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未成年人證言有法律效力嗎

未成年人證言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12-18 10:40:53

1. 未成年人的證言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回關單位答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所以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當的證言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未成年人有義務做證人。
因此,即使是小學生,只要其確實知道案件事實並且其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能夠與待證事實相適應,也是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其證人證言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2. 未成年人是否有權力做證人證詞是否有效

具有部分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作與其年齡相當的證言。

3. 年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證言有沒有法律效率

當然有。
證人的資格不以年齡為成立要件,哪怕是小孩子都是可以作為證人的。只要符合其年齡的證人證言都是可以的,但是其證明力大小則由法官判斷了。

4. 未成年人做的筆錄有法律效應嗎

未成年人所做筆錄的法律效力取決於倆個方面,第一、未成年做出的與年齡、智力狀況不相符的證言不可以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二、如果是關於民事糾紛,那麼未成年人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所做出的民事行為需要監護人追人才有效。如果是關於刑事案件,在詢問未成年人時,必須通知監護人到場,否則程序不合法,該筆錄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六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監護人到場.

5. 未成年人的證言是否有效力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三條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因此,即使是小學生,只要其確實知道案件事實並且其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能夠與待證事實相適應,也是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

6. 未成年人的證詞是否有效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所以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當的證言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未成年人有義務做證人。所以是有效的

7. 未成年人證言能否做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三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8. 兒童的證詞在法庭上是否是有效的

兒童的證詞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以及認知辨識能力相適應,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也就是說需要結合兒童證詞的內容分析,看是否與其智力水平相當,是的話可以使用。

(8)未成年人證言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關於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條: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第七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9. 未成年人證言效力應如何判定

未成年人證人證言效力:如果待證事實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未成年人證人證言有效;如果未成年人所作的證人證言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不相當的,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七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九十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三)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陳述的證言;
(四)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五)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製件、復製品。

10. 未成年人向法院出具的證詞是否有效

一、兒童口供不可以定罪。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二、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2、《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五十七條 公安機關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六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偵查實驗、搜查、查封、扣押、提取、辨認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熱點內容
律師參與敲詐 發布:2025-09-18 01:30:22 瀏覽:391
道德經與女人 發布:2025-09-18 01:16:12 瀏覽:857
送達作出之日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8 01:15:57 瀏覽:723
民法216條 發布:2025-09-18 01:15:12 瀏覽:979
銀行司法金融 發布:2025-09-18 01:07:56 瀏覽:716
兩性道德發展的差異 發布:2025-09-18 01:07:55 瀏覽:928
法律碩士自主劃線嗎 發布:2025-09-18 01:01:29 瀏覽:24
重慶情蹤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18 00:55:28 瀏覽:357
我國勞動法生效的時間是 發布:2025-09-18 00:48:19 瀏覽:214
法院執行一般多久 發布:2025-09-18 00:30:45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