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網路運營者的法律責任

網路運營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0 02:20:32

Ⅰ 網路運營者未盡到監督義務應受什麼處罰

網路運營者未盡到管理義務的,應受到下列處罰: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如果其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並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六十八條
網路運營者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未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電子信息發送服務提供者、應用軟體下載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安全管理義務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Ⅱ 《網路安全法》,網路運營者的哪些行為應受到處罰

計算機管理監察機構應當保護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的公共安全,維護從事國際聯網業務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和公眾利益。
第一條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第二條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
(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的;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
第七條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三條制度: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在規定的限期內未改正的,對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並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的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

Ⅲ 網路安全法認為網路運營者的主要義務是什麼

網路安全法認為網路運營者的主要義務是網路安全保護。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空間第一部基本大法,它強化了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的戰略意義與監管的范疇,其中第9條總括性地規定了網路運營者的網路安全義務。

同時,《網路安全法》第21條、第24條、第40—44條、第47條、48條、第49條,以及《刑法》第286條均對網路運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進行了規定。未來,網路網路運營者責任重大。

(3)網路運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路運營者,特別是大型互聯網企業,擁有海量的用戶,是網路社會最重要的節點,也是實施網路治理的關鍵主體。我國在網路政策上主張「誰接入,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一直強調網路運營者的「主體責任」,要求網路運營者對其運營的網站和提供的網路產品和服務承擔安全義務。

《網路安全法》則在法律層面將網路運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和責任法定化

Ⅳ 運營者違背《網路安全法規》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1. 給予六個月以內的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

  2. 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3. 主管部門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可以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對網路運營者有什麼影響

2016年11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於6月1日正式生效,引發外媒關注。據塔斯社5月31日報道,這部法律涉及逾7億中國網民的權益,明確了網路運營者應承擔的義務,以及保障網路安全的主要原則及措施等。該法第一章說,制定此法意在「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報道稱,根據該法規定,針對個人信息,該法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該法表示,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另據《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31日報道,中國的網路安全法於6月1日生效,一些外國科技企業對新法將如何影響其運營感到困惑。報道稱,這部法律要求對提供給中國政府和中國核心產業的技術產品進行安全審查。一些外企稱,這部法律的涉及面之廣足以讓中國當局擁有限制某個產品或某項服務的能力,因此可能會使中國企業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歐華律師事務所說,在此前數周,中國已經引入了一些新規,比如對違反或無視數據保護相關法律的實行刑事處罰,以及要求企業在中國使用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前先徵得同意。報道稱,一些在華企業說,它們並不十分清楚應當如何實施這部法律。針對外界質疑,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日報道,中國網信官員5月31日表示,制定和實施網路安全法不是要限制國外企業、技術、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不是要限制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網信官員解釋說,網路安全法關於數據境內留存和出境評估的規定是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對所有網路運營者的要求;上述數據只限於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重要數據是對國家而言,而不是針對企業和個人;對於確需出境的數據,經過安全評估認為不會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出境;經個人信息主體同意的,個人信息可以出境。報道稱,對於中國《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法(試行)》會不會給境外企業帶來不公平待遇,形成事實上的技術壁壘,網信官員表示,安全審查沒有國別差異,審查不會歧視國外技術和產品,不會限制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針對外界擔憂,新規會侵害個人隱私,妨礙網上言論自由,網信官員回應稱,對這條規定有兩點理解:一是針對的是用戶公開發布的信息,而不是個人通信信息,不會損害個人隱私;二是要求停止傳輸的是違法信息,不存在妨礙言論自由問題。報道稱,關於網路安全法還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來源於境外的非法信息的傳播。外界認為,這一要求其實意味著嚴格管控國外網站,限制信息跨境流動。網信官員對此強硬表示,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違法信息在境內傳播,是國家網路空間主權的體現。5月7日,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在「青少年網路安全戰車」上參與互動游戲,學習了解網路信息安全知識。

Ⅵ 網路安全法第五章規定責任主體為網路運營者的是什麼

網路安全法認為網路運營者的主要義務是網路安全保護。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空間第一部基本大法,它強化了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的戰略意義與監管的范疇,其中第9條總括性地規定了網路運營者的網路安全義務。

同時,《網路安全法》第21條、第24條、第40—44條、第47條、48條、第49條,以及《刑法》第286條均對網路運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進行了規定。未來,網路網路運營者責任重大。

(6)網路運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路運營商,特別是大型互聯網企業,用戶眾多,是網路社會最重要的節點,也是實施網路治理的關鍵主體。在網路政策方面,中國倡導「誰訪問,誰負責」和「誰操作,誰負責」。它一直強調網路運營商的「主體責任」,要求網路運營商對其運營的網站和提供的網路產品和服務承擔安全義務。

《網路安全法》從法律層面對網路經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和責任進行了法律規范

Ⅶ 網路安全法中網路運營者要遵守哪些法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第二十五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第二十八條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第二十九條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有關行業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的網路安全保護規范和協作機制,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評估,定期向會員進行風險警示,支持、協助會員應對網路安全風險。



(7)網路運營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網路運營者應當設置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和用戶協議,並指定專人負責兒童個人信息保護。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兒童監護人,並應當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

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當以顯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兒童監護人,並應當徵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兒童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兒童個人信息。

Ⅷ 網路運營者泄露個人信息有什麼刑罰

  1. 針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

  2. 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並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

  3. 法律規定,網路安全法第四十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4. 第四十二條規定,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5. 第四十四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6. 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

  7. 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Ⅸ 運營者違背網路安全法規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網路運營者不履行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內主管容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不履行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網路運營者違反網路安全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1、不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採取停止傳輸、消除等處置措施的;
2、拒絕、阻礙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的;
3、拒不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患有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9-19 10:59:29 瀏覽:776
合夥開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10:39:27 瀏覽:311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畢業論文選題2019 發布:2025-09-19 10:34:30 瀏覽:478
自然與道德 發布:2025-09-19 10:33:25 瀏覽:985
灌鉛刑法 發布:2025-09-19 10:33:24 瀏覽:843
婚姻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發布:2025-09-19 10:33:21 瀏覽:53
收據簽字沒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9 10:30:46 瀏覽:370
電子簽名無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9 10:10:53 瀏覽:750
在勞動仲裁中偽造證據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09:52:41 瀏覽:214
2011年1月行政法學自考 發布:2025-09-19 09:52:38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