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8-22 01:54:08

Ⅰ 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主要就是電子商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政府調整、企業和個人以數據電文為交易手段,通過信息網路所產生的,因交易形式所引起的各種商事交易關系,以及與這種商事交易關系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政府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電子商務法律法規有哪些

二、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
1、如果電子商務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就應當依照電子商務法、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來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如果平台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而沒有採取必要措施,要和平台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電子商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如果電子商務平台不能夠提供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聯系方式等信息,那麼還要承擔先行賠付的責任。

2、如果電商平台對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該如何承擔責任。

電子商務法規定,如果平台未盡到上述義務,按照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構成共同侵權的,應與平台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除了上述民事責任,電子商務法還規定,如果平台有相關的違法行為,還要依法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三、電子商務糾紛應該怎樣維權
1、保留消費證據。在網購中,網購的消費者在進行網購時一定要將電子數據信息妥善保存,這些電子數據信息亦是發生糾紛進行維權的重要證據。

2、異地照樣能夠投訴。網路交易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本地外地網站,都可投訴。

3、七日退貨。絕大部分商品都能七日內退貨。

4、電商平台要知名。

5、網銀結算需謹慎。

6、證據保留很重要。如果不慎買到過期食物,千萬不要自認倒霉,而應當保存好購物小票等相關證據,向銷售方進行索賠,同時也可向食葯監部門進行舉報。

7、產品不能瞎忽悠。遭遇虛假宣傳,也要維權。虛假宣傳也是違法的,消費者如果上當,不要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應該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8、電商平台與產品商家連坐法。網購後找不到商家怎麼辦?網購出現問題後,網購平台不能提供經營者真實情況的,必須向消費者「先行賠付」,再向提供商品的經營者追償。

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我國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主要就是電子商務法,是政府調整、企業和個人以數據電文為交易手段的主要法律。

Ⅱ 淺談對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認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立法重要性分析:
1. 該法彌補了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空缺,最為關鍵的是在監管層面認可了電子商務模式的合法性,並為行業競爭提供了法律參考;
2. 該法明確了電商平台的責任。由於電子商務涉及網路交易,電商平台承擔起對商品進行審查的責任。電子商務從業者需對所售商品負責,並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安全;
3. 該法規范了電子商業行為,對諸如不公平條款、強制性條款和技術濫用等行為設定了限制,以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防止商家利用技術、服務或市場優勢侵害用戶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相關條款解讀:
第二十四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明確告知用戶如何查詢、更正、刪除個人信息及用戶注銷流程,且不得設置不合理的障礙。收到此類請求時,應在核實用戶身份後迅速響應。除法律或雙方約定需要保存的信息外,用戶注銷後,經營者應立即刪除其信息。
第十五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必須在網站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展示營業執照信息、經營許可證信息以及根據法律規定無需登記的信息或相關鏈接。如信息發生變更,經營者應及時更新展示的信息。
第三十二條 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需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制定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並明確平台內經營者的權利與義務,包括進入與退出平台條件、商品和服務質量保證、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

Ⅲ 電子商務法哪些法條與我們息息相關

電子商務法哪些法條與我們息息相關?

1、賣家侵權,平台承擔連帶責任
《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台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2、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平台承擔相應的責任
《電子商務法》規定: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3、侵權售假未保障安全的,最高罰200萬元
《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對平台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或者對平台內經營者未盡到資質資格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並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熱點內容
道德對人類 發布:2025-10-11 16:54:47 瀏覽:263
大司法c證 發布:2025-10-11 16:26:06 瀏覽:87
合同法第53條釋義 發布:2025-10-11 16:26:04 瀏覽:499
虹口法院法官 發布:2025-10-11 16:09:20 瀏覽:839
勞動法2016年有做過修改嗎 發布:2025-10-11 16:00:29 瀏覽:206
經濟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10-11 15:32:32 瀏覽:33
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發布:2025-10-11 15:25:06 瀏覽:734
青少年學習宣傳民法典 發布:2025-10-11 15:10:58 瀏覽:203
中央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10-11 15:10:21 瀏覽:715
法院是黨委書記 發布:2025-10-11 15:01:56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