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北京大學法律碩士李莉
A. 四川省瀘縣民政局有林在權與李莉是夫妻關系嗎
摘要 你好,非常開心為你提供這樣的咨詢。
B. 請問下,淄博張店區民政局副局長
王愛雲 1958年生於博山白塔村。研究生學歷。現任張店區民政局副局長。1976年參加工作。1978年考入山東省煤礦師范學校。1980年畢業後到淄博礦務局嶺子煤礦中學任教,兼任學校團支部書記。1983年調入張店區糧食局工會,翌年任該局工會副主席。1985年考入山東廣播電視大學黨政幹部理論專修班學習。1987年畢業後被調到張店區政府辦公室任區長秘書,先後擔任過信息科副科長,綜合科副科長、科長職務。1988年被評為區級先進工作者、全國城運會服務先進個人,在爭創全國體育先進縣活動中受記功獎勵。1989年被評為全區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創省級衛生城先進工作者,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0年擔任區政府街道工作科科長(副科級)並兼任區機關女工委員會委員。1991年被評為全區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先進個人、優秀信息員;同年在全區政績考核中被區委、區政府授於先進工作者。
1992年到區政府法制局任副局長主持工作。1991~1994年連續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琉節先進工作者。
1995年到張店區民政局工作,在1995年、1996年全區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中,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優秀等次。
C. 自然資源部等7部門明確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依法由城鎮戶籍子女繼承
進城落戶,農村老家的宅基地咋辦?不少人曾被這個問題困擾。近日,針對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問題,自然資源部經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稅務總局共同研究並給出答復: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並辦理不動產登記。短短的31個字,引起廣泛關注。
解除進城落戶後顧之憂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以前爸媽擔心鄉下的老宅不能被我繼承,現在他們不用再為這事犯愁了。」看到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官方答復,在北京生活的王女士第一時間和她的父母分享了這則消息。
近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大量農村人口持續向城鎮轉移。在此過程中,老家的住宅和宅基地歸屬問題成為不少人關注的一大焦點。
「我們家除了爸媽,其他人現在全是城鎮戶口,對於老家房子和宅基地以後怎麼處置的問題,我們之前特地咨詢了一些專業人士,但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復。」李莉姐妹4人畢業後都留在城市工作,為了讓待在農村老家的父母住得好些,四姐妹前年專門把老家的房子進行了翻新。「當時老兩口是極力反對的,他們擔心房子和宅基地以後被收回,花錢翻新實在不值得。好在這次相關部門給了權威答復,戶籍不會成為限制,也算是給我們一大家子吃了顆『定心丸』。」
在深圳上班的梁亮說,他老家在浙江寧波的農村,「我們那裡發展得很好,村裡的交通和配套設施都不錯,有套房子在那,讓我的生活和事業多了一個可選的去處。」梁亮說,雖然他目前還沒打算回去,但以後回去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表示,宅基地是農民的基本居住保障,此次自然資源部等7部門的答復非常及時、重要,進一步明晰了宅基地的產權特質,解決了長期存在於現實中的宅基地繼承問題,為有意進城落戶的農民解除了宅基地使用權可能被收回的後顧之憂,讓落戶城鎮的農民及其子女既進得了城也回得了農村老家,保護了農民合法權益。「此外,這也有助於解決目前部分農村宅基地荒廢閑置的問題。」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農村人口數量減少超2.3億的情況下,宅基地面積卻不降反增,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另據不完全統計,因農民工進城務工等原因造成的農村宅基地及住宅閑置已超16億平方米。
魏後凱介紹,近年來,各地出現了不少「空心村」,有很多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這次制度的明確化有助於進一步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城鄉人才雙向流動,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為返鄉人員依託自有和閑置住宅發展適合的鄉村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對於促進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是一大利好。
繼承使用條件要看清
老家的宅基地使用權,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繼承?
此次7部門在答復中明確,根據《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的房屋作為其遺產由繼承人繼承,按照房地一體原則,繼承人繼承取得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不能被單獨繼承。
談及上述規定,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龍解釋說,宅基地使用權是指公民個人在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上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種物權。「城鎮戶籍子女可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實際上是指城鎮戶籍子女因繼承農村房屋從而獲得宅基地使用權。也就是說,宅基地上要有房屋,如果是空宅基地,則不能繼承。」
如何繼承?7部門的答復中指出,《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明確規定,非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含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宅基地的,可按相關規定辦理確權登記,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
具體來看,地方政府給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以湖北省赤壁市為例,日前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提出,不僅「城鎮戶籍的子女」可以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其他繼承人(比方說「出嫁女」;被繼承人子女之外的其他繼承人)同樣可以繼承。依法繼承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提交不動產權屬證書或其他權屬來源材料、依法繼承材料、繼承人身份證明材料及相關測繪材料等,到當地不動產登記中心申請登記手續。
得知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消息,在上海工作的高先生最近正盤算著回趟江蘇鹽城的農村老家:「現在父母大部分時間都和我們住在上海,我擔心老家的瓦房長時間沒人住會塌掉,想著回去給修一下,這樣我們偶爾回去也可以住得更舒心些。」
不過,簡單修一修房子可以,新建和翻建則要經過主管部門的審批。廣西近日已出台通知,規范農村新增宅基地審批和建房管理,明確提出了農戶申請、村組審查公示、鄉鎮政府審批三個程序。當地農村村民宅基地面積,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每戶不得超過100平方米,丘陵地區和山區每戶不得超過150平方米。原址翻建或改擴建住宅的,宅基地用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不得超過規定標准。
「全國范圍來看,各地的規定可能會有差別,所以在翻建農村老宅之前最好先去相關部門咨詢清楚要求、規定,不要盲目動工建設。」王龍說。
盤活鄉村閑置住宅
近年來,農村宅基地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看到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的消息,一些城鎮居民隨即提出了是否可以到農村買地建房的疑問。
對此,有關方面指出,農村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於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城鎮戶籍的子女只可以繼承其使用權,並不能交易。事實上,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侵佔耕地建設住宅等問題,此前相關部門的文件已明確指出,嚴禁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嚴禁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嚴禁借流轉之名違法違規圈佔、買賣宅基地。
不能買地建房而又想回鄉怎麼辦?租賃、合作等方式成為選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發文指出,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城鎮居民、工商資本等租賃農房居住或開展經營的,租賃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合同到期後雙方可以另行約定。
有「城市的願進來」,也有「農村的想出去」。對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消息,老家在福建省武平縣農村的李軍並不太在意。「我們村裡現在幾乎都是老人,年輕人基本都外出讀書、打工了。」李軍和妻子在北京開了一家洗衣店,每年只有過年時才回老家,「家裡雖然有宅基地,但回老家的收入遠沒有在北京多,所以也沒有回去的打算。」
農業農村部提出,在徵得宅基地所有權人同意的前提下,鼓勵農村村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向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農戶轉讓宅基地。對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各地可以多渠道籌集資金,探索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其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
圍繞農村宅基地,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措施正加快推出。如針對歷史形成的宅基地面積超標和「一戶多宅」等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強調,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自然資源部還明確,2020年底前完成全國農村地籍調查,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率達到80%以上,明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登記資料清理整合。
魏後凱認為,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各項工作,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有利於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也有利於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D. 誰知道北京交通台李莉是哪年出生
北京交通台李莉是1975年12月1日出生。
李莉,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後攻讀北京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現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廣播《一路暢通》節目主持人。
2003年開始連續七屆被評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聽眾喜愛的十佳主持人」;多部作品分獲北京廣播電視獎和北京新聞獎。
2010年,獲得「中國播音主持廣播主持人金話筒獎」。
2012年,獲得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
2016 年3月,受邀擔任北京師范大學主持人大賽特約評委。
李莉的人物評價:
李莉很容易隨別人的情緒起落,而每當看到聽眾發來「一聽到你的聲音就覺得高興」或「本來不好的心情被你的快樂感染」之類的簡訊,她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滿足感,於是就像被剛剛更換過電池的手電筒,精神百倍,信心十足。
作為廣播人,李莉希望出現在每一個大家需要幫助的現場。也正是經過這樣不懈地努力,每到出行的時間,每到突發事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聽《一路暢通》,這是一份難得的信任。
E. 七部門明確: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可依法由城鎮戶籍子女繼承
進城落戶,農村老家的宅基地咋辦?不少人曾被這個問題困擾。近日,針對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問題,自然資源部經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農業農村部、國家稅務總局共同研究並給出答復: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依法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並辦理不動產登記。短短的31個字,引起廣泛關注。
解除進城落戶後顧之憂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以前爸媽擔心鄉下的老宅不能被我繼承,現在他們不用再為這事犯愁了。」看到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官方答復,在北京生活的王女士第一時間和她的父母分享了這則消息。
近年來,中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大量農村人口持續向城鎮轉移。在此過程中,老家的住宅和宅基地歸屬問題成為不少人關注的一大焦點。
「我們家除了爸媽,其他人現在全是城鎮戶口,對於老家房子和宅基地以後怎麼處置的問題,我們之前特地咨詢了一些專業人士,但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復。」李莉姐妹4人畢業後都留在城市工作,為了讓待在農村老家的父母住得好些,四姐妹前年專門把老家的房子進行了翻新。「當時老兩口是極力反對的,他們擔心房子和宅基地以後被收回,花錢翻新實在不值得。好在這次相關部門給了權威答復,戶籍不會成為限制,也算是給我們一大家子吃了顆『定心丸』。」
在深圳上班的梁亮說,他老家在浙江寧波的農村,「我們那裡發展得很好,村裡的交通和配套設施都不錯,有套房子在那,讓我的生活和事業多了一個可選的去處。」梁亮說,雖然他目前還沒打算回去,但以後回去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表示,宅基地是農民的基本居住保障,此次自然資源部等7部門的答復非常及時、重要,進一步明晰了宅基地的產權特質,解決了長期存在於現實中的宅基地繼承問題,為有意進城落戶的農民解除了宅基地使用權可能被收回的後顧之憂,讓落戶城鎮的農民及其子女既進得了城也回得了農村老家,保護了農民合法權益。「此外,這也有助於解決目前部分農村宅基地荒廢閑置的問題。」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農村人口數量減少超2.3億的情況下,宅基地面積卻不降反增,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另據不完全統計,因農民工進城務工等原因造成的農村宅基地及住宅閑置已超16億平方米。
魏後凱介紹,近年來,各地出現了不少「空心村」,有很多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這次制度的明確化有助於進一步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城鄉人才雙向流動,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為返鄉人員依託自有和閑置住宅發展適合的鄉村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對於促進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是一大利好。
繼承使用條件要看清
老家的宅基地使用權,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繼承?
此次7部門在答復中明確,根據《繼承法》規定,被繼承人的房屋作為其遺產由繼承人繼承,按照房地一體原則,繼承人繼承取得房屋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不能被單獨繼承。
談及上述規定,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龍解釋說,宅基地使用權是指公民個人在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上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種物權。「城鎮戶籍子女可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實際上是指城鎮戶籍子女因繼承農村房屋從而獲得宅基地使用權。也就是說,宅基地上要有房屋,如果是空宅基地,則不能繼承。」
如何繼承?7部門的答復中指出,《不動產登記操作規范(試行)》明確規定,非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含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佔用宅基地的,可按相關規定辦理確權登記,在不動產登記簿及證書附記欄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
具體來看,地方政府給出了更為詳細的規定。以湖北省赤壁市為例,日前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明確提出,不僅「城鎮戶籍的子女」可以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其他繼承人(比方說「出嫁女」;被繼承人子女之外的其他繼承人)同樣可以繼承。依法繼承的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提交不動產權屬證書或其他權屬來源材料、依法繼承材料、繼承人身份證明材料及相關測繪材料等,到當地不動產登記中心申請登記手續。
得知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消息,在上海工作的高先生最近正盤算著回趟江蘇鹽城的農村老家:「現在父母大部分時間都和我們住在上海,我擔心老家的瓦房長時間沒人住會塌掉,想著回去給修一下,這樣我們偶爾回去也可以住得更舒心些。」
不過,簡單修一修房子可以,新建和翻建則要經過主管部門的審批。廣西近日已出台通知,規范農村新增宅基地審批和建房管理,明確提出了農戶申請、村組審查公示、鄉鎮政府審批三個程序。當地農村村民宅基地面積,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每戶不得超過100平方米,丘陵地區和山區每戶不得超過150平方米。原址翻建或改擴建住宅的,宅基地用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不得超過規定標准。
「全國范圍來看,各地的規定可能會有差別,所以在翻建農村老宅之前最好先去相關部門咨詢清楚要求、規定,不要盲目動工建設。」王龍說。
盤活鄉村閑置住宅
近年來,農村宅基地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看到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可由城鎮戶籍的子女繼承的消息,一些城鎮居民隨即提出了是否可以到農村買地建房的疑問。
對此,有關方面指出,農村宅基地是農村村民用於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城鎮戶籍的子女只可以繼承其使用權,並不能交易。事實上,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侵佔耕地建設住宅等問題,此前相關部門的文件已明確指出,嚴禁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嚴禁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嚴禁借流轉之名違法違規圈佔、買賣宅基地。
不能買地建房而又想回鄉怎麼辦?租賃、合作等方式成為選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發文指出,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等。城鎮居民、工商資本等租賃農房居住或開展經營的,租賃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合同到期後雙方可以另行約定。
有「城市的願進來」,也有「農村的想出去」。對於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繼承的消息,老家在福建省武平縣農村的李軍並不太在意。「我們村裡現在幾乎都是老人,年輕人基本都外出讀書、打工了。」李軍和妻子在北京開了一家洗衣店,每年只有過年時才回老家,「家裡雖然有宅基地,但回老家的收入遠沒有在北京多,所以也沒有回去的打算。」
農業農村部提出,在徵得宅基地所有權人同意的前提下,鼓勵農村村民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向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農戶轉讓宅基地。對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各地可以多渠道籌集資金,探索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其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
圍繞農村宅基地,一系列加強管理的措施正加快推出。如針對歷史形成的宅基地面積超標和「一戶多宅」等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強調,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自然資源部還明確,2020年底前完成全國農村地籍調查,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率達到80%以上,明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登記資料清理整合。
魏後凱認為,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各項工作,加強農村宅基地規范管理,有利於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也有利於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F. 婚姻法專業人士的案例解答
1 男方父母出資購買了一套房產,小夫妻雙方分文未出,但房產證上權利人一欄則記載了男方、男方父母三人的姓名。現夫妻倆面臨離婚,女方主張這房產中的三分之一產權為夫妻倆的共有財產。 請問:女方的主張成立嗎?
女方的主張不成立,根據婚姻法解釋二,22條第二款,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
所以只有根據房產登記上的屬於男方的那三分之一才是夫妻的共同財產,女方只能主張六分之一的權利。
2 1997年,張某和王某相識並戀愛,當時張某未滿20周歲,為了與他結婚,張某偽造了一個年齡證明,到民政部門騙領了結婚證.結婚後不久,張某忍受不了王某的一些行為,想到法院離婚.請問法院該判張某離婚嗎?張某能否分割王某的財產?
要視情況而定,如張某在提起離婚訴訟前滿了20周歲,則可以判決離婚,如果沒有達到法定婚齡則婚姻無效,沒有必要判決離婚。根據婚姻法解釋,第八條 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張某可以要求分割王某的財產,如果婚姻有效的話則是可以根據婚姻的共同財產來分割,無效的話則根據婚姻法解釋 第十五條 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來處理財產。
3 謝某(男),19周歲,無業。整日游手好閑,尋釁滋事。一日,與陳某發生口角進而動手打人,將陳某打成輕微傷。花去醫療費、住院費、交通費等300餘元。之後,陳某向謝某父母索賠,被拒絕。無奈,起訴至人民法院。
問:謝某父母有無賠償謝某給陳某造成損害的法律責任?為什麼?
謝某父母沒有義務賠償謝某給陳某造成損害的法律責任,根據婚姻法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但又根據民法通則解釋161條,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4 甲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將他送給別人收養。後雙方關系惡化,協議解除。甲在25歲時承包了一個養豬場,生意很紅火。其生母在他收養關系解除後,多次要求恢復母子關系,但甲始終不同意。甲28歲時生日那天,喝酒太多,不能自控,因交通事故死亡。甲母要求繼承甲的遺產。但遭到他人拒絕。
問:甲的生母可否繼承他的遺產並簡述理由。
甲的生母不可以繼承他的遺產,根據收養法 第二十九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行恢復,但成年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恢復,可以協商確定。但是本案中甲一直是沒有同意恢復和其的父母關系。所以沒有形成關系,甲的生母沒有繼承權。
5 張青(男)與李莉(女)經過一段時間戀愛後,從2001年開始,沒有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同居時張青為25周歲,李莉為23周歲。周圍群眾均認為他們是夫妻關系。2004年1月8日張青因患急病死亡。當李莉要求繼承張青的遺產時,遭到張青家人的拒絕。他們認為:張青與李莉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不是合法的夫妻關系,因此李莉無權以妻子的身份繼承張青的遺產。
問:李莉能否以妻子的身份繼承張青的遺產並簡述理由。
李莉不可以以妻子的身份繼承張青的遺產,根據婚姻法解釋一 第五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第六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張享有繼承權的,按照本解釋第五條的原則處理。
本案中他們的婚姻是沒有生效的,因此沒有繼承權。
6 彭少剛與羅紅系表兄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後,二人產生愛慕之情。雖然雙方父母均強烈反對,但他們一個非對方不娶,一個非對方不嫁。2001年7月,彭正剛大學畢業去南方某城市工作。2001年10月,羅紅去該市,雙方辦理登記結婚。他們向婚姻登記機關隱瞞了真實的親屬關系,騙取了結婚證。2002年春節前夕,羅、彭二人雙雙回到老家向親戚朋友宣布他們已登記結婚。羅、彭的父母認為後果嚴重,都很著急,尤其是羅紅的母親。情急之中,她找到李律師咨詢。李律師勸羅紅的母親不必著急,她可以依法申請宣告羅紅與彭正剛的婚姻無效。另:羅、彭二人結婚後,有存款2萬元。
根據上述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李律師的看法是否正確?
(2)財產如何分割?
(1)李律師的看法是正確的,婚姻法解釋一 第七條 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
(二)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達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
(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四)以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 第三項指出羅紅母親可以以厲害關系人身份申請婚姻無效。
(2) 根據婚姻法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和解釋一 第十五條 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所以本案中的財產應當是屬於雙方共同共有的,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法院判決。
7 蔣國富與王秀珍在讀大愛期間就互有好感,畢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雙方於1986年登記結婚。婚後夫妻恩愛,感情融洽,但由於王秀珍婚後一直未能生育,蔣國富又特別想有一個孩子,夫妻感情受到很大的影響。蔣國富曾多次產生離婚的念頭,但由於擔心仕途受影響而作罷。1997年8月,富有成熟男性魅力的蔣國富偶然認識了年輕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小宋,雙方墜入情網而不能自拔。1998年4月,王秀珍得知此事,規勸蔣國富回心轉意,蔣索性提出離婚,並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於王秀珍堅決不同意離婚,法院考慮到雙方婚姻基礎好、婚後感情一度也很好,主要是男方有過錯才導致發生離婚糾紛,雙方仍有和好的可能,遂在對男方予以批評教育的基礎上判決不準離婚。此後,蔣國富不但不悔改,還與小宋在郊區租住房屋,以兄妹名義同居生活。蔣國富的舅父於1999年春節回國探親,贈與蔣2萬元美金,在贈與合同中載明以蔣為受贈人。蔣用此款以小宋的名義購買房屋一套。
2001年6月,蔣國富再次向法院起訴離婚。經查:法院第一次判決不準離婚後,蔣國富一直與王秀珍分居;雙方有共同財產存款10萬元和家用電器若干,共同居住的房屋系男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法院經多方查證,認為本案當事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遂判決准予雙方離婚,並對夫妻共同財產作了分割。由於當事人共同居住的房屋系男方婚前承租的公房,離婚後女方無房居住,法院在男方表示願意放棄分割共有存款的權利以作為對女方的經濟幫助的情況下,判決其共同居住的房屋繼續由男方承租。王秀珍仍然不同意離婚,並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本案情節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二審法院如調解無效,應如何處理?
(2)一審法院對當事人共同居住的房屋的租賃關系的判決是否正確
(3)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王秀珍是否可以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請求?
(4)離婚後,王秀珍發現蔣國富在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小宋的名義購買了房屋一套,她能否請求法院再次分割此項財產?
(1)二審法院如調解無效,應判決離婚。 根據婚姻法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本案中已經有了離婚的原因了,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一審法院對當事人共同居住的房屋的租賃關系的判決是正確的,根據婚姻法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和解釋一第二十七條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所稱「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
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 本案的處理是正確的。
(3)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王秀珍可以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根據婚姻法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和解釋一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時,應當將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等規定中當事人的有關權利義務,書面告知當事人。在適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時,應當區分以下不同情況: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基於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於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三)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基於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後一年內另行起訴。 王秀珍可以提起離婚損害賠償請求。
(4)離婚後,王秀珍發現蔣國富在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小宋的名義購買了房屋一套,她不能請求法院再次分割此項財產。因為可知本案中的這個贈與是特殊贈與,屬於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不會因為夫妻關系而改變所有權的關系。
8 老黎與李某婚後多年未育;而黎兄嫂卻連育三子;1977年,小黎出世後,黎兄嫂表示願將其送給老黎夫婦收養。老黎夫婦將小黎精心養育成人,1997年小黎大學畢業進一外企工作,後結婚成家,與老黎夫婦同住,相安無事。2003年,老黎夫婦均年事已高,家居單位宿舍樓六層,上下樓極感不便,欲申請單位將住房調整到底樓居住,小黎夫婦反對,加之婆媳關系素來不和,由此激發矛盾。老黎、小黎夫婦分灶飲食。2003年6月,老黎夫婦訴至法院,要求解除與小黎的收養關系,小黎則因單位無房,解除收養關系後只能住集體宿舍,不同意解除收養關系。後經法院調解,老黎夫婦主動撤訴。老黎夫婦與小黎夫婦雖同居一室,朝夕相見,卻形同路人,時常為生活瑣事發生爭吵。2004年3月,老黎夫婦再次訴至法院,要求解除收養關系。並以老黎退休金不多,李某體弱多病、所在企業破產為由,要求小黎每月負擔生活費300元。此後不久,小黎的生母也訴至法院,以老伴去世、大兒子下崗、二兒子入獄為由,要求小黎每月負擔贍養費200元。
根據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小黎與老黎夫婦的收養關系能否解除?
(2)收養關系解除後,老黎夫婦要求小黎每月負擔300元生活費的請求,是否應予支持?
(3)小黎對其生母是否必有承擔贍養義務?
(1)小黎與老黎夫婦的收養關系可以解除,根據收養法第二十七條 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系。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本案中小黎與老黎夫婦的關系已經惡化了,沒有必要在存續下去了。
(2)收養關系解除後,老黎夫婦要求小黎每月負擔300元生活費的請求,應予支持, 根據收養法 第三十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 所以老黎夫婦要求小黎每月負擔300元生活費的請求應當支持。
(3)小黎對其生母不一定有承擔贍養義務,要看其自己十分願意恢復。第二十九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行恢復,但成年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恢復,可以協商確定。
呵呵 !
G. 北京交通台李莉簡介
北京交通台李莉為北京交通台《一路暢通》FM1039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後攻讀北京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2003年開始連續七屆被評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聽眾喜愛的十佳主持人」;多部作品分獲北京廣播電視獎和北京新聞獎。
2009年主持的《一路暢通》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評選委員會頒發的「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60個廣播電視欄目」。
2012年獲得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2010年獲得「中國播音主持廣播主持人金話筒獎」。
人物生平
2012年獲得北京市「五四青年獎章」。
2010年獲得「中國播音主持廣播主持人金話筒獎」。
2009年主持的《一路暢通》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評選委員會頒發的「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60個廣播電視欄目」。
2003年開始連續七屆被評為「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聽眾喜愛的十佳主持人」;多部作品分獲北京廣播電視獎和北京新聞獎。
2021年擔任北京市青聯委員、北京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形象大使、北京市助殘形象大使、北京市環保形象大使、北京市民講外語公益形象大使。
H. 為什麼 方李莉的《中國陶瓷史》沒賣的
人類學方法、全球化眼光、多民族融合構成該專著三大特色
「這些年我國陶瓷研究的進展主要還是體現在大量的新材料上面,學術研究方法和中國古陶瓷的宏觀研究上面仍然是比較滯後的」。在近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北京大學考古研究中心和齊魯書社協辦的「全球化與新歷史觀——方李莉《中國陶瓷史》新書發布暨研討會」上,來自景德鎮學院的學者曹建文說。
據了解,此前的陶瓷史研究著作有兩部。一是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由馮先明主編的《中國陶瓷史》,因此書一直沒有再版,80年代後的很多重大學術成果均沒有得到反映。二是2011年三聯書店出版的葉喆民的《中國陶瓷史》,雖然在原作的基礎上,作者補充了近20年的一些新發現和新認識,但是研究方法和宏觀的研究格局還沒有跳出30年前的框框。
曹建文認為,齊魯書社出版的《中國陶瓷史》具有以下學術貢獻:第一,嘗試以人類學方法研究中國陶瓷史,研究方法的突破是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第二,運用全球化的眼光,強調中國陶瓷史是世界陶瓷史,世界的貿易史,世界的經濟史,世界的政治史,世界的文化史和世界的藝術史的一部分。第三,注重民族的興起、融合和文化互動。原來的陶瓷史對少數民族的陶瓷史關注不夠,內容太少,方李莉在遼金西夏陶瓷以及元代陶瓷上給予了充分的關注。研討會上,來自陶瓷學界、考古學界、人類學界和歷史學界的20餘位知名學者,對該書的學術價值也給予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