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發布時間: 2022-01-12 14:24:51

① 怎樣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您好
1、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正確的做法,這是公民法律意識提高的表現,也是一種素養的提升。法律正是用以規范我們身邊的行為的標准,懂得法律用加以運用是正確無疑的。
2、民警要依法行事那是民警的職責,是一種義務的體現。百姓用法律保護自己是百姓的權利。這種權利與義務是需要警察和百姓的相互配合才能促使社會秩序的良好運行的。
3、民警搜查民宅必須要出示相關證件,這是民警的義務,如果他不出示,你有權拒絕他的要求。這是警察的一種違法行為。
4、不可以。沒有相關的證據不足以認定一個人做出了違法的事。在沒確認之前,有嫌疑的人可以協助警察調查,隨便抓人的做法是濫用職權。
5、證據是要公開的,如果當作秘密的話偽造的現象怎麼排除。
我能理解你對待這種事情的心理狀態,中國的法制還不是很健全,好多類似的現象都無法根除,尤其是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由於無權無勢,所以多數都像玩偶一樣任人宰割。而那些有點地位的人就會憑借自己的勢力與官員通氣,相互的利益聯系,所以這樣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如果你無權無勢,那請你千萬別無知,用你的知識去充盈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地位。

② 學生學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案例

宋桂芳,女,生於年3月5日,於2012年1月7日在成都市因病去世,其配偶高智堂死於1992年12月。宋桂芳與高智堂系再婚夫妻,雙方父母均先於其二人死亡。宋桂芳再婚前育有一個子女,是高之生;高智堂再婚前育有五個子女,分別為高長清、高榮生、高富生、高貴生、高長雲。兩人在婚後又生育了四個子女,分別是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十個子女中,高貴生、高長雲、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健在;高之生死於2007年3月8日,其配偶劉彩雲和子女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健在;高長清死於2003年2月21日,其配偶孫林死於1963年9月9日,留有子女孫家鑫、孫家安;高榮生死於2008年2月27日,其配偶潘美琳死於2012年4月6日去世,其子女有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其中高順剛死於2011年9月25日,高順剛留有配偶李維香和兒子高翔;高富生死於2007年11月4日,其配偶王芳死於1998年11月22日,高富生留有兩個子女,分別是女兒高順玉、兒子高順明。涉及該案的當事人信息及關系基本水落石出。
涉案人員關系如圖:
圖例: 為死亡人員
XXX1上標為死亡人員之間相對死亡順序

二、本案繼承關系梳理與應對
提出繼承權公證申請的三個案件的被繼承人是宋桂芳、高之生、高富生。對於不同被繼承人的案件,其發生繼承的關系是不同的,需要區分討論。
宋桂芳一案,宋桂芳生前未留有遺囑亦未簽訂任何遺贈扶養協議,依照法定繼承程序,宋桂芳的遺產由其父母、配偶、子女繼承,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到,宋桂芳的父母先於宋桂芳去世,具體時間不詳,配偶高智堂死於1992年,子女中宋桂芳的親生子女高隨生、高陽生、高夢生、高平芳健在,高之生死於2007年,繼子女中高貴生、高長雲健在,高長清、高榮生、高富生分別於2003年、2008年、2007年死亡。綜上,根據《繼承法》法定繼承規則,基於宋桂芳的子女不存在違反法律法規導致喪失繼承權的情形,在宋桂芳與繼子女形成扶養關系的前提下,宋桂芳的十個子女享有對宋桂芳遺產的繼承權,而其中四個子女均先於宋桂芳死亡,那麼此四項已故子女的份額發生代位繼承,即分別由高長清的子女(高智堂之外孫)孫家鑫、孫家安,高榮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的子女(高智堂之曾孫)高翔,高之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高富生的子女(高智堂之孫)高順明、高順玉繼承相應份額。
高之生繼承案,高之生系宋桂芳再婚前所生子女,經過審核調查,其配偶劉彩雲和子女高順利、高順珍、高順康都是合法的繼承人,而其先於母親宋桂芳死亡,所以宋桂芳也是高之生的繼承人之一,而宋桂芳後來死亡,則宋桂芳應繼承的份額發生轉繼承,由被繼承人宋桂芳的法定繼承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相應份額。而此時,此份額的繼承程序就與宋桂芳一案的繼承程序一致。同理,高富生的配偶、父親先於高富生去世,母親宋桂芳晚於高富生去世,高富生的遺產應由高富生的子女高順明、高順玉以及母親宋桂芳繼承,宋桂芳的份額依照宋桂芳繼承案的規則繼承。
本案中,高之生、高富生先於宋桂芳死亡,高之生、高富生的直系晚輩血親對其從宋桂芳處應繼承的遺產份額分別享有代位繼承權。同時由於宋桂芳在高之生、高富生死亡後、繼承發生前死亡,宋桂芳生前又未表示放棄,宋桂芳原應從二人處繼承的遺產份額發生轉繼承。
雖然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皆為普通繼承程序中的特殊情形,但兩者存在實質上的區別,代位繼承是本繼承程序中的特殊規則,而轉繼承是本繼承外另一繼承關系的一般規則。所以在繼承公證案件受理時,最恰當合理的是以最優先順位范圍內的繼承人作為繼承公證申請人。存在代位繼承的情形時,代位繼承人代替原法定順序繼承人作為本案的申請人。存在轉繼承情形時,若轉繼承人主張繼承,則以被轉繼承人應繼承的本案遺產份額為遺產,以被轉繼承人作為新的被繼承人另行辦理申請手續。若轉繼承人放棄繼承,那麼本案遺產將在法定最優先順序范圍內繼承分配完畢,轉繼承人就無需另行辦理申請手續,只需在本案中簽署確認遺產放棄聲明即可。
三、案件核心難點
本案是涉及19個當事人的繼承案件,其中含括了法定順序繼承規則、代位繼承規則和轉繼承規則,案情比較復雜。
案件的第一個核心難點就是界定宋桂芳與繼子女之間的扶養關系,而三個案件中都存在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關系。依據《繼承法》第十條,法定繼承第一順位的子女包括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這里的扶養包括撫養和贍養兩層含義,並無疑問。然而對於形成扶養關系的條件是構成單向的撫養或贍養關系即可,還是需要構成雙向的撫養和贍養關系,業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從《繼承法》第七條、第十三條來看,未履行扶養義務的並不必然喪失繼承權,所以單向的扶養關系即可形成繼承權。[1]據當事人講述,宋桂芳的繼子女在其與高智堂再婚時部分已成年,部分未成年。實踐中認定繼子女繼承權最直接的標准就是繼父母再婚時繼子女尚未成年,依照單向扶養關系標准,就可以直接認定繼子女有繼承權。而這一層面的認定關鍵點就落在確定宋桂芳與高智堂的再婚時間。當事人表示宋桂芳的再婚情況已無相關資料證明,宋桂芳與高智堂系民國初期生人,年代也確實久遠,無直接證明材料在情理之中。我處工作人員在與高陽生交談中得知高家有一份家譜,當中可能記載了高智堂的再婚時間,但目前尚未提供給工作人員。如果確實沒有記載,目前只能將宋桂芳的再婚時間縮小到高智堂再婚前最小子女的出生日期與再婚後兩人所生最年長子女出生日期之間,再向社區街道辦和社會保障單位嘗試調查能證明宋桂芳再婚時間的證據。如果能夠確定再婚時間,那麼就能確定再婚時繼子女是否已經成年,倘若已經成年,那麼要考察繼子女是否對繼父母盡贍養義務,期間就需要收集當事人為贍養繼父母所做付出的證明,並向了解情況的無血緣姻親關系的人調查核實。但歸根結底,這種區分適用必須以查實宋桂芳的再婚時間為前提,即如果高智堂與宋桂芳再婚時,雙方先前所扶養子女皆未成年,那麼高長清等繼子女就分別與繼父母高智堂、宋桂芳形成扶養關系。如果確實無法查實,只能以繼子女是否盡到贍養義務為標准。如果當事人對是否贍養老人的事實有爭議,那麼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喪偶兒媳的繼承身份的問題。高榮生是宋桂芳的繼子,並且通過目前的了解,高榮生夫婦生前都對宋桂芳照顧有加,進行了充分贍養。高榮生先於宋桂芳死亡,其應繼承份適用代位繼承規則發生繼承,而高榮生的配偶、宋桂芳的兒媳潘美琳後於宋桂芳死亡,若認定潘美琳盡到主要贍養義務,那麼其也是有資格與宋桂芳其他子女一樣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宋桂芳的遺產,[2]並且不影響其子女高順建、高順蓉、高順文、高順剛代位繼承高榮生的份額。[3]《繼承法》中明確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此規定為喪偶兒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設定了三個適用要素,第一個是「對公、婆」,第二個是「喪偶兒媳」,第三個則是「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其一,「對公、婆」可以理解為對公公和婆婆或者是對公公或婆婆,在兒媳同時照顧公婆的情況下,這一要素的適用並無難題,但假設在兒媳照顧老人時,公公已經去世,兒媳確實對婆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那麼喪偶兒媳是否有權利繼承公公的遺產?最高院關於適用繼承法的司法解釋並沒有對該情形做出明確說明。筆者認為喪偶兒媳對於公婆的繼承權繼承對象取決於喪偶兒媳與公婆形成的贍養關系,對公婆構成贍養且該贍養為主要贍養關系時,兒媳對贍養對象享有繼承權。在前面假設的情形中,兒媳與已逝的公公未形成實際的贍養關系,所以兒媳應當只對婆婆享有繼承權。其二,「喪偶兒媳」之要素,表面上的意思是兒媳喪偶才能取得資格,筆者認為還有一層含義為喪偶是評價民事主體行為是否符合《繼承法》第十二條的時間起點。即兒媳喪偶前是否照顧公婆在所不問,喪偶後對公婆盡到主要贍養義務即可。換言之,喪偶前對公婆盡到主要贍養義務,喪偶後未盡到贍養義務,甚至不為主要贍養義務,同樣認定為不符合第十二條所要求的條件。其三,「盡到主要贍養義務」,這個要素通俗易懂,就是喪偶兒媳須為老人的主要贍養人,判斷是否是主要贍養人最直接有效的標准就是看喪偶兒媳是否和老人一起生活。其實該條法律的立法目的就在於對像親生兒女那樣照顧公婆的兒媳進行補償和鼓勵,體現民法的公平原則。根據《繼承法》第十二條之規定和平等原則,如果潘美琳符合繼承條件,其享有的是繼承權而不是應繼承之份額,而潘美琳所享有的繼承權與其他繼承人的繼承權平等。繼承權與繼承份額的區別在於繼承份額是基於特殊身份所享有的預期利益,而當特殊身份的主體消滅時,此資格隨即消滅,也就是說潘美琳如果享有的是繼承份額,此預期利益在潘美琳死亡時即消滅,不會發生轉移。但當潘美琳享有的是繼承權時,潘美琳死後該繼承權依據最高院司法解釋應發生移轉,即產生轉繼承。
該案中,我處工作人員對於潘美琳繼承資格的認定即可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運用排除的方法,由易及難的搜集排除的證據,相對更為容易得出結論。如果潘美琳是宋桂芳的主要贍養人,符合繼承的條件,那麼還需考察潘美琳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情況,其應繼承的份額則作為新的繼承標的另行處理。
繼承案歷來是民事案件中的難點,因為此類案件牽扯著不同家庭的生活狀況,還案件背後還可能隱藏著不同的目的和人性。繼承案例的重點就是搞清查實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繼承人之間的關系,這也是處理繼承案件的難點。宋桂芳家庭產生上述三個繼承案件基本上涵蓋了繼承程序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形。法律工作者在處理繼承案件時一方面要嚴格謹慎,堅決杜絕「打擦邊球」、「靠運氣」的矇混事實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在處理案件的實踐中,以法律與公證規則為依據,不斷發現處理案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改進點,推動案件受理程序的進一步規范與完善。此外,繼承規則的適用是關繫到民生的重要問題,繼承的標的或許並非多麼巨大,但法律事實是否查實,規則運用是否得當,之間決定了繼承法價值的實現與否,引導著百姓對法律和法律工作者的評價,甚至對法律的權威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雙面作用。在我國,法律法規說到底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執法為民、服務大局有機統一於依法治國的法治建設進程中。實現法律價值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繼承案件對法律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出路。
以人為本,公證之音方可長鳴。
(zai)

③ 我想學習一些法律知識,主要是為了生活所需,學會怎麼應用法律知識解決一些麻煩和保護自己,有誰知道怎麼

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相關法條法規,尤其是地方性法規,還有司法解釋,法律文書,這幾個是必備的。

④ 公民應怎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維權要有勇氣、有策略、善於運用外部力量。「有勇氣」就是要敢於同國際名牌做斗爭,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味地怕麻煩,反而會縱容這些國際名牌的不法行為。

「有策略」,是被侵權的消費者可以聯合起來,向侵犯其權益的企業索賠或者進行聯合抵制;「善於運用外部力量」,是消費者應該合理藉助消協等維權組織和媒體的力量來維護自身權益。



(4)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擴展閱讀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的權利。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⑤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要教育孩子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各位家長要切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⑥ 該怎樣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學法,懂法,更要學會用法,了解並掌握法律訴訟歷程,據法力爭

⑦ 大學生如何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首先要對法律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要勇於運用法律
再次要善於運用法律
明白和清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然後尋求調解或者起訴 畢竟是大學生 不要太過沖動 社會太過復雜不要做出
上訪之類的傻事

⑧ 怎樣學好法律怎樣用它保護自己

學習法律不是一日之功,要堅持長期不懈的努力,學好了法律確實能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維護社會穩定。舉例:《新聞時空*與法同行》2008年6月3日周2各位聽眾:歡迎收聽《新聞時空》。由於,房地產價格呈現上升趨勢,使那些在前些年出售房屋的人,心理出現了不平衡,覺得自己吃虧了,於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想彌補受損失的那一塊,特別是那些前幾年在買賣房屋時,沒有辦理更名過戶手續的,買房人現在才想辦理過戶手續的,認為自己吃虧的賣房人,不配合買房人辦理更名過戶手續,這就必然要引起買賣的糾紛。在今天的《與法同行》節目當中,我們結合有關房地產交易、繼承等方面的案例,根據《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以案說法。本期《與法同行》的關鍵詞是:學好法律,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由記者李海東、孟渭清采寫《與法同行》節目之後是《法制連接》。**********《與法同行》版頭曲各位聽眾:歡迎收聽《與法同行》。2005年,張某購買在買房的時候,沒有和賣房人李某辦理更名過戶手續,到了2007年,張某找到李某想要辦理更名過戶手續,李某則以當時賣房子時的價格太低為由,不給相應的補償,不配合辦理房子更名過戶手續,要挾張某。為此,張某把李某告上了法庭。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受理了這起案件。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何經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房屋產權過戶即房屋所有權的變更,是指原房屋所有權人通過買賣、繼承、贈與等方式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為其他人所有的過程。 房屋買賣中,一些當事人出於逃稅等原因而不辦理過戶登記。殊不知,只有辦理了房屋過戶登記後,房屋的所有權才會合法地發生轉移,受到法律的承認與保護。為了保護不知情的買房人,我國的《物權法》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即使賣方沒有完全處分權,也不影響不知情的善意人的權利。對不動產制度的規定是《物權法》的重心,《物權法》對於權利的取得、變更,設立了相當完備的制度。這樣立法的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何經濤副庭長說,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房價漲得比較快,常常有人以比較便宜的價格把房子賣掉後又後悔了,於是找各種理由撕毀房產交易合同。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何經濤介紹了依據相關法律對這個案件的處理結果。(1257#按照法律的規定,當時雙方買賣自願,並且賣房人將房屋實際交給了買房人,房屋產權證書都交付,可以證明這是一種善意的轉讓,買賣行為是合法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做了雙方的工作,按《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賣房人實際上已經把房屋賣出,買房人實際已經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權,賣房人應該主動配合買房人進行更名過戶。這個案例主要適用民事法律行為是否有效,還有按照《物權法》是否合法的問題,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民法》從成立時就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經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物權法》第106條規定了所有權取得的方式,符合下列條件的取得不動產的所有權,第一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是善意的,二以合理價格轉讓,;三轉讓動產或者不動產依法律規定應當登記已經登記的,或需登記已經交付給受讓人的。依據上述兩法的規定,本案的原告通過善意的受讓這種買賣的行為是有效的,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護,原房屋所有權人應當配合其辦理更名過戶手續,通過我們的調解,雙方對這個問題都有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雙方最終達成一個合解協議,賣房人已經配合買房人辦理了更名過戶。)房屋作為不動產,價格是會隨時變動的。在這個案例中,賣方出售房屋時,已經按當時房地產的價值取得房款,也可以說是對買賣行為的認可。但是,因為房屋價格上漲而索要補償,這個做法實在不妥。假如,房屋價格下降了,買方就買貴了,賣方絕對不會同意給買方把進行補償的。在這里,我們也要提醒購買房屋的人,在完成交易後,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里,辦好相關的過戶手續,以免給自己留下麻煩。**********《與法同行》插曲2006年,一對夫妻在辦理離婚手續時,雙方由於在房屋所有權方面發生爭議,可是雙方爭議的房屋是單位分的房子,雙方都沒有取得房屋的所有權。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何經濤副庭長介紹了審理結果。(錄音:雙方爭議的房屋沒有取得房屋所有權屬於單位的分房,沒有所有權。按法律規定沒有取得所有權的或者說沒有取得完全所有權的房屋在離婚過程中存有爭議,沒有協商成的按規定是不能判所有權的歸屬,因為這個房屋本身就不是你們的房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判決歸當事人使用,那麼在這個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權後,有爭議的可以提出訴訟。根據這條規定我們就採取了一種協商的方式由當事人來協商使用權由誰來居住。通過這種協商也能達到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目的。最終審理這個案子有一方取得了房屋的使用權。房屋的使用權的一方給另一方拿了幾萬元的補償。) 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何經濤說,在《婚姻法》中,對夫妻離婚時的住房分配,是有明確規定的。(錄音:1270#在離婚案件中對房產爭議的比較多,他家庭主要的財產,那麼在離婚過程中雙方都可能主張分配這個住房,在沒有其它財產可分配的情況下,這個房子歸到一個人,那麼那個人也很難得到那部分對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2條的規定進行如下處理,第二條是這樣規定的,離婚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房屋價值和歸屬無法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分別處理,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就是說雙方你也要房子我也要房子,可以說你出30萬元我出35萬元,以競價高為准取得。另一種方式是一方主張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做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另一方相應的補償,就是雙方對房屋的價值是多少產生分歧的話,可以委託評估機構對這房屋價值進行明確,然後按明確的價值,取得房屋的返給沒取得房屋的一部分價值。那麼第三條規定,雙方都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的房款進行分配,一般都是在當事人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雙方出售住房的基礎上。或者說把房屋出賣後雙方直接分得價款,這也是一種解決的方式。)**********《與法同行》插曲2007年5月,文聖區人民法院就受理了這樣一起案例:一位老人在生前立下遺囑中提出:他過世以後,家裡的住房產權,只由他的一個兒子繼承,他的妻子和另外兩個兒子,都沒有繼承權。這個遺囑提出後,遭到了大多數家庭成員的反對,進而由家庭糾紛,發展到訴諸法律。文聖區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這起案件。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何經濤介紹說,按照法律規定,遺產繼承的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我國《繼承法》第十三條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撫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撫養能力和有撫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文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何經濤介紹了對此案的審理結果:(錄音:1271#07年5月我們辦理一起繼承案件,當事人起訴的原因是拿一個被繼承人就是我們所說的死者他生前立有一個遺囑,提出把家有住房全部給了本案中的原告,就是把房子給了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兒子,他就拿這個遺囑到我們法院起訴,因為這個房屋是被繼承按人是一個老人,他的配偶還在,他的配偶也享有一半的所有權,他只能處理他自己那部分50%的遺產,他把房子都贈送給兒子這其中50%是無效的,它觸犯了他配偶的遺產。我們根據法律規定認定被繼承人生前所立的遺囑是真實的,處理自己那部分的遺產是有效的,處理他配偶那部分的是無效的。)就普通百姓來說,房產是家庭中價值最高的財產,不少家庭為購置房產不僅傾其全部財力,而且背負沉重債務。那麼要想保證房產在交換過程中,不損害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就要學好、學懂《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用法律來保護合法權益。 ********《法制連接》曲2008年5月18號,有關部門在對成都市武侯區健力體育文化用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店銷售無任何產品說明及質量保證的4-5人用的帳篷。地震前該帳篷的銷售價格為480元/頂,地震後的銷售價格為800元/頂,成都市武侯區健力體育文化用品店構成了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責令其立即整改,並依法予以罰款1萬元。成都長運彭州錦城運業有限公司駕駛員汪輝在5月1號下午兩點左右,駕駛牌照號為川A·FC335計程車在彭州西門膽結石專科醫院搭載三個去成都市天府路市場的乘客時,不打表計價收費,按政府定價應收取5元車費,實際向乘客索取10元。構成高於政府定價制定價格的違法行為,成都市物價局對成都長運彭州錦城運業有限公司罰款4萬元。同時,責令該公司立即糾正價格違法行為。

熱點內容
王浩司法局 發布:2025-07-01 17:00:10 瀏覽:974
gso法規 發布:2025-07-01 16:59:32 瀏覽:194
人民法院工作時間 發布:2025-07-01 16:57:41 瀏覽:221
勞動法單位分房糾紛 發布:2025-07-01 16:53:16 瀏覽:791
合工大經濟法試卷 發布:2025-07-01 16:53:11 瀏覽:848
行政法學的行政行為 發布:2025-07-01 16:50:13 瀏覽:175
金融法律知識講座講稿 發布:2025-07-01 16:50:12 瀏覽:152
在職行政法教授排名 發布:2025-07-01 16:38:22 瀏覽:928
北京法官黑 發布:2025-07-01 16:34:11 瀏覽:978
刑法非國家工作人員 發布:2025-07-01 16:34:10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