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將標的物提存後提存的法律效力有
『壹』 債務人提存有什麼程序限制,債務人提存有什麼法律效力
一、債務人提存有什麼程序限制
1、債務人應向清償地提存機關提交提存申請。該申請應載明:提存的原因,標的物及其種 類、數量,標的物受領人的姓名、地址或者不知誰為受領人的理由等基本內容。此外,債務 人應提交有關債務證據,以證明提存申請載明的提存物確系其所負債務的標的物,並還應提 交有關債權人遲延或者無法向債權人清償的相關證據。對於債務人提交的提存申請及有關證 據,提存機關應進行審查,以決定是否應予提存。
2、債務人提交提存物。對債務人的提存請求經審查符合提存條件的,債務人應向提存機關 或指定的保管人提交提存標的物,提存機關應予接受並進行妥善保管。
3、提存機關授予債務人提存證書。提存機關在收取提存申請及提存物後,應向債務人授予 提存證書。提存證書與清償受領證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通知債權人受領提存物。在提存時,債務人應附具提存通知書。在提存後,應將提存通 知書送達債權人。至於通知的義務應由誰承擔,在立法上有不同的規定。各國及各地區立法 通常規定由債務人通知債權人。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327條第2款規定:「提存人於提存後,應即通知債權人,如怠於通知,致生損害時,負賠償之責任。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
二、債務人提存有什麼法律效力
提存是指非因可歸責於債務人的原因,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或者難以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將標的物交由提存機關保存,以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合同法》規定的提存是以清償為目的,所以是債消滅的原因。債的提存發生以下效力:
1、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債權債務因提存而消滅,債務人不再負清償責任,提存物的所有權轉歸債權人。《合同法》第103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後,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合同法》第102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
2、在提存人與提存機關之間。提存機關負有妥善保管提存物的義務,提存人可以憑法院的判決、裁定或者提存之債已經清償的公證證明,取回提存物。提存受領人以書面形式向提存機關表示拋棄提存物的,提存人可以取回提存物,但應負擔提存費用。
『貳』 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屬於債務的清償嗎
提存一般出現在比如,找不到債權人,或者無合法債權繼承人。
債務人需要履行義務時,無法實現,只能交由第三方提存。這時可以視為債務人清償了債務。
『叄』 按照我國《合同法》規定,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的情況有( )。
A,B,E
答案解析:提存是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致使債務人難以履行債務時,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交給有關機關保存,以此消滅合同的行為。
《合同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①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②債權人下落不明;③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④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如果標的物不適於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債務人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肆』 債務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護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伍』 有什麼情形下,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有以下情形之一,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
一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理
二債權人下落不明,
三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確定監護人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陸』 「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合同終止」什麼意思
提存,指由於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是使債務關系消滅的一項重要民法制度,各國立法均有具體規定,中國《合同法》對此也作出了規定。
提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債務糾紛的及時解決,更好地平衡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利益沖突,保證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提存在法律性質上,兼具私法和公法的雙重性質。提存應符合一定的條件,並按法定的程序進行。提存實施後,在債務人、債權人、提存機關相互之間將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
『柒』 標的物提存後,債務人還應當履行什麼義務
及時通知義務。《合同法》第102 條規定,標的物提存後,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