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保密法律責任

公司保密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07 06:57:39

1. 泄露公司秘密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泄露復公司秘密承製擔的法律責任存在幾方面的問題:
1、是否存在保守公司秘密的合同約定,有的話就去承擔違約責任;
2、是否存在侵權,如果泄露的商業秘密重大,持有秘密一方可以考慮針對侵權一方提起不正當競爭的訴訟;
3、如果受損的公司一方認為對自己利益構成重大影響的,可以考慮通過向經偵報案的方式解決,但這一操作起來從實踐看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具體應和當地有經驗的律師做充分溝通。
被動的泄漏,不構成犯罪;比如,存放機密的電腦或硬碟被盜或遺失、或電腦中木馬泄漏、或者保管人員因保管時不當,導致被其他人故意盜取等;在認定是否具有主動性時,現行的判例中一個重要的條款就是看嫌疑人是否從機密泄漏中獲利;
侵犯商業秘密,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2. 保密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新《保密法》規定以下責任:1、工作領導責任;2、定密責任;3、定密不當責任;4、知悉范圍確定責任;5、發生泄密領導責任;6、查處不力領導責任;7、新《保密法》改「結果罰」為「行為罰」。

3. 違反公司了保密條款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分兩種情況,如果你還在職違反了公司保密條款,應當依據《勞動合同法》來解決,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里的賠償責任一般公司章程或者勞動合同里都有約定。
第二種情況是勞動合同已經解除或終止了,但是該保密條款不因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而失效,其對離職人員仍然具有法律約束力,這個時候就是民事糾紛而不是勞動糾紛,你們公司可以對你提起侵權之訴。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90條;《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國務院令117號)第2條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

除民事責任外,更嚴重的就是刑事責任了~當然,如果不是非常嚴重是不會追究刑事責任的。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侵犯商業秘密罪」。

4. 員工無意中泄露了公司秘密 要承擔法律責任嗎與之相關的法律條文有哪些跪求高人!!

違反約定將商業機密外泄,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應按合同約定向原內告支付違約金。鑒於雙容方約定的違約金若高於原告實際損失,法院酌定違約金。

從古至今,違約金在我國市場交易合同實務中,應用極為廣泛。為此,我國《合同法》對違約金做了專門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就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無論是賠償性違約金還是懲罰性違約金,都應嚴格遵守,這是合同嚴守原則的當然要求。《合同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5. 員工泄露公司機密是否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請問你們公司跟員工,是否有簽訂保密協議,協議中有約定相關的泄密責任版的,具體公司追求法律責權任的話,一看協議約定,若沒有約定,則按工資的泄露的情節來看,而也只是泄露給員工,你取證也難,也沒有給公司造成明顯的損失,只是人員情緒的波動,所以很難可以處罰。
協議在勞動合同中或是崗前簽訂協議,關於公司的保密內容,及泄密責任。

6. 保密條款的法律責任包括違約金責任嗎

大三學生與公司簽訂《就業意向書》,規定學生畢業後與該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否則違約金5萬。該公司將於大四起對學生進行培訓。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五條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7. 簽保密協議泄密後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被泄露該技術秘密是屬於甲公司所有,則趙某利用甲公司的商業秘密,在專未徵得甲公司同意的屬情況下泄露給乙公司,如給甲公司造成損失,就屬於是侵犯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簽訂保密協議和不簽訂保密協議的區別在於:簽訂了協議的用人單位在協議中有一個明確的違約責任,在一方違約時,法院可以就此違約條款直接判決賠償數額。

沒有簽訂保密協議的,只要用人單位能證明勞動者有泄露商業秘密的行為,並且由於此行為導致用人單位的利益受到損失的,用人單位就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

(7)公司保密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協議內容:

一、保密協議形式

在簽訂保密協議時,雙方既可在《勞動合同法》中約定保密條款,也可以訂立專門的保密協議。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應當採取法定的書面形式,並做到條款清晰明白,語言沒有歧義。

二、保密協議內容:明確保密信息范圍。

用人單位在約定保密內容時,務必把需要保密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期限等明確下來,最好通過列舉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內容,否則很容易因約定不明引發訴訟糾紛。不同的企業和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保密范圍、內容也有所變化,用人單位應及時修改保密協議內容。

8. 違反保密法律法規應承擔哪些責任

熱點內容
上海廠房拆遷律師 發布:2025-09-19 13:29:36 瀏覽:237
古代刑法徒 發布:2025-09-19 13:29:22 瀏覽:778
飲用水條例 發布:2025-09-19 13:23:04 瀏覽:485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啥意思 發布:2025-09-19 13:13:55 瀏覽:16
社區法律服務維權記錄 發布:2025-09-19 13:00:56 瀏覽:947
與醫院相關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12:40:46 瀏覽:917
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9 12:40:08 瀏覽:929
蔡軍法官 發布:2025-09-19 12:36:36 瀏覽:493
稅法立法規 發布:2025-09-19 12:34:14 瀏覽:741
這樣判決法官 發布:2025-09-19 12:29:08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