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屬於對相對人補救的行政法律責任

屬於對相對人補救的行政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8 10:17:27

『壹』 辨析題;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給相對人造成損害的,國家需要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對嗎

看具體情況,比如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賠償是沒有問題的,行政機關的公職人員只有在履行工作職責的情況下,違法行為造成損害也要賠償,重點是違法行為,另外公職人員只有履行職責的時候,其他時候國家不承擔責任。

『貳』 什麼樣的案例屬於行政責任

簡單的說,國家單位在處罰,管理某些行政職權內的職務行為,給他人造成了侵害,就要承擔責任。也就是民告官,官出現了失職,就要承擔行政責任。案例[1]2004年11月,西麗街道地政監察中隊負責人因對該街道違法搶建行為監管不力被撤職。案例[2]2005年4月,大磡小學在沒有辦理任何報批手續的情況下,興建教工單身宿舍,頂風違建。該校校長肖某、總務主任賀某被有關部門撤職。案例[3]2005年4月29日,龍崗區對違法建築搶建現象比較嚴重的12個社區負責人進行「告誡」。6月10日,龍崗區10個制止搶建行為不力的居委會被通報批評。9月13日,區監察局還對制止搶建行為不力的4個街道辦發出了《監察建議書》。案例[4]2005年10月,觀瀾街道辦對大水坑社區大三居民小組出現4棟搶建違法建築實行責任倒查:招聘的2名巡查員解除勞動合同,開除出隊;國土所的2名工作人員退回原單位,並對該居民小組通報批評。案例[5]2006年1月25日,寶安區監察局對公明街道合水口社區發生嚴重違法搶建事件進行了嚴肅處理。公明街道辦原副主任、街道查違辦主任林某某對公明合水口社區違建搶建問題負有直接領導責任,因其還涉嫌貪污受賄等嚴重犯罪問題正受司法追究。街道查違辦、合水口社區居委會多名負責人也分別受到了通報批評、書面檢討以及黨內警告等處分,街道查違辦工作人員林某作辭退處理。案例[6]2006年2月27日,公明街道辦東坑社區一私宅業主在拆除私宅過程中,發生牆體坍塌,造成一死一傷。查處中,該社區支部書記黃某被黨內警告,社區基建辦管理人員被撤職,街道城建辦、查違辦、駐社區工作部門組織人事辦、東坑社區被通報批評;警方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將俞某、楊某、鍾某依法刑事拘留。

『叄』 什麼屬於對相對人補救的行政法律責任承擔方式

比如說,相對人的房子經法院審理不屬於違章建築,但是,房子已經被城建局強制拆除,且原地址已經建設了公共設施。撤銷行政決定會影響社會公眾利益,只能確認行政行為違法,並責成被告人採取補救措施。補救措施也無非就是,經濟賠償,安排新址建房,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精神損失賠償等。

『肆』 行政公務員損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要完全承擔賠償責任嗎

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嚴重的需要國家賠償。
(1)行政侵權賠償是由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引起的。
行政侵權賠償產生的原因是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這種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包括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和違法的事實行為,即只有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和違法的事實行為才能引起行政侵權賠償,如果是合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和事實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則不會引起行政侵權賠償,只能產生行政補償的問題。如果不是在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過程中發生的侵權行為,例如民事侵權行為,也不會引起行政侵權賠償。
(2)行政侵權賠償的請求人是合法權益遭受行政侵權行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行政侵權賠償的請求人是合法權益遭受行政侵權行為損害的對象,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無論是否屬於行政相對人,只要其合法權益遭受行政侵權行為的侵害,就可以請求賠償。當然遭受侵害的權益必須是法律承認的合法權益,違法權益即使遭受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不能請求行政賠償。應該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遭受的侵害必須是現實的、已經確定的,將來可能發生的損害不能引起行政侵權賠償。
(3)行政侵權賠償的義務機關是造成行政侵害的行政機關,賠償的責任主體是國家。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行政侵權賠償的義務機關為造成侵害的行政機關。而行政侵權賠償的最終責任主體是國家,因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法律上代表國家,其實施的行政職權行為是代表國家實施的,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違法,其法律後果都歸於國家,國家行政侵權賠償的責任主體主要表現時賠償費用從國庫支出。
(4)行政侵權賠償的賠償方式主要是支付賠償金。
行政侵權賠償的賠償方式以支付賠償金為主,以消除影響、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禮道歉等方式為輔。

『伍』 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時與相對人沖突並受傷,能否要求要求相對人進行民事賠償

健康權屬於民事權利體系范圍,並不因主體的身份隸屬於國家機關及具體職務而消滅;在權利保護方法上,存在請求權競合,應賦予當事人選擇權,這是擴大權利主體自由的趨勢決定的;如果阻礙了原告民事權利的救濟途徑,則將使侵權人逃脫民事責任,也不符合侵權責任法的懲罰、教育功能。故本案可以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1、《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本條規定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照此規定,民法調整對象的特徵之一是主體的平等性。本案中,原告張興的身份是公安民警屬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代表國家機關依法履行職務,被告王某是行政管理相對人,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法律關系,兩者不具有平等性。公安機關以被告王某涉嫌妨害公務罪為由對其刑事拘留、法院決定對其強制醫療也說明原、被告之間存在的是行政法律關系而非民事法律關系,故本案不受民法調整。《侵權責任法》是民法的特別法,當然適用民法基本原則,適用的必要前提之一是主體平等,故本案不受《侵權責任法》調整。因此,原告張興與被告王某之間的人身損害賠償問題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圍。
2、《侵權責任法》第四條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本條規定了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競合時,民事責任優先承擔的原則。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可以並存,但其前提是有兩種以上的責任競合,即一行為符合兩種以上責任的構成要件。本案中被告的刑事責任是清楚的,只是因屬於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而被採取強制醫療措施,但原告不是以公民個人身份與被告發生沖突,而是屬於以人民警察的身份履行其法定職責,其行為代表國家,並不具備民事主體資格,故其行為就不能成為產生民事法律關系的事實,沒有民事法律關系,被告的民事責任也就無從產生。本條規定的與刑事責任並存的民事責任是指犯罪嫌疑人的違法行為在違反刑法的規定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侵害了第三人的民事權利所要承擔的責任,不包括履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最高人民法院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理解與適用》和最高人民法院主辦的中國審判法律應用支持系統給出的4個相關案例,都是責任主體的行為在違反刑法、行政法律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的同時侵害了刑事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第三人的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而要對刑事法律關系或行政法律關系第三人承擔的民事責任,無一包括履行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3、《公務員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國家建立公務員保險制度,保障公務員在退休、患病、工傷、生育、失業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公務員因公致殘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傷殘待遇。公務員因公犧牲、因公死亡或者病故的,其親屬享受國家規定的撫恤和優待。」第七十九條規定:「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退休金以及錄用、培訓、獎勵、辭退等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人民警察因公致殘的,與因公致殘的現役軍人享受國家同樣的撫恤和優待。」上述條文清楚地規定公務員工傷經費應當由財政保障。原告因公負傷,其因工傷產生的所有的費用都應當由國家財政負擔,如果這一成本的支出因為超出了日常開支的范圍,就要通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以主張民事權利的方式向行政相對人追償,那麼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過程中犧牲,其家屬也就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向犯罪嫌疑人主張生命權了。同樣,對貪污犯除科處自由刑、生命刑外,對犯罪所得應當追繳,還可以並處沒收財產,法律卻沒有規定被貪污行為侵害了財產權的單位可以通過附帶民事訴訟或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要求犯罪分子返還財產。
由此可見,警察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受傷,不能要求犯罪嫌疑人給予民事賠償。

『陸』 行政相對人必須服從,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辨析題)

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實施的一切公務行為均具有國家強制力是錯誤的。
行政相對人必須依法執行,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其中包括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行為。

『柒』 行政救濟法也可以稱為行政責任法嗎

行政救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對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行為實施糾正,並追究其行政責任,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合法權益。
行政救濟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造成自己合法權益的損害,請求行政主體審查,有權的行政主體依照法定程序審查後對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給予補救的法律制度。行政救濟是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是基於行政監督理論而產生的一種監督制度,其任務和目的是通過這種監督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彌補行政相對人的損失,它是現代法治社會國家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不可或缺的一種制度。

『捌』 什麼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3樓說得正確,司法考試就考過 呵呵 不如縣林業局建議農民種梨樹。就是行政指導 你也可以種桃樹 對你沒有拘束力

『玖』 行政責任的類別

1、根據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不同,可以分為行政主體的責任和國家公務員的責任。
2、根據行政責任所涉及的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行政責任和外部行政責任。
內部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時因行政違法而必須承擔的行政責任。
外部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外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時因行政違法而必須承擔的行政責任。
3、根據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不同,可以分為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
補救性行政責任,是指行政違法主體對因其行政違法而受到損害的行政相對人實施補救的責任方式。
懲罰性行政責任,是指行政違法主體因其行政違法而必須接受懲罰的責任方式。
4、根據行政責任的具體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精神罰、財產罰、身份罰。
精神罰是對行政違法主體的精神上的懲戒,它不直接涉及被懲罰主體的實體權利義務,但它對於引起行政違法主體的警覺,並防止下次重犯起著較大的作用,如警告。
財產罰是強迫造成損害後果的行政行為主體交納一定金額的罰款,或者剝奪其某些財產權利的責任,如行政賠償。
身份罰是對實施行政違法行為的行政主體以及國家公務員的特定方面的權力予以限制或者剝奪,進而改變其身份的一種責任,如撤職、開除。

『拾』 如何理解行政相對人的法律責任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依法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構成要件包括: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是具有責任能力的公民或者是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違法行為是法律、法規規章明文規定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有主觀過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敲詐 發布:2025-09-18 01:30:22 瀏覽:391
道德經與女人 發布:2025-09-18 01:16:12 瀏覽:857
送達作出之日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8 01:15:57 瀏覽:723
民法216條 發布:2025-09-18 01:15:12 瀏覽:979
銀行司法金融 發布:2025-09-18 01:07:56 瀏覽:716
兩性道德發展的差異 發布:2025-09-18 01:07:55 瀏覽:928
法律碩士自主劃線嗎 發布:2025-09-18 01:01:29 瀏覽:2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0:55:28 瀏覽:357
我國勞動法生效的時間是 發布:2025-09-18 00:48:19 瀏覽:214
法院執行一般多久 發布:2025-09-18 00:30:45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