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法律責任
⑴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⑵ 經常說的「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是什麼意思還有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通常出現法律文書函告中。一方當事人表達雖然做出了某種行為、行使了其部分權利或原諒了對方當事人的違約,但不想放棄向對方當事人追索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
⑶ 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
一、法律責任相關概念
1.法律責任指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的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依據是法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
2.違法行為不一定會導致法律責任產生,因為即使違法,也可能存在責任的阻卻事由,從而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法律責任並不僅僅因為違法行為而產生。
3.歸責的原則有:
(1)責任法定原則是指法律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包括在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之中,當出現了違法行為或法定事由的時候,按照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責任范圍、責任方式追究行為人的責任。
(2)公正原則要求:
①對任何違法、違約的行為都應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
②責任與違法或損害相均衡;
③要綜合考慮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多種因素,做到合理地區別對待;
④要依據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
⑤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追究法律責任要從效益角度出發,分析成本與所得,努力以較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4)追究法律責任時要考慮人們的情感和心理因素,努力使法律責任的承擔符合社會倫理、公序良俗。
4.免責:免責的前提條件是存在法律責任。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屬於違法性的阻卻事由,故法理學中不以其為免責事由。免責有全部免除和部分免除之分。我國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有:
(1)時效免責,法律責任經過了一定期限後而免除,其意義在於: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督促法律關系主體及時行使權利、結清權利義務關系,提高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穩定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2)不訴及協議免責,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關當事人不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就實際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與加害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同意的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是指對那些違法之後有立功表現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責任。這是一種將功抵過的免責形式。
(4)因履行不能而免責,即在財產責任中,在責任人確實沒有能力履行或沒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責任。
5.法律責任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的懲罰措施。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但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相對應,法律制裁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違憲制裁。
⑷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專為,就談不上法律屬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⑸ 什麼是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如何區分
法律責任個是個大概念,他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刑事責回任,說簡單一點就是違反了刑法答的規定,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否定評價),再簡單一點就是,根據刑法規定,應當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通俗的說法就是被判多少年刑。但是刑事責任也有隻宣告成立犯罪,但不給於刑事處罰的(即不判刑的。
行政責任就是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行政處罰。比如,行為人逃稅,稅務局給予行為人罰款1000元,稅務局給予的處罰就是行為人承擔了行政責任。
⑹ 什麼是所謂的責任
這位朋友,你的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深度,《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責任解釋為「分內應做的事「。責任作為一個概念,它所涉及的范圍是在是太廣了,不論是什麼領域,都存在責任這一詞眼,從足球場的犯規到宗教上的信仰,無不說明責任其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是多麼的讓人難以捉摸。而你既然在法律這欄里提出這個問題,那我權且以法律的角度與你探討一下責任這個話題。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法律更喜歡將責任歸結為法律責任來說。下面就來講講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與分類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二、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3.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4.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以上是僅從法律的角度來對責任一詞的解說。謝謝!
⑺ 法律責任的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是由法律規權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