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賠償比例劃分法律依據

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賠償比例劃分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1-12 19:28:16

① 同是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後,主次責任比例是3一7劃分。請問是哪個法律上規定的

實話實說,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原來各地是有事故處理規定的相關規定,規定了比例,但是那些地方法規早就失效了。現在都是按照之前的規定沿用,約定俗成了。當然,如果對這個比例有異議,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法院判決為主。
一般來說,比例劃分如下:一、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5)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的賠償責任;
(6)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的賠償責任;
(7)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8)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於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二、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1)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於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況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② 交通事故責任主次責的賠償比例


【法律分析】
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對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機動車一方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5)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的賠償責任;(6)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的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③ 交通事故主次責任認定後賠償比例如何劃分

確定賠償比例時,要區別這兩種類型,一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二是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拓展資料:

不服交通事故認定書怎麼辦?

  1. 根據法律規定,交通事故認定書屬於證據的一種。認定書作為證據使用決定了它不具有行政可訴性,不服認定書的結論不能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在審理交通事故案件時,應該將其和其他證據一樣進行審查,如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該認定書時,法院可以不予採信。

  2. 交警部門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難免由於客觀原因或主觀原因出現錯誤認定的可能,因此對於錯誤的認定就要有一個糾正的渠道。

  3. 在交通事故認定書做出之前,就檢驗鑒定結論申請重新檢驗、鑒定。交警部門在接到檢驗鑒定結論結論後須在兩日內將檢驗鑒定結論復印件交給當事人,如果當事人對檢驗鑒定結果不服,則可以在接到檢驗結論復印件的三日之內提出重新檢驗、鑒定的申請。

  4. 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認定有異議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之日起三日內,向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復核申請。復核申請應當載明復核請求及理由和主要依據。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責令重新認定的復核結論後,原辦案單位應當在十日內重新調查,重新製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

  5. 在訴訟階段,當事人就需要依據其他證據證明案件事實,從而推翻事故認定書的內容,還原案件真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④ 交通事故主次責任認定後,賠償比例如何劃分

回答:一、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1)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於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況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7)屬於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雙方各承擔50%的賠償責任。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 (1)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 (3)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 (4)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5)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10%的賠償責任; (6)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在禁止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承擔5%的賠償責任; (7)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8)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與處於靜止狀態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無交通事故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交通事故:是指汽車等機動車輛或非機動車輛造成的人員死、傷或物損事件。交通事故在廣義上還可包括鐵路機車車輛、船舶、飛機造成的事故,但習慣上僅指公路運輸和城市交通中車輛造成的事故。也可以是由於地震、台風、山洪、雷擊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中國規定,在城市道路上直接損失高於20元,在公路上直接損失高於50元的事件才為事故。

⑤ 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的賠償比例是多少

要看事故認定 ,一般情況下 ,大部分的判決還是以70%和30%確定主次責任的承擔比例。

事實上 ,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法規 ,2004年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規定 ,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 ,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 ,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並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目前 ,可以了解到的其它唯一一個法律法規依據是1993年5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 ,其中的第六條規定 ,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負全部責任者 ,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者 ,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60%至80%;負同等責任者 ,各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50%;負次要責任者 ,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20%至40%;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參照上述原則確定。不過 ,《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早在1999年就失效了。
所以 ,可以肯定的說 ,目前對於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 ,已經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了。但在司法實踐中 ,大家約定俗成、反復使用 ,就形成了一種慣例。從這個意義上說 ,確定責任比例 ,實際上成了法官一種酌情確定的情形 ,從55%至90% ,都是有可能的。目前 ,在司法實踐中 ,大部分的判決還是以70%和30%確定主次責任的承擔比例。
綜上 ,交通事故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之間的比例是70%和30% ,主次責任承擔不同 ,賠償比例也不同的 ,法律對此雖然沒有明確規定 ,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賠償比例。

⑥ 交通事故中次要責任和主要責任的承擔比例是怎麼劃分的,有什麼標准.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九條就交通事故責任作了科學的劃分。這就是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兩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負主要責任,另一方負次要責任;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相當的,兩方負同等責任。

三方以上當事人的違章行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據各自的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劃分責任。

另外,遇有特殊情況時,交通事故責任劃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分別規定採用責任推定的辦法進行。即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怠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賠償問題很復雜目前責任大小跟賠償比例也沒有統一標准,全部責任全部賠償沒有爭議,其他一般是先由交警調解協商解決。

分歧大的只有上法院起訴,由法庭判決。

(6)交通事故的主次責任賠償比例劃分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指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後,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對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加以認定的行為。

⑦ 交通事故中主·次責任訴訟至法院確定主次責任比例法律依據是什麼

您好!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各省市區在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辦法中,對主次責任劃分更為明確具體,如「浙江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2006)」第五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調查取證完畢後,應當在十日內明確當事人的事故責任,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交通事故當事人的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無責任:
(一)一方當事人有過錯,其他當事人無過錯的,有過錯的一方為全部責任,無過錯方為無責任;
(二)兩方以上的當事人均有過錯的,按照作用及過錯的大小分擔責任;
(三)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為無責任;
(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五)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駕駛人不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要求,拒絕或者躲避酒精、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麻醉葯品檢測,有其他相關證據證明的,可以認定駕駛人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後駕駛機動車,承擔與此相應的責任;
(六)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不過,有人(包括有些法官)認為,交警部門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起的是主要證據作用,法院對責任認定、賠償數額的確定還要結合其他情況。

熱點內容
王浩司法局 發布:2025-07-01 17:00:10 瀏覽:974
gso法規 發布:2025-07-01 16:59:32 瀏覽:194
人民法院工作時間 發布:2025-07-01 16:57:41 瀏覽:221
勞動法單位分房糾紛 發布:2025-07-01 16:53:16 瀏覽:791
合工大經濟法試卷 發布:2025-07-01 16:53:11 瀏覽:848
行政法學的行政行為 發布:2025-07-01 16:50:13 瀏覽:175
金融法律知識講座講稿 發布:2025-07-01 16:50:12 瀏覽:152
在職行政法教授排名 發布:2025-07-01 16:38:22 瀏覽:928
北京法官黑 發布:2025-07-01 16:34:11 瀏覽:978
刑法非國家工作人員 發布:2025-07-01 16:34:10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