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立法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外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得作出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據此規定,地方法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審判業務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頒布了《關於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該《意見》首次規范了上下級法院間的審判業務關系。其中第九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審理案件、制定審判業務文件、發布參考性案例、召開審判業務會議、組織法官培訓等形式,對轄區內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業務工作進行指導」。
該《意見》首次對高級人民法院在其管轄的區域內、審判實踐中遇到的一些亟待統一法律適用、相關司法解釋尚未出台時如何指導下級法院工作作了指引,使得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了特定的稱謂——審判業務文件;而且根據該條第2款的要求:「高級人民法院制定審判業務文件,應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發現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審判業務文件與現行法律、司法解釋相抵觸的,應當責令其糾正。」
二、地方法院無權制定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規范性文件
盡管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過意見的形式明確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制定審判業務文件的形式來指導下級人民法院的工作,使得該類規范性文件得到了正名,然而,無論是1987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不應制定司法解釋性文件的批復》(下稱《批復》),201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不得制定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通知》(下稱《通知》),還是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下稱《立法法》),當中均對地方法院是否可以制定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規范性文件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1、《批復》規定「具有司法解釋性的文件,地方各級法院均不應制定」。
2、《通知》規定「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一律不得制定在本轄區普遍適用的、涉及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規定』等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在法律文書中援引」;「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制定的帶有司法解釋性質的文件,應當自行清理。凡是與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的規定相抵觸以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司法解釋性質文件,應當予以廢止」。
3、《立法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外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得作出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
據此,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審判業務文件應是供審判人員參考、帶有指導性意義的非涉及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范性文件,而且,這種規范性文件應是非強制性,這也是其與法律、司法解釋等的最大區別,否則,將難以理解《通知》中闡述到的「不得在法律文書中援引」的規定。對於地方法院已經制定並實施多時的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有必要督促地方法院進行一場徹底的清理活動,真正履行其監督地方法院審判工作的職責,確保國家法律的統一實施,法律所賦予當事人的訴訟權益能夠落實到位。
⑵ 能給我解釋一下行政立法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有什麼嗎謝謝了
一、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涵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規范性文件的概念,所謂規范性文件,是指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在一定范圍內普遍適用,長期生效的文件,主要規范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管理行為以及行政執法權的授予、委託等內容。
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規范性文件和命令。這些把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行政措施、行政決定和命令統稱為其他規范性文件。
由此可見,其他規范性文件指行政機關為實施法律、執行政策,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除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行政決定及命令。
2、其他規范性文件的特徵
(1)制定主體廣泛性。所有行政機關,上至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下至各鄉鎮人民政府,均有權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
(2)效力的多層級性和從屬性。其他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其效力與制定主體相對應,從上到下呈現多層級的特點;而且下級規范性文件不能同上級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相抵觸,並分別從屬於相應的行政法規、規章。
(3)內容的規范性。其他規范性問家也是為人們提供行為規則,行為模式的,在其效力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但是它不能自行為公民設定義務,為自己創設權力,正因為如此它不屬於行政立法活動。
3、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具體行政性、內部行政行為的關系
(1)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的關系
通常學理上將抽象行政行為分為兩大類:行政立法行為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行為。因此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行為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屬於抽象行政行為,具有規范性、重復適用性等特徵;而且制定規范性文件要以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
二者的區別表現在制定主體范圍不同、效力大小不同,制定程序嚴格與否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其他規范性文件不能直接為單位或個人設定義務,為自己創設權力,而行政立法則可以。
(2)其他規范性文件同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
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一種抽象行政行為,它並不直接指向具體的單位或個人,也不針對具體的事項,而是針對某個領域、某項工作制定的行為規則,對其效力范圍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具體行政行為則是針對特定人或事作出的具有一定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決定。二者的區別顯而易見。
二者的聯系在於:制訂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一種「准行政立法」行為,它介於行政立法和行政執法之間,常常起著一種為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中介作用,因而在一定范圍內,其他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亦「行政執法行為」)的依據。
(3)其他規范性文件同內部行政行為的關系
這里所述的其他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對社會實施行政管理過程中制定的文件,嚴格說是一種外部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是相對於「外部行政行為」而言的,主要指行政主體在內部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其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分、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下達的行政命令等。
因此,行政機關的內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決定、密級文件等內部性文件,不屬於本文所稱的其他規范性文件。
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的作用和效力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大量存在,並被廣泛運用,從加強行政管理,健全行政法制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這些非法律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執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1、其他規范性文件的作用
主要體現在:(1)將法律、法規、規章細化、個體化,規范行政機關行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2)及時解決行政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確保法律、法規、規章在特定地區、部門的貫徹實施。93)在立法真空地帶進行調整和規范,為制定成熟的行政法規,行者功能規章提供有益探索和積累有益的經驗。
2、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雖然不是一種行政立法,但是一種與行政立法緊密聯系的抽象行政行為。它介於行政立法與行政執法之間,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採用制定規范的形式,類似於行政立法;另一方面,它在功能上又是為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接近於行政執法,在二者之間發揮著一種橋梁和紐帶作用。可見,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具體貫徹執行法律、強化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說,在一定程度上,其他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的依據。
行政執法依據按效力等級排列如下:
(1)憲法。(2)法律。(3)法規。(4)規章。(5)其他規范性文件。其中上位規范優於下位規范,下位規范不能與上位規范相抵觸。凡抵觸者無效。因而,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行政執法依據的前提是必須合法。如果行政機關無從判斷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時,一般不宜引用該規范性文件作為執法依據。
三、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的效力
行政訴訟的核心內容是審查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根據《性質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之規定,這個「法」僅指法律、法規以及經審查認為可以參照的規章。其他規范性文件不能成為法院裁判的依據。
同時,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之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也不能作為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的依據。
在司法實踐匯總,盡管一些其他規范性文件經過嚴格審查,事實上成為法院裁判的依據,但其前提也是必須合法。因而在一定意義上,其他規范性文件並不能獨立地成為法律適用的依據。
綜上所述,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行政訴訟中卻並沒有直接依據上的意義。
⑶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制定的對特定行業、區域或對象具有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如規劃、標准、細則、辦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對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 其中,「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是其他規范性文件所適用的范圍,而「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則是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據。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其法律效力較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應該合法、必要、明確、穩定,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抵觸,也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其他規范性文件可以包括各種形式,如政策、規劃、標准、細則、辦法等,內容也涵蓋經濟、財稅、環保、衛生、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他規范性文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利益關系。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律上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有何不同?與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規范相比,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較弱,但在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中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可以有效規范相關行為。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對特定行業、區域或對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然而,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利益關系,以確保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合法、必要、明確、穩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 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授權,對特定行業、區域或者對象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定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