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要負法律責任嗎
『壹』 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要負法律責任嗎
轉載其他網站內容是否要負法律責任,主要是看有沒有侵犯對方版權。
侵犯版權就版是俗話說的盜版權,及盜用版權,侵犯了其他人的版權所有權,是一種違法的行為。侵犯版權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構成侵犯著作權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音像、計算機軟體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獨占出版權的圖書,未經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音像製品,製作、展覽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另外,如果轉載其他網站的內容是違法的,譬如謠言、色 情、反 動 語 言,也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貳』 轉發同學的罵人說說要負法律責任嗎
超過一定數量是有責任的
『叄』 關於擅自轉發他人論文的法律責任問題
這是屬於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法律責任:賠償損失,停止侵害
賠償:1、如果對方有證據證明實際損失(和侵權人行為直接有關的),按可證明的數額賠償;
2、如果侵權人獲利的,將獲利額賠償給被侵權人。
『肆』 老師在群里發的通知轉發了有沒有法律責任
老師在群裡面發的通知轉發了,如果造成了惡劣影響的,就要負法律責任,這個要看老師發的內容是否對老師造成影響。
『伍』 網站轉載了不實信息,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網站說法不對。網站轉載不實消息,經過通知後,有義務刪除,若經過權利人通知仍不刪除的,再通知後產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即:經過通知刪除而沒有刪除的網站,和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陸』 不刊之論轉發多少條要負刑事責任
這種情況轉發一條影響大的HTC就要負刑事責任的
『柒』 網路謠言轉載多少次要負法律責任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版,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權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捌』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玖』 轉發傳染疾病病人信息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轉發信息是不需要付法律責任的,不過如果是很私密的信息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