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領導對違法強拆是否負法律責任

領導對違法強拆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31 04:52:01

① 城管強拆應按憲法和刑法追究領導的刑事責任

強拆要分情況的。《規劃法》68條對強制拆違是由規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強拆違章建築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託城管進行拆除,這種強拆是合法的。但是如果強拆自然人或法人的合法建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是要承擔行政責任的。不能一概而論

② 違法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

內容提要: 《侵權責任法》第2條採用了概括式加開放式列舉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於立法者無法界定侵權。義務是法律規定的行為強制資格。債務是特定人的義務,是因特定行為發生的行為強制資格。過錯是對行為人意志的間接否定,即導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狀態,可分為加害人過錯和非加害人過錯。必要注意是法律對變動稀缺資源歸屬關系的行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規定,或法官依法認定;或為義務,或非義務。行為人過錯發生法律上的約束,包括發生義務,義務不消滅,喪失權利,不取得權利等。不履行意定發生之義務不存在過錯問題。責任是違法之法律後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發生之債務。侵權是違法和責任之唯一根據。違約發生債務,不發生責任。
一、《侵權責任法》第2條的模式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2條規定了《侵權責任法》的適用范圍。第1款實際上是全稱判斷:侵害任何民事權益,均須承擔侵權責任,沒有例外。眾所周知,違約行為侵害合同債權,當然侵害民事權益,但通常情況下,違約並不侵權。因此,立法必須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即必須加上「但書」。第2條的通常模式應是:「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但侵害某類權利除外。」如分立兩款,就是:第1款是全稱條款,第2款是除外條款。
第2條第2款列舉了侵權適用的權利,多達18類。立法者顯然希望第2款發生「但書」的作用。然而,採用列舉模式限制第1款,必須窮盡侵權的適用范圍。第2 款採用列舉加「等」的模式,成為開放條款,無法限制第1款的適用范圍,實屬多餘。當然,一旦窮盡了侵權的適用范圍,第1款又多餘了。
那麼,為什麼不採用「但書」模式呢?只

③ 非法強拆房屋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非法強拆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對房屋所有權人負有賠償責任,因為行政部門採取的違法行政措施而給普通公民帶來人身或者是財產帶來損害的,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二條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本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及時履行賠償義務。第四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違法徵收、徵用財產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④ 公司高管受上級領導指示進行的工作導致違法,是否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具體來情況具體分析,源 首先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例如上級要你去殺人,你去做了,很明顯,都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又如,又如高管讓你去送一份文件到競爭對手的公司,你送了,結果該文件涉及泄露你公司的商業秘密,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你是不用承擔責任的。所以只有說出具體情況才能幫你分析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希望採納

⑤ 強制拆遷應負的法律責任怎麼界定(回答滿意追加20分)

按實際情況,對於強制拆遷應負的法律責任,相關規定作出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專規定《國有土地上房屬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三十一條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⑥ 強制拆除違章建築的條件、執行法律依據和執行機關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條件是:

接到自行拆除違章建築通知書後並未拆除違章建築,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裁定準予執行,由相應行政機關機關進行強制執行。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執行法律依據是:

《行政強製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六條、五十七條、第六十條。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條的規定。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執行機關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

《行政強製法》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產的,向不動產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應當在五日內受理。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進行書面審查,對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且行政決定具備法定執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內作出執行裁定。

第六十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繳納申請費。強制執行的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人民法院以劃撥、拍賣方式強制執行的,可以在劃撥、拍賣後將強制執行的費用扣除。
依法拍賣財物,由人民法院委託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八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拓展資料:

若行政機關違法拆除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
(五)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
(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擴大查封、扣押、凍結范圍的;
(二)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
(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
(四)在凍結存款、匯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范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受領導指使違規違法行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案情太簡單
1
違法?是犯罪行為還是一般違法行為?
2
屬於受領導指派履行職務性違法,還是私人行為違法
都不一樣
但有幾個是共通的
1
不論是否受領導指示只要是違法都會承擔響應的法律責任
2
如是受領導脅迫,只是在處理會從輕
3
如是一般指示,說了你就做,如是犯罪行為的話,那就是共犯
也有部分例外的情況,如"單位行賄",則是需要法人代表承擔責任
受領導指示為單位的利益向相關人員行賄

熱點內容
黑龍江省基層法律服務信息查詢管理系統 發布:2025-07-10 15:37:44 瀏覽:533
公民社會三分法適用於 發布:2025-07-10 15:35:30 瀏覽:523
德陽律師網 發布:2025-07-10 15:33:30 瀏覽:857
電話通知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0 15:30:31 瀏覽:779
ECE卡客車論壇法規 發布:2025-07-10 15:30:30 瀏覽:623
法學本科簡歷 發布:2025-07-10 15:27:09 瀏覽:435
夜總會出品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0 15:27:07 瀏覽:346
道德經中無 發布:2025-07-10 15:20:56 瀏覽:602
北票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0 15:01:36 瀏覽:369
名勝古跡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10 14:47:47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