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擾民者負法律責任
『壹』 擾民了,該負法律責任嗎
擾民沒有造成損失的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因為這不是刑事或者行政案件
『貳』 擾民可以打110嗎
噪音擾民屬於治安案件,公安機關(110)應當管,以下是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2)打擾民者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
「廣場舞的場地之爭、噪音之擾,是由來已久的問題。」鄭州市公安局建設路分局一位受訪民警說,他曾參與過對廣場舞擾民的接處警。報警者稱,音響聲音太大,影響孩子學習,並干擾了正常休息。廣場舞組織者認為,他們是在健身。民警只好協調處理,讓廣場舞的音響關小些。
在美麗泉小區居住的張女士對廣場舞頗有微辭:「原想住在公園附近環境好,結果一到晚上鬧哄哄的,音樂聲太大。我還要打市長熱線投訴。」
張女士居住的小區緊鄰兒童公園,而公園內跳廣場舞的音箱就放在樓下。她說,她通過手機軟體對其中一處廣場舞聲音的分貝進行監測,基本在70以上,最高值為87,給人的感覺很煩躁。
按照國家現行噪音標准,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執行二類標准,白天噪音不得超過60分貝,夜晚不得超過50分貝。
記者查閱《鄭州市行政機關執法職責綜覽》發現,人為製造的生活雜訊干擾人們正常生活的,比如廣場高音喇叭、夜市經營、娛樂場所的音響不按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等,應由公安部門查處,生產噪音應由市級環保部門或者區級執法部門負責查處。
對於文化娛樂經營和商業活動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環保部門也有法定權力進行查處。如有廣場音樂噪音影響休息,市民可撥打110投訴。
『叄』 噪音擾民,110會管嗎
110會管,但是得看是什麼噪音,不同的噪音管理的部門不一樣,並且還有限值,不是一點點噪音就可以報警的。
具體情況如下:
一、不同的噪音擾民不一樣:
1.行人聊天喊叫、音響設備造成的擾民建議報警;
2.餐館的(鼓風機等)造成的擾民,建議聯系屬地環保局反映;
3.施工擾民建議您聯系城管反映。
二、限值:
國家《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4.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拓展資料:
噪音擾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於1996年10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國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把超過國家規定的 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稱為環境雜訊污染。
『肆』 噪音擾民可以打110嗎
噪音擾民可以打110。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權享受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營造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律義務;其次,110是我國通用的報警電話號碼,其在大陸地區除負責受理刑事、治安案件外,還接受群眾突遇的、個人無力解決的緊急危難求助等,而噪音擾民本就屬於治安處理范圍,因此,在受到噪音污染時,我們應當及時撥打110,請求解決。當通過110出警後仍不能解決的,我們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以進一步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五)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聚眾實施前款行為的,對首要分子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第二十二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伍』 直播擾民,溝通後態度蠻橫,擾民者說國家法律規定22點之前不算擾民,還有別的解決辦法嗎
可以直接上門去溝通,要求他聲音小一點或者去物業投訴該住戶,讓物業去溝通,最後就是打電話報警說擾民
『陸』 鄰居噪音擾民要負法律責任嗎
要負法律責任
可以訴訟或者直接報警
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柒』 噪音擾民如何投訴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但讓人頭疼的是旁邊工地施工的噪音!生活在城市裡無可避免在會有建築工地在生產活動,雜訊對會對附近的居民造成了很大困擾,特別是孕婦、老人及讀書的孩子,中午、晚上都休息不好。那麼施工擾民到底該怎麼投訴呢?
如果是白天施工,做為勞動者我們也要體量大家的不容易,相互理解,做什麼工作的都不容易。但是如果雜訊太大了也可以相關的環保部門投訴申請,由相關部門來管理。
夜間施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也就是說,在城市市區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建築工地允許施工時間段為早晨六點以後至晚上十點,禁止施工時間段為晚上十點至次日凌晨六點。建築工地並非完全不能夜間施工。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向環保部門申報後,可以夜間施工。
施工噪音擾民,可打電話給以下三個部門投訴
第一,可以向當地的安監部門投訴。
第二,向環保局投訴。
第三,向當地政府投訴,撥打民生熱線電話。
第四,如果產生法律糾紛,可面談律師。
●萬能投訴電話:12345
●北京市施工噪音投訴電話:96310
●12369(環保):
解決工礦企業生產雜訊,一般建築工地22:00至次日6:00擅自施工雜訊,經營性文化娛樂場所空調器、冷卻塔等固定聲源雜訊擾民問題。
●12319(城管):
解決主城區主幹路兩側雜訊污染需要設置聲屏障的或是市政維修工程雜訊擾民問題。
●110(公安):
解決機動車輛亂鳴喇叭、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在城鎮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排放的偶發性強烈雜訊;在商業經營活動中和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使用高音喇叭或高音響器材;進行集會、聚會、娛樂、健身、悼念、飼養動物等活動,以及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裝修等活動產生雜訊;機動車、非機動車以及滑輪車、手推車等機具排放的雜訊。
●12315(工商):
解決居民區等雜訊敏感區里無證照開設的加工、維修點產生的雜訊擾民問題。
●12365(質監):
解決新購置的商品房,卧室旁邊電梯間雜訊和振動擾民問題。
『捌』 噪音擾民誰來管
都是由公安機關為主來進行管理的。市民遇噪音擾民可撥打12369向當地環保部門進行投訴或,或聯系當地城市管理部門或110協商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
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8)打擾民者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噪音擾民》
第二十九條: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