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車主與登記車主不一致法律責任
❶ 誰是賠償責任人:名義車主實際車主
本網來訊某部的兩個自營院位於公路兩側。雖然公路上設有限速40公里和前方人行橫道等警示標志,但經過此地的車輛行駛速度都比較快,有的甚至超過100公里。戰士小王有一天到對面營區辦事,剛走上人行橫道,就被一輛疾駛過來的麵包車撞倒,送到醫院搶救花費4萬多元才恢復健康。當地公安交通部門認定,該車駕駛員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小王出院後,向該車行駛證上登記的車主某私營企業要求賠償時遭到拒絕。理由是該車不是他們企業的,是他人冒名登記的。小王無奈,在部隊的支持下,起訴到駐地人民法院。庭審中,該企業卻拿出了一份合同,說該車在出事前已經賣給了第三方,只不過沒有登記過戶。第三方雖然主動承擔責任,但是沒有賠償能力。小王應向誰索賠? 評析: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損害賠償責任一般由機動車行駛證上登記的所有人承擔
❷ 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實際車主和登記車主不一致,登記車主是否要列為被告
可以把登記車主和實際車主同時列為被告,至於他們有沒有關系,這個他們會在法庭上自己為自己辯解。
❸ 機動車駕駛人與登記車主不是一個人的時候發生交通事故後,責任怎麼承擔
秦律師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經常遇到肇事車輛車主和司機不一致的情形,當事人也經常被類似問題困擾。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指導意見的規定,秦律師提醒讀者朋友:在交通事故中,司機和車主之間的責任劃分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機動車肇事至第三人傷害的,原則上肇事車輛在車管所登記的車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其次,掛戶車輛肇事致人損害的,掛戶單位(個人)與車輛實際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註:車輛掛戶是指實際出資人和登記車主不一致的情況,例如某家甲想開計程車,但是沒有營運證,於是就與某乙計程車公司達成書面協議,約定由某甲出資購車登記在某乙公司名下以獲取營運資格,某乙公司抽取部分利潤作為提成,但車輛的最終所有權仍是某甲的。) 再次,借用、租用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傷害的,肇事司機和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最後,駕駛員在執行公務或被僱傭開車肇事的情況下,當駕駛員承擔次要責任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承擔全部或主要責任時,與僱主承擔連
❹ 車輛登記車主與實際車主不一致時怎樣處理
交警部門是不認可你們寫的東西的。出了事故後原則是由駕駛員來賠償的,一般由保險公司來賠。不夠部分,由駕駛員來賠,駕駛員無能力賠的情況下受害人再找車主賠。發生交通事故後通知保險公司、交警。關鍵是投保時的受益人寫的是誰,是買車人還是賣車人,如是賣車人在理賠時還要賣車人的身份證。如是買車人就不需要賣車人的身份證。
❺ 司機與車主不一致發生事故由誰承擔責任求解
張某某之女小張回家的途中所乘坐的車輛與被告趙某所開的車發生相撞,致使小張當場死亡,趙某也受傷。(趙某為無證駕駛)。由於本案趙某駕駛的機動車實際登記車主為一服裝有限公司,但是在開庭審理中,該服裝有限公司卻辯稱該車已經轉讓並交付給某縣的信用合作社,故原告張某某要求保險公司、趙某、某服裝公司、某縣的信用合作社一並承擔賠償責任。不過某縣的信用合作聯社在開庭審理中則辯稱該車輛已經抵押給給他人了,其自己不應該承擔責任。本案中對保險公司承擔責任是沒有異議的。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傷亡的,由保險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保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超過保險限額的損失,按照具體情況承擔賠償責任。該條款明確保險公司先行賠償已經超越合同義務而上升為法律義務,保險公司成為了交通事故賠償的第一責任人。但就趙某、服裝公司和信用社的承擔責任上出現了爭議。
【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駕駛員趙某和縣信用合作社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服裝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理由是服裝公司雖然是車輛的登記車主,但是車輛已經轉讓給了信用社,信用社實際車主。
第二種意見認為,由趙某一個人承擔責任。理由是趙某是事故的直接製造著,車輛作為運輸工具,應該由直接實施者承擔責任。
第三種意見是趙某、服裝公司、信用社均應承擔責任。雖然機動車轉讓給了信用社,但是實際的登記車主仍然是服裝公司,服裝公司理應承擔連帶責任。
【管析】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
理由是:第一,機動車為動產,實行交付主義,本案中服裝公司已經將車輛實際交付給了信用社,那麼信用社就是車輛的實際所有人,服裝公司在本案中也不存在任何過錯,故服裝公司就不需要承擔責任。
第二,本案並沒有相關證據證明信用社在對趙某的選任中有不知趙某無證駕駛的事實。也就是說信用社存在過失,抵押的行為也沒有出具證據證明。相關法律規定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適用於車輛被盜竊、搶劫等車主意志以外的原因,那麼信用社並沒有證據證明該種情況,那麼車主信用社應該在過錯范圍內承擔責任。劉書林 李 華
❻ 車輛的登記車主與實際出資人不一致,如何認定車輛所有權的歸屬
如實際出資人承擔了購車費用且車輛已交付,車輛的所有權應該歸屬於實際出資人。原因:
物權取得須合法;物權取得的方式必須合法,如買賣、贈與、繼承等,在登記車主與實際出資人對車輛歸屬有爭議的情況下,因實際出資人承擔了購車費用並且獲得該車輛,其取得的方式具備物權須合法取得這一核心要件,
交付是車輛所有權發生變動的要件;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規定:「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車輛行駛登記僅是行政管理手段,不具備物權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執行案件中車輛登記單位與實際出資購買人不一致應如何處理問題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復函》中也支持了這種觀點。
❼ 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名義車主實際車主
某部的兩個營院位於公路兩側。雖然公路上設有「限速40公里」和「前方人行橫道」等警示標志,但經過此地的車輛行駛速度都比較快,有的甚至超過100公里。戰士小王有一天到對面營區辦事,剛走上人行橫道,就被一輛疾駛過來的麵包車撞倒,送到醫院搶救花費4萬多元才恢復健康。當地公安交通部門認定,該車駕駛員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小王出院後,向該車行駛證上登記的車主——某私營企業要求賠償時遭到拒絕。理由是該車不是他們企業的,是他人冒名登記的。小王無奈,在部隊的支持下,起訴到駐地人民法院。庭審中,該企業卻拿出了一份合同,說該車在出事前已經賣給了第三方,只不過沒有登記過戶。第三方雖然主動承擔責任,但是沒有賠償能力。小王應向誰索賠? 評析: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損害賠償責任一般由機動車行駛證上登記的所有人承擔?但這僅僅是認定道路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責任主體的一般原則。 根據我國法律,名義車主與實際車主不一致的情形的賠償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名義車主一開始就知情。有的單位或個人,在購買機動車後,為了運行的方便,經他人或單位同意後,將機動車登記在他人或他單位的名下,有的甚至向他人或他單位交納一定的費用,這時名義車主就對機動車的運行產生了一定的支配權,或從該機動車的運行中獲得了一定的利益,此時應由機動車運行的支配者或運行利益的獲得者也就是名義車主和實際車主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二是名義車主事後知情。有的機動車實際所有人將機動車登記在他人或他單位名下,他人或他單位開始並不知情,但後來知道了真實情況,既不主動要求變更所有人登記,也不收取任何費用,而是放任他人冒用自己的名義,這就具有一定的過錯。此種情形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由實際車主承擔,但名義車主在實際車主無能力賠償的情況下,應當承擔墊付責任,然後再向實際車主追償。三是名義車主根本不知情,在這種情形下,名義車主既不能控制支配該車的運行,也沒有從該車的運行中獲得任何利益,讓其承擔責任,有違物權法原則。所以,在查實名義車主確實不知情的情況下,應當由實際車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名義車主在此時須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證明自己根本不知情方能免責。本案中,行駛證上登記的是某私營企業,而該企業根本不承認該車屬自己所有,那就應舉出充分的證據來推翻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登記公示,否則就不能免除對小王的損害後果的賠償責任。 對於該企業提出車輛已經賣給第三方只是沒有過戶的說法,也應當結合證據情況進行綜合認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二條規定,「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經過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登記。」但這一登記程序是否進行並不影響機動車所有權的轉移。因為機動車在世界各國都認為是動產,動產物權的轉移,是以交付為準的。所以,如果查明機動車的所有權已經發生了轉移,只是未辦理相關登記過戶手續,對該車所發生的交通事故由現所有人承擔責任是符合物權法理論的。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批復中也明確,機動車原所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只能根據相關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一定的處罰。但在本案中,該企業如果不能證明該車輛沒有實際交付或合同並未實際履行,該車的所有權依舊不能產生轉移的效果,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❽ 車輛登記的車主與實際車主不一致,無買賣關系,出現交通事故由誰承擔責任,無法律依據
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的登記,分為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注銷登記」、「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及時辦理轉移登記」。根據上述規定,公安機關的車輛登記屬於車輛所有權的登記。由於承擔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依據不應是車輛所有權的歸屬,而應是能夠支配車輛運行並從車輛運行中獲取利益的人。在車輛買賣中,出賣方、購買方在各自履行完畢車輛交付、價款支付的義務後,雖然沒有到公安機關辦理車輛的過戶手續,但是否辦理車輛的過戶手續應屬雙方車輛買賣合同糾紛中所處理的問題,與車輛交付後該車發生交通事故沒有任何因果關系。車輛交付後該車的行駛和營運是在實際支配人即購車方的控制下,出賣方既不能支配車輛的行駛和營運,也不能從車輛營運中獲得任何利益,僅依據出賣方是登記車主,名義上的所有權人就令其承擔民事責任,有失公允。因此,如車輛登記車主與車輛實際支配人不一致時,登記車主對該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不需承擔墊付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