考。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
(一)婚姻自由原則 婚姻自由亦稱婚姻自主,系指男女公民均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自主自願地決定本人的婚姻問題,不受任何來自外力的強迫或干涉。
1、人們在婚姻關繫上有無自由,是形式上的自由還是實質上的自由,這並不僅僅取決於當事人的主觀願望,而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決定的。一般說來,古代社會不知婚姻自由為何物。恩格斯指出:「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在中國古代的封建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下,主婚權屬於當事人的祖父母、父母等尊長。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合,是封建婚姻的合法形式;門當戶對和婚姻論財,是封建婚姻的實際內容。關於婚姻的解除,則實行以家族為本位的男子專權離婚。
2、婚姻是否自由是近現代婚姻制度和古代婚姻制度的根本分野。在歐洲,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潮萌發於文藝復興運動,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爭取婚姻自由的斗爭從思想、文化領域擴及政治、法律領域。法國大革命勝利後,在1791年憲法中率先宣示,法律視婚姻僅為民事契約。不久以後,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又確立了未經合意不得成立婚姻的原則。自此以後婚姻自由原則及其必然產物——共諾婚制,相繼為許多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所確認。共諾婚是以契約說為其理論依據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婚姻自由在一定意義上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而非實質上的自由。
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婚姻自由的普遍實現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按照我國婚姻家庭法的規定,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實行結婚自由,是為了使未婚男女和喪偶、離婚者能夠按照本人的意願,成立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實行離婚自由,是為了使那些感情確已破裂、和好無望的夫妻,能夠通過法定途徑解除婚姻關系,使其有可能重建幸福美滿的婚姻家庭。對於婚姻自由來說,僅有結婚自由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離婚自由作為補充。
婚姻自由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實行婚姻自由並不是允許人們可以違反法律、道德為所欲為。我國婚姻家庭法為結婚規定了結婚的條件和程序,規定了離婚的程序和理由,這些規定具體指明了婚姻自由的范圍,劃清了婚姻問題上合法與違法的界限。婚姻自由的權利應當正當地行使,而不能濫用,不得借「自由『』之名侵害他人的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法律中的規定為婚姻自由權利的行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行使這種權利的思想基礎,包括動機和目的等,只能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加以評斷。
(二)一夫一妻原則 亦稱單偶制或雙單式婚姻,是一男一女互為配偶的婚姻形式。
按照一夫一妻原則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有配偶者在婚姻終止即配偶死亡或離婚後,始得再行結婚。違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不予登記,重婚於法無效,並須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取締賣淫、嫖娼活動等,也是維護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必然要求。一夫一妻原則同等地適用於男女雙方。
法律保障:禁止重婚(指有配偶者與他人結婚或一夫妻名義同居的行為)和禁止與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生活)。在民事上,重婚是結婚的禁止條件,不予登記,也是婚姻無效的原因,並且是另一方訴請離婚的法定理由,也是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發生根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法律後果:另一方訴請離婚,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三)男女平等原則 作為一般的法律原則,是指男女兩性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作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婚姻家庭主體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不因性別而異。
從歷史上來看,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制度是男女不平等、婦女受壓迫的社會根源。廣大的勞動婦女身受來自剝削階級和男權制度的雙重壓迫。剝削階級中的婦女,也受男權制度的束縛。不論是封建制代替了奴隸制,還是資本主義制度代替了封建制,男女兩性始終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是以男女平等相標榜的,兩性在婚姻家庭領域和社會的其他領域,法律地位有在形式上漸趨平等之勢,但是,這種形式上的平等往往掩蓋事實上的不平等。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性法律地位的平等已經基本實現,但是,同實際生活中的完全平等仍有相當的距離。
我國婚姻家庭法在各項具體制度、具體規定中都鮮明地體現著男女平等的立法精神。在結婚和離婚問題上,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完全平等的。夫妻、親子、祖孫、兄弟姐妹等關系中,不同性別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也是完全平等的。在婚姻、家庭和親屬關系方面的一切涉法事項,均應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則處理。
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暴力(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造成一定傷害的行為)。法律後果:另一方訴請離婚,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四)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
保護婦女權益和實行男女平等是完全一致的,兩者並不矛盾。前者是後者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補充。在我國社會發展的現階段,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制度和思想造成的後果,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完全消除,男女兩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尚有實際上的差別。應在堅持男女平等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在法律上加強保護婦女權益的力度。同時婦女還有其不同於男子的特殊權益要依法予以保護。保護婦女權益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長期傳統。我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以專章規定婦女的婚姻家庭權益,對《婚姻法》作了重要的補充。
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贍老育幼是家庭的重要的社會功能。我國婚姻家庭法中有關撫養教育、贍養扶助、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等規定,為兒童、老人的權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益保障法》等也有若干從家庭方面保護兒童、老****益的規定。
法律保障: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指對家庭成員歧視、折磨、摧殘,使其在身體上、精神上受到虐待的行為)和遺棄(指法定親屬中依法負有扶養、撫養、贍養義務的一方對需要扶養、撫養、贍養的另一方拒不履行義務的行為)。
(五)計劃生育原則 系指按照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人們的生育行為進行計劃調節。生育制度與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密切的關系。宏觀上的社會人口再生產,在微觀上是通過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行為實現的。
實行計劃生育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為主要目標。計劃生育對生育主體的基本要求是:少生、優生、適當地晚婚、晚育。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合理安排第二胎生育,禁止三胎以上的多胎生育。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對於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節制生育的政策可以適當放寬。落實計劃生育措施,是夫妻雙方的共同義務。
(六)婚姻家庭主體的共同責任 我國婚姻法第4條是不可訴條款,規定:夫妻雙方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這條規定既有規范性,又有導向性。但它不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具體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指出:「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因此,當事人提起婚姻家庭訴訟不能僅以《婚姻法》第4條為依據,還應當以相關法條為依據支持其訴訟請求。

Ⅱ 違反婚姻法有哪些責任

我國婚姻家庭法就是婚姻法,違反婚姻法的法律責任承擔主要形式是損害賠償,最主要的內容是離婚損害賠償。2001年4月通過的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即第四十六條規定;確定了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體現了對無過錯方和弱者的保護,具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受害方、制裁過錯方的功能,是我國婚姻法修改中的一個突破;使法律對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更進一步,使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進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據,是我國婚姻家庭立法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婚姻法修改後增加的重要部分;對制裁離婚過錯者,保護無過錯方,維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人身、精神權益,具有重要的立法意義。但此一制度在實踐中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難以貫徹執行,無過錯方難以充分舉證證明對方有過錯,受害者的權益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筆者結合我國法律規定及相關理論對離婚過錯賠償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婚姻家庭法中損害賠償的提出與建立。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同」。婚姻幸福、家庭美滿是每個人的生活追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事與願違。據全國婦聯1997年對15個省市的信訪統計,因家庭暴力引起的信訪量已佔婚姻家庭信訪總量的34.5%.1999年廣東省婦聯在廣州等11個市組織了1589個家庭入戶抽樣調查,有29.2%的家庭存在程度不同的家庭暴力現象,廣東省婦聯1996年至1998年接受這方面的投訴分別為219件、235件和348件,1997年比1996年增長7.3%,1998年比1997年增長48%[1].自1981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的離婚案件數量成倍增長,居高不下,1999年審理119.9萬件,比1980年的27.2萬件翻了兩番多,平均每年增長8.1%[2].另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離異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40%以上[3].從以上數字看,我國婚姻家庭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維護婚姻家庭的穩定,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婚姻家庭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1年4月對婚姻法進行了修改,補充了不少新的內容,修改了一些與時代和制度不相適應的部分條款,使婚姻法更趨完善和成熟。特別是離婚賠償制度的確立,為維護正常婚姻家庭關系,維護婚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
從國內外的立法看,婚姻賠償制度的認識和建立經歷了三個過程:
第一個過程,是將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犯夫權的行為,追究妻子通姦的刑事和民事責任;
第二個過程,是對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依照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處理;
第三個過程,是將破壞婚姻家庭關系認定為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責任,實行精神損害賠償[4].
我國於1950年制定了新中國首部婚姻法,1981、2001年分別進行了兩次修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關系的科學調整和穩定是社會進步、文明昌盛的標志。這兩次修改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出現後做出的。其中1981年的修改是在「對外開放」政策的前提下進行的,2001年的修改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依法治國方略確定的前提下開展的。政治制度的變革必然帶來社會生活的變革。因而,修訂婚姻法是順勢而為,是建立現代生活制度,鞏固婚姻制度的重大舉措.該看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在得到引進的同時,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乘機湧入,封建思想沉渣泛起,部分人在生活富裕之後,包「二奶」,找情人,極大地危害了正常的婚姻家庭關系。限制和制裁這種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維護健康、文明和先進的婚姻家庭關系在現階段顯得極為迫切,極為需要。這次修訂後的婚姻法在第四十六條規定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無疑是極大的進步。
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主要指的就是離婚損害賠償,本文作者就自己在實際辦理離婚案件中所遇到的相關問題並就相關法律規定對違反婚姻家庭法中關於離婚損害賠償方面作如下粗淺的探討。
(二)婚姻家庭法中的損害賠償性質
在私法領域,損害賠償的產生原因無非是二個:一是由於侵權;一是由於違約。對於婚姻家庭法中的損害賠償性質,有持違約之責的觀點的,筆者贊同將婚姻法中的損害賠償定性為侵權責任。
第一,從婚姻締結後的夫妻關系來看,婚姻不是合同或相當於合同。
所謂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為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從該規定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合同是涉及民事權利、民事義務的協議,該協議是由民事主體間圍繞著相關的財產問題約定所成。而婚姻的締結雖說需要當事人的合意,要求當事人的完全自願。但是隨著婚姻的締結而產生的夫妻關系是無法通過合同來約定彼此之間的所享有的民事權利與彼此之間所承擔的民事義務。夫妻關系包括夫妻之間的財產關系與夫妻之間的人身關系。夫妻間的人身關系由於具有特定的精神利益,不體現財產利益,不能適用合同法的調整的。
夫妻間的財產關系雖具有財產利益,但是夫妻彼此之間所享有的權利卻並非是由夫妻雙方當事人約定所成的。婚姻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夫妻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這些規定均表明夫妻財產關系中的民事權利是法定的。雖然婚姻法允許婚姻當事人對夫妻財產制進行約定,但是這並非是夫妻財產制的唯一的形式,法律還規定了法定財產制、個人財產制的。在婚姻關系當事人對財產沒有約定的情況下,適用法定財產制與個人財產制。在婚姻當事人對財產有約定的情況,且約定合法的前提下,才實行「約定優先於法定」原則。可以這樣說,夫妻財產關系能適用合同法調整的餘地甚小。
鑒於上述的分析,婚姻締結後所產生的夫妻關系,人身關系的內容不能通
過協商進行創設,財產關系的內容只能針對夫妻財產制度進行約定。整個夫妻關系的內容基本上是法定而成,不存在合同內容設定的自由。婚姻關系的解除可依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也可依法定情形。基於當事人協議時,不會直接產生協商一致進行解除彼此間的婚姻關系的效果。其還需要國家對該協議的審查,還需要國家對該協議的承認。因此,婚姻關系當事人達成了離婚協議之後,還應向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提出申請,最終由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來決定該協議的能否發生解除婚姻關系的效力。而在合同關系中,屬於雙方當事人約定解除的,只要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便能直接產生合同解除的效果,無需國家的干涉。同樣都是協議解除方式,但所產生的結果是大相徑庭的。在婚姻關系法定解除情形中,其法定的理由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具體表現為:重婚、實施家庭暴力、分居等等。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合同法定解除的理由有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通知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等。這二者的法定理由所映襯出的權益是截然不同的。法定的離婚理由所反映的是婚姻當事人的忠實權、身體健康權、同居權等帶有特定精神利益的權利;合同的法定解除理由反映的是合同當事人的財產權益。合同出現法定解除情形時,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而婚姻關系的解除卻是需要人民法院的裁判。
第三,從我國婚姻法立法本身來看,婚姻不是合同或相當於合同。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所規定的情形,不僅侵犯了夫妻關系中的法定權利,而且違背了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或者違反了婚姻家庭立法的禁止性規定。例如,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即侵犯了丈夫所享有的忠實權或者妻子所享有的忠實權,又違背了「一夫一妻」這一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又如,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兩種情形,即是侵犯了婚姻一方當事人的生命健康權、撫養權,又是違反了婚姻法第三條中明確的禁止性規定.正是由於這些侵權行為,才產生了被侵犯者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再者,若干解釋第二十八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涉及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從該條款規定中可知,在婚姻立法其本身便是將損害賠償認定為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正如筆者在前文所分析的那樣,由於合同是圍繞著財產利益而達成的協議,其不具有人身利益的內容,所以對合同的違反所需要承擔的違約賠償責任以彌補合同一方當事人受損財產利益的內容,所以對合同的違反所需要承擔的違約賠償責任以彌補合同一方當事人受損財產利益為限,不存在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只有在侵權行為場合下的損害賠償才會即包括物質賠償又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Ⅲ 他們的行為違反了婚姻家庭法嗎

違反婚姻家庭法,侵犯了結婚自由的權利。這種事情可能會涉嫌構成非法拘禁罪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不過已經那麼久了,就算構成也過了追訴時效了。

Ⅳ 論我國婚姻家庭法有關夫妻扶養義務的規定.

夫妻扶養是指夫妻之間經濟上供養和生活上扶助的法定權利和義務。婚姻法第20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認定夫妻扶養權利和義務,應把握以下四點:
1、夫妻間的扶養權利義務以經濟上相互供養、生活上相互扶助為內容,是婚姻內在屬性和法律效力對主體的必然要求。這既是雙方當事人從締結婚姻開始就共生的義務,也是婚姻或家庭共同體得以維系和存在的基本保障。
2、夫妻扶養從婚姻合法有效成立之時起產生,至婚姻合法有效終止時消滅,在婚姻關系有效存續的整個過程中一直存在且具有法律拘束力,因而是一種狀態性的、持續性的法律關系。無論婚姻的實際情勢如何,也不論當事人雙方的感情狀況怎樣,夫妻扶養既是雙方的權利,也是雙方的義務,因而不履行義務的行為,必然是一種侵權行為。
3、夫妻扶養做為法定義務,具有法律強制性。基於夫妻關系的特殊性,夫妻扶養通常在婚姻共同生活中自覺履行。當夫妻一方沒有固定收入和缺乏生活來源,或者無獨立生活能力或生活困難,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養,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權要求對方承擔扶養責任。如果夫妻雙方因扶養問題發生糾紛,可以經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審理扶養糾紛時,應首先進行調解,如調解無效,應當及時依法判決,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
4、夫妻扶養義務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關系。我國婚姻法以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為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對適用共同財產制的夫妻而言,如果雙方同居生活,關於扶養義務固然在共同生活中得以實現,不會產生問題;如果雙方分居生活,一方拒不扶養對方,需要扶養的一方欲請求他方給付扶養費時,若義務人沒有個人財產,是否得判決以共同財產支付?夫妻扶養費用屬於婚姻日常生活所需,理應由夫妻共同財產支付,當夫妻無共同財產或者夫妻共同財產不足以支付扶養費用時,應由扶養義務人以其個人財產負擔扶養義務。

Ⅳ 兩性違法結合的法律後果有什麼不同

根據違反法律的輕重來判刑。
違反婚姻法行為應承擔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任何人違反婚姻法的行為都要承擔行政責任或受到法律制裁。如不登記就同居的應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等。而違反婚姻家庭道德行為情節輕微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如婚前的性行為就是道德問題,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違反婚姻法行為的種類:
破壞婚姻家庭管理秩序的行為.為了社會進步和文明.國家制定婚姻法和其他一些婚姻家庭法律規范,要求人們遵守.違反婚姻家庭管理秩序的行為主要表現為,不登記就同居,或者欺騙婚姻登記管理機關,騙取結婚證.
侵犯當事人婚姻民主權利的行為.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民主權利,也是我國婚姻制度的一項重要原則.婚姻法第3條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當前公開違反婚姻法規定,干涉婚姻自由,侵害當事人婚姻民主權利問題還比較多,踐踏了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給社會帶來許多危害。
侵害家庭成員間合法財產權益的行為.主要指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的家庭成員,拒不履行義務或是家庭成員中單方處理共有財產而使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合法財產權益受到侵害。
侵害家庭成員人身權利的行為.家庭成員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應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在法院審理的離婚案件中有許多案件就是由於女方不堪忍受丈夫經常的打罵而提出離婚的。
破壞合法的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家庭成員間在法律上產生的多種權利義務關系受到破壞或妨害,都是破壞婚姻家庭關系的行為。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第三者插足破壞他人家庭關系行為引起的離婚案件大量上升,嚴重破壞了他人的家庭和睦與安寧,甚至導致家庭解體,除給離婚一方當事人造成痛苦之外,還給其他家庭成員,如子女或老人帶來精神上的痛苦。二是妨礙「親權」行為,即婚姻法和民法通則規定的長輩尊親對晚輩卑親的法定權利義務行使受到妨礙。常見的是離婚訴訟中一方將子女故意轉移,妨礙另一方履行法定權利義務.二是離婚後撫養子女一方拒絕另一方尊親探視子女,使子女和被拒絕履行義務的一方,在精神上受到極大刺激。
對違反婚姻法行為的追究和制裁
婚姻法規定對違反本法者,視分別情況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和法律制裁。由於這一規定十分原則,沒有追究的具體程序和規定。所以,在審判實踐中,對於離婚案件也只是處理離與不離,且財產處理,子女撫養等問題,對違法婚姻很少追究和制裁,從而導致違法婚姻大量出現,法律顯得蒼白無力,束手無策。有些違反婚姻的行為由於沒有得到及時處理而釀成悲劇,轉變為刑事案件。為此,對違反婚姻法的行為應予以制裁。
1.行政處分。行政處分一般應由違反婚姻法行為人所在單位或其上級領導機關決定,習慣上可由當事人所在單位主動處分,也可由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建議當事人所在單位給與處分。
2.行政處罰。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婚姻法行為的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要根據違反行政法規的性質,由法律規定有處罰權的機關負責裁決。
3.法律制裁。對違反婚姻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法律責任主要分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也是一種法律制裁。違反婚姻法行為也是違反民法通則103條,104條,105條的行為,公民的自主權和婚姻家庭受法律保護。有些違反婚姻法行為的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對於借婚姻索取財物的,應當收繳非法所得和罰款,對於重婚,干涉婚姻自由卻不構成犯罪的,可責令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訓誡,罰款或拘留。
修改後的婚姻法第46條確立了我國的離婚損壞賠償制度,該制度體現了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扶助保護,具有填補精神損害,撫慰受害方,制裁過錯方的功能,是我國婚姻法修改中的一個突破。對於打罵,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但卻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訓誡,責令其悔過,拘留,罰款或賠償損失。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繼承法的規定還可以對某些規定違反婚姻法行為人處以「剝奪親權」制裁,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承擔責任。」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資格。

Ⅵ 論違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責任

�苆、過呿鉽

傆嚸、等彳寺

不愛,請閃開

蕶碎の記憶

不 想 茬 為 了 討 好 伱 、放 棄 洎 己 ﹏ !

如果我就此忘了你 你會不會覺得難以呼吸

☆ っ 如果不喜歡硪 ,那麼請不要輕易的走進硪

說愛我。 謝謝沵、曾經讓涐這庅淂為你迷戀

那個誰,雖然我還喜歡你,但我知道那不是愛。

」 涐笑得有些牽強, 伱知道涐總是能夠假裝不難過 〃

沵何曾在意過娥的一切,即使一秒。

我以為不露痕跡 思念卻滿溢,或許這代表我我的心。

在你面前還要我怎麼做,我看見你們擁抱還一笑而過。

也許上天安排你我擦身而過,我明白和你的愛不可能會有結果。

每 個 人 都 在 變 ,而 唯 一 不 變 的 還 是 痴 情 。

莪 的 所 作 所 為 讓 莪 看 到 的 只 是 多 麽 愛 邇 僅 此 而 已。

親愛的,為什麽在孤單的時候還是想他很多?

撕碎你那偽善的臉,接下來會看到什麽?

在社會上我們可能是配角,但,把我們送到沙漠上,我們就是希望。

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堅強,可我的淚就是不聽我的話。

其實吧,我就想找干凈,安穩,低調。讓我安的男人。

原本屬於我的分組已經被她代替, 再也沒有任何位置能容下小小的我,

我僅有的愛情,是你給的;我僅有的卑微,也是你給的。

◇◆ 記德卟要忘記、畢竟那些路都是曾經壹起走過……

愛可以是一瞬間的事,也可以是一輩子的事

你曾經給的傷害、我會完完整整的還給你。

也許以後我會後悔,可是現在的我就是要等你。

我決定忘記。既然無法改變,還掙扎什麽呢。有什麽用呢。

〉╮你明明很快樂,卻假裝捨不得。

妖 嬈 de 時 待 . 青 春 到 處 揮 撒 . 這 樣 德 額 們 何 時 才 能 停 止,

Ⅶ 哪些違反《婚姻法》的行為可追究刑事責任

如重婚罪、遺棄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等,都可以追究刑事專責任。

刑法
第二百屬五十七條【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第二百五十八條【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九條【破壞軍婚罪;強奸罪】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條【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Ⅷ 關於婚姻家庭法的問題(法律)

1、父女關系是無法斷絕的。
2、劉蕾無權干涉。子女無權干涉父母的婚姻生活。
3、遺產由劉蕾繼承。羅小琳沒有領取結婚證,不屬於法定繼承人。但如果羅小琳對劉教授進行了照顧可以適當分得一些。

Ⅸ 請談談你對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看法

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內定》。修正後容的〈婚姻法〉對原法的補充和修改,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1、關於總則:增設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在新增的第四條中,規定了婚姻雙方和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2、關於結婚制度: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規定。3、關於家庭關系:在夫妻財產制上,一是改進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財產制,分別列舉了法定夫妻財產制中雙方共有財產和一方個人財產的種類和范圍。二是規范了夫妻財產約定,包括約定的內容、形式和效力等。4、關於離婚制度:對離婚的法定理由增設了若干列舉性、例示性的規定。5、關於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對違反婚姻家庭法行為的受害人,規定了各種必要的救助措施。

熱點內容
司法警察招考 發布:2025-09-19 13:55:03 瀏覽:621
勞動合同法73號 發布:2025-09-19 13:49:58 瀏覽:584
上海廠房拆遷律師 發布:2025-09-19 13:29:36 瀏覽:237
古代刑法徒 發布:2025-09-19 13:29:22 瀏覽:778
飲用水條例 發布:2025-09-19 13:23:04 瀏覽:485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啥意思 發布:2025-09-19 13:13:55 瀏覽:16
社區法律服務維權記錄 發布:2025-09-19 13:00:56 瀏覽:947
與醫院相關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12:40:46 瀏覽:917
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9 12:40:08 瀏覽:929
蔡軍法官 發布:2025-09-19 12:36:36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