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建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① 對賬單上蓋了財務章是不是有法律效力
對賬單上,應該加蓋財務專用章,具有法律效力,法庭證據有效。
對賬單至少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法律效力:
(1)有效地證明了交易關系的存在;
(2)有效地證明了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一份經過相對方有效確認或者部分確認的對賬單相當於欠條。
《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合同法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一份經過相對方有效確認或者部分確認的對賬單相當於欠條。為了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最好做好相關的細節工作。
在當事人一方已經取得對方認可收到貨物的加蓋對方公司法人公章的書面憑證後,可以向對方主張支付相應貨物的價款,如果對方拒絕支付的話,當事人一方可以持該證據,向人民法院申請發布支付令或直接提起訴訟。
(1)財務建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有效的基本要件
1、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有合法資格
自然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中,個體工商戶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
法人應當具備國家法律規定的法人條件,並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其中企業法人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單位的合法代表人,全權代表法人對外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簽訂合同時,應當出示身份證明以及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項目證明。
其他組織(非法人組織,包括法人的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等),也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其他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合法資格。這些組織的負責人依法代表本單位對外簽訂合同。
代理人代訂合同,必須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並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簽訂,才對委託人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
理論上,認定代理人有無簽訂合同代理資格的惟一依據是授權委託書(委託證明),但實踐中注重足以證明其代理資格的書面憑證,如介紹信、蓋有合同專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等。不過,介紹信的基本功能是證明一種關系,起一定的介紹和證明作用,是人們交往的媒介,並不完全具備代理證書的性質、特點和內容,容易為他人利用進行經濟詐騙活動。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沒有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
意思表示是當事人將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願表現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應當是當事人自主、自由、自願地表達的真實意志。只有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對合同的內容表達了其真實的意思,合同才受法律保護。因此,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迫使對方當事人進行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訂立的合同,或者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利用合同規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適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均無法律效力。
3、合同的內容、形式和訂立程序不違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從事的活動),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採用特定形式或必須經過公證、鑒證或批准、登記後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須符合特定的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才能生效。
② 財務人員廉潔自律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1、財務對賬單本身沒有法律效力,它本身不屬債權債務的直接證據。所以財務對帳單會計簽字與否都不具有法律效力;當然所屬工作范圍內的會計在對帳單上簽字,可以表明該對賬結果的可信度更高,就不會懷疑該對賬單未經往來單位真實核對。
2、對賬單要加蓋財務章才具備法律效力,專用章的法律效力減弱。
③ 審計報告是否有法律效力
審計報告具有有限的法律效力。
1. 審計報告只對報告本身的內容負責,對報告使用者的內使用後果不承擔責容任。說白了,它只是提供一種參考依據,只要其披露的內容沒有故意虛假或重大遺漏,它就不承擔責任。
2. 就法律效力而言,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主觀判斷,可以將其作為重要依據,也可以不予理睬。至於「執行」,就更不靠譜,審計報告最多隻能提出一些建議,使用人可以採納,也可以不採納。
3.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審計報告只針對被審計人提供的材料,對其真實性沒有偵查的義務,也就是說,如果材料是假的,審計人員只要按照規定的程序,對相關材料認可或不認可,就不承擔責任,畢竟他們沒有偵查能力。
因此,審計報告仍有可能出現錯誤,因此,審計報告只能作為參考依據,其效力取決於使用人的主觀判斷能力
④ 財務建議書名詞解釋
建議書 [jiàn yì shū]
建議書的主要格式:單位或集體向有關單位或上級機關和領導,就某項工作提出某種建議時使用的一種常用書信。我國古代有許多提建議之類的文章,如李斯先生的《諫逐客書》、賈誼先生的《論積貯疏》等等。
⑤ 財務建議書
(1)標題。 (2)收件人。財務建議書的收件人應為管理層。 (3)財務建議書應當指出所察覺的問題, (4)列舉其影響和改進建議。並羅列出相關依據,如能具體到相關法規的具體條文最妥 (5)使用范圍及使用責任。財務建議書應當指明其意見僅供內部參考,因使用不當造成的後果與提議人無關。
⑥ 個人和企業可以簽訂財務顧問協議嗎在法律上有效嗎
我認為,應該簽署聘用合同,聘用事項是委託你找尋項目的合作夥伴(項目經理角色),當你履行合同約定的條件時,聘請人向你支付聘用費。倘若涉及到稅費,雙方可以約定各承擔一半或在你所得之中承擔!我處理過類似情況已經很多次,均是按照上述方法,現階段一切運行良好。如需幫助可以聯系與我。
⑦ 平安里的建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保單合同(不論電子還是紙質)才有效
⑧ 所有審計的審計報告對外是否均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執行
不是的。
審計報告時出具審計意見的,所謂的審計意見,是一個結論,主要就說明你的做法是否合合規等。審計報告不能代替審計決定的法律效力。
《審計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十一條規定,「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8)財務建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一種評價,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行為,則必須依法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也就是說,如果審計機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只出具審計報告,則說明被審計單位不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或者被審計單位即使存在上述行為,但審計機關認為無需進行處理、處罰。
因此,即使審計報告中針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處理、處罰意見,如調整帳目、調減投資額等,如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那麼被審計單位只需認可報告內容,無須按照報告要求作出改正行為的義務。
⑨ 審計管理建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個關鍵要看是什麼部門出具的,該部門是否屬於行政部門,另外就是一般來說,建議書的法律效力不是很大,畢竟只是一個建議,屬於可採納可不採納的情況,所以法律效力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