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可以和解嗎

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可以和解嗎

發布時間: 2022-02-20 19:51:11

Ⅰ 書上說和解、調解不具備法律強制執行力,請問什麼樣的調解書具備法律效力

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主持下達成的「調解書」一經當事人簽收,即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不遵守協議,對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和解是當時雙方經協商,自行達成的協議,這個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其本質就是雙方簽訂的一份民事合同。調解,是指爭議雙方經中間人撮合,雙方達成的協議,這個根據「中間人」的不同,效力不一。其他單位和人員主持下作出的調解均無強制執行力。

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是不同的,沒有強制執行力的和解、調解書只要不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符合合同成立條件,均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1)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可以和解嗎擴展閱讀:

在中國,和解與調解不同,和解是當事人之間自願協商,達成協議,沒有第三者參加;調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眾或者群眾組織,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成立的。

調解書是指人民法院製作的確認雙方當事人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它是法律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種之一。裁決書是仲裁庭或仲裁員根據經過調解雙方達成的協議製作的記載該調解結果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

雙方當事人互相協商達成協議,解決雙方的爭執。這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依法處分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表現(見處分原則)。和解成立後,當事人所爭執的權利即歸確定,所拋棄的權利隨即消失。和解一經成立,當事人不得任意反悔要求撤銷。

(1)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可以和解嗎擴展閱讀:

網路-和解

網路-調解書

網路-法律效力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Ⅱ 法院判決書下來還可以私下和解嗎,用不用去法

法院的判決書下來了,還可以私下和解,這是法律所允許的。
如果案件已經到了執行階段,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將協議交給法院執行庭即可。
執行庭就會裁定執行終結。

Ⅲ 審判階段和解為什麼沒有法律效力

和解可以發生在民事訴訟的任何階段,但是只有經過法院並製作了調解書的調解才有法律效力。

Ⅳ 和解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和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和解協議書是當事人雙方之間簽訂的,不同於調解書,因此只具有普通合同的效力,如果一方違約了只需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違約金可以在和解協議中進行約定,協議書中如果沒有約定,可請求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九條 法院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以下三項:一是訴訟請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請求。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訴的,調解書中也應當列明。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還應當寫明第三人的主張和理由。二是案件事實。即當事人之間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和雙方爭執的問題。三是調解結果。即當事人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其中包括訴訟費用的負擔。

Ⅳ 開庭後沒和解法院發來和解是啥意思

若在取保候審期間至法院開庭前,司法機關沒有將你收監羈押的話,基本上會判處緩刑。若在開庭前被予以再收監的話,那一般就會判處實刑。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後,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根據法律規定取保候審屬於刑事訴訟期間對犯罪嫌疑人的臨時強制措施,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止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罪情節較輕,有悔改表現,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的,可由人民法院宣告緩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七十二條【緩刑的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Ⅵ 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是:

第一審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是指宣判後還在上訴期限內版的判決和裁定權。‍
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就是一個案件經過兩次審判(兩級法院的審判)就生效了。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要經過兩級法院的審判。民事案件、刑事案件除判處死刑的以外,第一審判決宣判後,在法定期限內(民事15天、刑事10天)沒有上訴、抗訴,過了上訴期限,判決也生效。

Ⅶ 審判階段的和解沒有法律效力不發生違約責任嗎

和解可以發生在民事訴訟的任何階段,但是只有經過法院並製作了調解書的調解才有法律效力。
審判階段的和解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只是雙方的民事協議,此和解有人違約後,可仍向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休假 發布:2025-05-25 14:22:45 瀏覽:618
唐山中級法院招聘 發布:2025-05-25 14:16:53 瀏覽:144
司法與人情 發布:2025-05-25 14:09:19 瀏覽:604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體會 發布:2025-05-25 13:52:05 瀏覽:217
合同法解釋無權處分 發布:2025-05-25 13:37:47 瀏覽:131
廣西大學法律碩士英語復試真題 發布:2025-05-25 13:37:46 瀏覽:818
南財經濟法試卷答案 發布:2025-05-25 13:37:44 瀏覽:738
珠海時司法 發布:2025-05-25 13:36:19 瀏覽:42
民事訴訟法141條 發布:2025-05-25 13:31:18 瀏覽:377
酒店客房獎罰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5 13:19:56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