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醫的法律責任
① 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應當承擔哪些民事賠償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不屬於醫療事故,有關賠償,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 何謂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是指不合法地從事醫療活動,具體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只要行為人違反了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了其沒有法定執業資格或許可的醫療行為即是非法行為,自然屬於非法行醫。簡言之,非法行醫就是違反醫療法律法規之許可從事的一種醫療違法行為。在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意義下,除無證行醫外,醫療機構及個人均可成為非法行醫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2、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非法行醫的情行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非法行醫主要應包括下列6個方面:
1)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
2) 逾期不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從事診療活動的,或者拒不校驗的。
3) 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
4) 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
5) 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
6)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根據《執業醫師法》,非法行醫應包括下列2個方面:
1)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
2) 或者非醫師行醫的。
根據《母嬰保健法》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有關合格證書的,有下列行為之一:
1)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或者醫學技術鑒定的;
2)施行終止妊娠手術的;
3)出具《母嬰保健法》規定的有關醫學證明的。或者出具有關虛假醫學證明或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
3、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法非法行醫問題
1)出租醫療機構將醫療場所、發票收據、醫療文書、醫療設備等出租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租金的。
2)將科室等承包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的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定額費用的。
3)掛靠並使用該醫療機構的處方、收據及醫療文書等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
3)以場所、設備、人員、收據、處方、醫療文書等有形資產和醫院名稱等無形資產為資本投資與其他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門診」、「中心」、「項目」,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或者雙方按比例分利的。
4)外包科室和出租科室,與其他組織、個人合資合作舉辦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科室」、「病區」、「中心」、「項目」等。
4、其他非法行醫情形
1)未經衛生部和外經貿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並開展醫療活動或以合同方式經營診療項目的,視同非法行醫;
2)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未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的。
5、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
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應承擔行政責任,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了「非法行醫罪」;對受害人還應承擔人身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6、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的法律適用
非法行醫的人身損害賠償適用《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標准。
對於合法的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各地的法律適用存在不統一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單位是合法的,非法行醫是醫療事故的違法行為構成要件問題,應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後進行處理,這樣就避免了醫療機構可能的高額賠償。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合法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使該醫療機構成為醫療事故的不適格的主體,其民事賠償不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而應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
7、非法行醫人身損害的鑒定問題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五)項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鑒定。在訴訟過程中,如需鑒定由法院委託法醫鑒定機構來進行。法醫鑒定與醫學會鑒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不會注重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問題,而後者強調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從鑒定角度來說,一旦認定為非法行醫,對造成損害的患者最終的賠償是很有利的。
② 非法行醫的法律責任具體內容
未取來得醫生執業資格的源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具體案事宜請電話咨詢王律師
③ 規定依法行醫的法律法規有那些
關於行醫的法律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8年4月29日
《國務院批准衛生部關於允許個體開業行醫問題的請示報告》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四日
④ 新形勢下如何依法行醫
如何提高醫學生的法律意識:
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專業課的授課過程中滲透法律知識教育和法制精神涵養。
依法行醫的重要性:
使醫院避開風險,正常運營,才能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⑤ 什麼叫依法行醫,依法行醫的重要性。
依法行醫要求醫生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規范,遵從醫德。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操作,不應因私人利益而失去基本的行醫素質和道德。在法治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醫生依法行醫,人民需要醫生依法行醫。
依法行醫的重要性:
1、有助於提高醫生的法律意識。
2、有利於培養醫德高尚的復合型醫務人員。
3、使醫院避開風險,正常運營。
4、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拓展資料
醫護人員是指經過考核和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承認,取得相應資格及執業證書的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未取得執業資格但依法在醫療、保健、預防機構進行實習或試用的人員,可依法從事相應衛生技術工作,視為合法。實習或試用單位應對其職務活動承擔責任
愛心是醫務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以「治病救人」為宗旨的醫療工作,醫務人員自古就是人民群眾十分崇敬的職業。醫務人員應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多講奉獻,多盡責任。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舉止端莊,文明禮貌,樹立良好的醫務人員形象。
⑥ 執業醫師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臨床執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如下:
第三十六條 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非法行醫違反了哪條衛生相關法律
一、1994年2月26日國務院發布《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執業許可證。不得展開診療活動。」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人開展診療活動,就是非法行醫的行為。
二、非法行醫罪,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為他人治病,情節嚴重的行為。
⑧ 違反《職業醫師法》醫師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以不正當手段取得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吊銷;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第三十八條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或者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醫師吊銷其執業證書;給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阻礙醫師依法執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醫師或者侵犯醫師人身自由、干擾醫師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負責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二條衛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工作人員違反本法有關規定,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