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附帶贈與條件借錢的民事法律效力

附帶贈與條件借錢的民事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23 17:02:38

Ⅰ 關於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問題

附條件合同在雙方簽訂合同之日起已經成立,但未生效,你所說的期待權要受法律保護,其基於民法的誠信原則,當事人所附的條件,應當是自然地而非當事人人為地出現或不出現,否則要承擔相應責任。合同法第45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即當事人惡意促成條件實現的,視為條件不實現;惡意阻止條件實現的,視為條件已經實現。若還不好理解,請參閱以下案例(順便有利於你理解附條件和附期限的區別):某地農民某甲決定自己出資購進一套機器設備,辦個家庭塑料製品廠,因資金不夠,向朋友某乙暫借兩萬元。某甲對某乙說,我付了錢即可提貨,預計兩個月內安裝調試完畢,兩個月內開工沒問題,到那時資金周轉過來了,我保護把錢還給你。某乙說,如果時間不長的話,我並不著急用錢的,利息我也可以不要,不過你得先打一借條,某甲就寫了一張:「暫借某乙人民幣兩萬元整,待塑料廠開工後的第二個月即奉還」的借條。設備運到後,某甲發現眼下搞塑料製品生產還不如倒賣塑料加工原料錢來得快,所以某甲將自己購進的塑料加工機械租給了同村的塑料加工專業戶某丙,利用某乙這一筆不要利息的借款,自己去倒賣塑料加工原料了。快到半年了,某乙見某甲有錢作買賣卻無錢還他,就上門索款。某甲覺得賴帳更有利,反正用多長時間也不必付利息,就說原來在借條上寫得很清楚,設備安裝好開工後的第二個月才還錢。現在設備有了,但原料還沒搞足,所以還開不了工,故等過幾個月後原料全搞到了,開工後才能還錢。我想咨詢您一個問題,那就是某甲能否以沒有開工為由拒絕還某乙的借款呢?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某甲認為,他與某乙間的借款是附不確定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開工後第二個月償還」當然說的是期限問題。既然工廠尚未開工,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只要不符合事先雙方約定的條款,當然某甲可以依據雙方約定的這一期限,等到他的工廠開工後的第二個月再還所借的兩萬元。而某乙則認為,期限是將來確定要到來的事實,其到來在時間上是明確可知的,而工廠開工要受客觀經濟規律的制約,不是一件完全依人的主觀意志所決定的事情,故其是否發生及何時發生是無法確切預知的,所以某甲在借條中所約定的開工後第二個月還款應是附條件的法律行為。就本案而言,從理論上看,工廠開工後第二個月還借款,實際上是一種「非純粹隨意條件」,這一條件的成就,既取決於債務人某甲的個人意思,也受經濟形勢的一定影響。所以這種附條件的民事行為是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的,由於在什麼情況下條件算業已成就,在什麼條件下不算成就,決定著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效力的發生或消滅,所以,在傳統民法理論中,這個問題被稱作「條件的效力」問題。對於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在條件成就前,當事人對所約定的條件是否成就,應聽其自然發展,而決不能為了自己利益,惡意促使或阻礙條件的成就。在本案中,既然在當時依自然發展,塑料製品廠是可以開工的,但借款人某甲感到利用某乙不要利息的借款去倒賣塑料加工原料,更有利可圖,為長期不還借款,某甲寧可將所購設備出租他人,也不自己開工,這顯然是以不正當的行為阻礙條件成就,故應視為條件業已成就。某甲系惡意促成條件不成就,所以原附條件的法律行為應視為業已成就,某甲應歸還借某乙的錢,並賠償因此給某乙造成的經濟損失。

Ⅱ 贈與協議如何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不公證嗎

只要贈與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內容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專思,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屬性規定與公序良俗的,表述完整與清楚,協議即有法律效力。公證不是協議生效的必須條件,可以不公證。但公證的協議承載公證法律效力,一般是推翻不了。

Ⅲ 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是什麼

要看附什麼條件,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條件成就前是有效的
附生效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條件成就前是效力待定的,但若所附條件為法律禁止的,則是無效的

Ⅳ 贈與行為是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嗎它是無償法律行為嗎

1.贈與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
2.贈與行為可以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Ⅳ 關於民法關於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問題

A 解除權屬於形成權,而形成權的行使,本身就是為了使不確定的法律關系盡快確定,如果允許其附條件,會使本不確定的法律關系更加不確定,因此不得附條件。
B 贈與合同屬於諾成合同,不需要附生效條件,只需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即可,公證方式也不影響贈與合同的成立

Ⅵ 贈與合同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你好。從法律上來講,只要贈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不能力、對所贈與的財產擁有處分權、自願贈與他人,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名確認後,該贈與協議即具有法律效力。
但根據法律規定,贈與屬於實踐性民事行為,除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協議外,其它的贈與協議在實際交付贈與物之前,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
具體的有關贈與的法律規定,可見《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至第一百九十五條的相關規定。
《合同法》

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八十七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一百八十八條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第一百八十九條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九十條贈與可以附義務。
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一百九十一條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九十二條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三條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第一百九十五條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熱點內容
大連市法院院長李威 發布:2025-07-14 09:07:18 瀏覽:65
安徽大學經濟法怎麼樣 發布:2025-07-14 09:01:45 瀏覽:286
民生工程怎樣申請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4 08:42:05 瀏覽:760
退款後收到商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14 08:40:29 瀏覽:596
法官配偶犯罪 發布:2025-07-14 08:37:18 瀏覽:59
法律進校園護航青春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2025-07-14 08:11:07 瀏覽:501
國務院征地拆遷條例 發布:2025-07-14 08:00:46 瀏覽:169
依法治國宣傳展板 發布:2025-07-14 07:56:33 瀏覽:825
首先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哪個省 發布:2025-07-14 07:56:31 瀏覽:386
法院開庭能帶手機嗎 發布:2025-07-14 07:52:45 瀏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