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服務外包法律責任
① 法律上,外包、代理、委託三者有什麼區別
外包即承攬,代理和委託概念相同。
兩者的區別在於:
1、承攬合同中,僅存在承攬人與定作人之間的關系,一般不會涉及到第三人。在委託合同中,受託人依委託人要求行事,實際上是委託人、受託人和第三人三方之間的關系。
2、承攬合同中承攬人要自己承擔風險和責任,獨立完成工作,定作人一般不會對此承擔風險和責任。委任合同中受託人是為委託人處理事務,所以,委託人要承擔處理事務中發生的風險和責任。
3、承攬合同為有償合同。委託合同可以為有償合同,也可以是無償合同,當事人自己可以自由約定。
4、在承攬合同中,承攬人的工作一般必須有工作成果,否則就不能成立承攬合同。在委託合同中,委託人一般只是要求受託人處理一定事務。
(1)維護服務外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外包(承攬):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條: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第二百六十條:承攬人在工作期間,應當接受定作人必要的監督檢驗。定作人不得因監督檢驗妨礙承攬人的正常工作。
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並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並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合同中沒有以承攬人、定作人指稱雙方當事人,也不影響對其法律性質的認定。
承攬合同的承攬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在承攬人為數人時,數個承攬人即為共同承攬人,如無相反約定,共同承攬人對定作人負連帶清償責任。承攬合同是諾成、有償、雙務、非要式合同。
代理和委託概念相同:
《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
同。
委託合同是典型的勞務合同;受託人以委託人的費用辦理委託事務;委託合同具有人身性質,以當事人之間相互信任為前提;委託合同既可以是有償合同,也可以是無償合同;委託合同是諾成的、雙務的合同。委託合同又稱委任合同,是指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的合同。
委託通常是建立在委託人與受託人的相互信任基礎上,委託人委託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受託人以委託人的名義和費用處理委託事務,委託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② 我國出台了哪些關於服務外包的法規
關於境內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信息保護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促進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中國境內企業(以下稱接包方)妥善保護保密信息,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是指接包方通過合同向境內外的企業、機構、組織或個人(以下稱發包方)提供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服務的行為。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保密信息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業務資料或數據:
(一)接包方在承接服務外包業務過程中從發包方所獲取;
(二)發包方採取了保密措施且不為公眾知悉;
(三)接包方根據合同約定應當承擔保密義務。
第四條接包方及其股東、董事、監事、經理和員工不得違反服務外包合同的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發包方的保密信息。 第五條接包方應成立信息保護機構或指定專職人員負責制定本企業的信息保護規章制度,對保密信息採取合理的、具體的、有效的保密措施,包括:
(一)限定涉密人員的范圍;
(二)對保密信息載體及其存儲場所採取技術物理控制,以避免信息被他人不當訪問或獲取;
(三)對保密信息的記錄載體進行分級管理;
(四)對配方含量和程序步驟等重要信息加密保存或保存於受限區域;
(五)對保密信息載體使用密碼;
(六)對存有保密信息的廠房、車間、辦公室等場所限制來訪者或者對他們提出保密要求;
(七)對存有保密信息的計算機建立有效的網路管理和數據保護措施,建立嚴格的身份認證和訪問授權體系,採用完善的系統備份和故障恢復手段,定期進行安全補丁和病毒庫的升級;
(八)接包方與發包方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條接包方應通過與員工,特別是涉密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競業禁止協議,以及與涉密的第三方人員簽訂保密協議等措施確保信息安全。
第七條接包方應當加強對員工的信息安全培訓,增強員工的保密意識,避免泄漏保密信息事故的發生。
第八條鼓勵接包方積極借鑒國內外信息安全認證要求、行業最佳實踐來制定企業內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並獲取國內、國際信息安全認證。
第九條接包方應積極開展對內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檢查及維護,持續改進企業內部信息安全體系。
第十條接包方違反與發包方之間的保密協議或服務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條款,發包方可以根據保密協議或服務外包合同的約定提起仲裁或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第十一條接包方應與發包方明確約定接包方在為發包方提供服務、履行信息保密義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知識產權或技術成果的歸屬。
第十二條接包方不得侵犯發包方依法享有的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權利。
第十三條相關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應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可根據需要定期公布接包方的信息保密工作情況。
第十四條本規定由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規定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③ 裝維外包合同法律效力
屬於承攬合同,你老公屬於承攬人,電信公司屬於定做人。雖然電信公司將此客戶端安裝、維版修發權包給不具備資質的你丈夫,但同時協議第2條同時約定安全責任由乙方自行承擔,所以從法律上來說恐怕無法向電信公司主張賠償,建議協商解決,解決不好可以採取向省電信公司反映等一切途徑解決。
④ 外包員工與甲方發生矛盾導致員工集體罷工,外包老闆付法律責任嘛
外包的老闆是需要付法律責任的因為外包的老闆是以他自身和的矛盾
⑤ 法律也有服務外包嗎
當然有的。法律服務外包即「法務外包」。
一、概念:法務外包就是公司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將公司法律事務工作或職能外包出去,交由專業律師團隊進行代理服務;也就是把不屬於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法律事務委託給專業的法律服務機構和專業法律人士。
二、優點:
(1)降低公司聘請法務人員的人力成本;
(2)避免時下法律顧問提供的服務無法量化的弊端;
(3)有效降低法律風險,增強公司市場競爭力,實現公司效率最大化;
(4)有效降低市場經營的法律風險。
三、服務范圍:
1.協助公司建立健全有關法務制度、防範與化解法律風險;
2.對客戶業務經營及管理上的法律問題提供意見、建議和幫助;起草、審核、修改各類法律文件,如協議、合同、章程、商務信函等;參與客戶的重要經濟活動;
3.為訴訟、仲裁案件提供策劃或法律咨詢服務,特別代理法院經濟仲裁、一審、二審和再審案件;出具法律意見書或律師函等法律文件;
4.信用調查,對公司合作夥伴、客戶進行主體資格、工商登記、法律地位、真實身份、背景、經營管理現狀、資產狀況等情況進行調查;代理勞動訴訟、仲裁;
5.提供辭退、解除勞動合同及變更勞動關系等方面的咨詢和服務;
6.為企業會員組織勞動人事管理方面的法律講座及有關活動等等。
總之,對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提供全方面的專業法律服務力量支持。
四、主要服務方式
1、預約服務方式——按照法律事務類型預約專業對口的律師
2、項目服務方式——按照項目的不同需求提供對應服務
3、協作服務方式——律師和客戶法務部門分工、協作
4、駐點服務方式——委派專業律師常駐企業,現場服務
⑥ 法律對單位外包食堂的法律責任主休是誰
承包方
⑦ IT服務外包侵犯知識產權是使用者承擔責任還是與外包者承擔連帶責任
關於知識產權的問題,特別是是否觸及侵權的問題,是可以在合同中進行約定的,個人意見,誰是第一手、誰對知識產權方面更明白,誰就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乃至全部的責任,當然完全相反的約定也是可以的
⑧ 委託外包服務類合同未執行該如何維權
首先看法來律對被委託的自主體是否有資質要求限制,如果主體不合格,合同沒得效力,沒法執行合同了。如果主體合格的,合同也是合法有效的,可以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或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既要對方旅行合同又要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最好協商解決,最後在考慮仲裁或者訴訟。
⑨ 什麼叫做外包維護服務
額,我來給你通俗一點說吧,因為我公司也是專為移動公司做代維的。
外包維護可以理解為代維(代理維護)
就拿我公司和移動公司來說,移動公司設備安裝好了之後需要有人來進行維護,但是移動公司內部並沒有組建維護團隊,可是維護工作還是要做的,所以它就把這一塊的業務包給其他的公司來做(比如我方公司)。這就叫外包維護服務,也叫代維。一般書面語言叫維護外包。
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在外面找個公司,把維護這一塊的業務包給他去做(但錢還是付的)。
維護外包業務的好處樓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