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喝酒出事勸人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喝酒出事勸人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1 02:08:03

① 一起喝酒後有人出事,其他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四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飲酒出事,有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飲酒需要承擔責任的四種情形,希望大家在飲酒時注意分寸,不能讓人過度飲酒,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

② 別再勸酒了,四種勸酒出事要負法律責任,都有哪些情況呢

在過年過節或者是同學親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是會選擇去喝一些酒來助興的。而現在每家每戶都是有一些小轎車的,也希望大家如果知道夜晚是需要喝酒的話,那麼就不要開車了,可以坐車或者是讓自己的家人送自己去。

而且在喝酒的過程當中,其實每一個人的心目當中也都是非常的清楚自己的酒量。如果說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喝了很多的酒的話,那麼不僅身體會十分的難受,很有可能也會造成一些事故的發生。而且在酒桌上面勸酒,如果說同行的人出現了一些問題的話,那麼也是需要去付出一些法律責任的。如果強迫性的勸酒,那麼這也是非常的不對,很多的人都會說還是不是兄弟了,或者說慫什麼等等。

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也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著想。在春節期間喝酒或者是同事之間聚會也是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如果總是去強迫性的要求別人喝酒,那麼對於別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不管怎麼說,大家要平心而論,同樣也要用心的去對待喝酒這件事情,在喝醉了之後也是要去告訴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酒量非常的不好,而且要聯系的家人把自己接回去。

③ 4種勸酒出事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究竟是哪四種

過年期間一般都免不了喝酒,幾個人聚在一起多喝兩杯聊聊天,是一件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不過如今法律已經出台了相關規定,有4種勸酒的方式,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大家在過年聚會期間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一不小心觸犯了法律的紅線。

四、沒有勸阻對方酒駕

如果對方喝醉了還要堅持開車回去,但是同桌的人沒有勸阻,放任對方這種酒駕的行為。發生車禍之後,酒桌上勸酒的酒友全部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相信有了這條規定,今後酒駕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畢竟沒有人想無緣無故惹上麻煩。酒雖然好喝,但是在喝的時候也一定要控制量,無論是什麼東西過度都對身體沒有好處,尤其是酒喝多了很容易會發生意外,這是對自己一家人的不負責任。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做到珍愛生命,不要把自己的安全當成兒戲,同時也希望大家停止勸酒的行為。

④ 4種勸酒出事要負法律責任,具體是哪四種

酒是飯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東西,不管是白酒黃酒還是葡萄酒啤酒,多少也都會喝一點。而勸酒這個事很多人也都是經歷過的,勸過人也被人勸過。

新聞中老是見到喝酒出事的,然後飯局組織者和參與者都進行了賠償,這種事當然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飯局中要多注意一點了。

綜上所述,勸酒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家安全的來,你得保證人家安全的回去。這個事情就比較麻煩了,請客吃飯的風險瞬間上升,好事極易變成壞事。

不管怎麼說,飲酒要適量,勸酒要適中,組局要慎重。

⑤ 法律有沒規定跟人家喝酒出事了要負責任

有六種行為人來要對酒後自發生的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
第一種是強迫性勸酒的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勸酒,這種人要對被勸飲酒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種是明知飲酒者不能喝酒或身體不適仍勸其飲酒的人,這種人要對對方因飲酒誘發的疾病以及酒後駕車肇事等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種是共同飲酒後任酒友駕車離開的人,這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的,同飲者不僅要對共同飲酒的夥伴承擔責任,還要對因事故受害的相對方承量相應的責任。
第四種是共同飲酒後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的人,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因此出事的共同飲酒者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種是明知駕車人飲酒而唆使其酒後駕車的人,這種人不但要對發生交通事故的後果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明知駕車人醉酒仍唆使其駕車的還涉嫌危險駕駛罪的共同犯罪,可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種是酒局的組織者要承擔飲酒適度和酒後安全護送的義務,否則出事後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⑥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6)喝酒出事勸人也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賴某、陳某德、陳某鴻、林某,4人在燒烤攤店包廂喝酒。此時張某與陳某香邀請包某,也在該燒烤攤上吃燒烤,因陳某鴻與張某相識,便邀請張某進包廂喝酒。約10時許,包某到達燒烤攤,包廂內的人邀請包某一起進包廂喝酒。

後因朋友間互邀,包某、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聚在包廂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時許,陳某鴻等陸續回家。

此時,包某已明顯處於酒醉狀態,林某明和包某一起離開,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騎著摩托車在前,包某騎摩托車在後,行至上杭縣臨江鎮瓦子街步行街北側入口路段時,包某摩托車碰到步行街用於隔離步行街與上杭縣臨江鎮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頭部撞擊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傷後,被送至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上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本事故系當事人包某一方違法過錯行為所導致發生,包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後,包某父母以張某等人作為請客的邀請人並相互勸酒,勸酒行為與包某醉酒有關,應該承擔包某死亡的相應責任為由將共同飲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審理後認為,包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意識到醉酒後駕駛機動車具有高度危險性,過於自信放任事故發生,造成肇事死亡結果,包某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明顯過錯,應對損害承擔主要過錯責任,確定包某自行承擔9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系共同飲酒者,應當意識到酒後駕駛摩托車是一項危險活動,而未對包某進行勸阻、提醒、制止或護送,違反善良風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包某父母損失的1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共同飲酒,造成包某死亡,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對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損害承擔共同連帶賠償責任。遂作出如上判決。

⑦ 4種勸酒出事要負法律責任,是哪四種

逢年過節高興之餘,難免會在親朋好友的勸解之下喝些小酒。而近些年因為酒駕出現的事故也不在少數,也就是因為如此,不管是久別重逢還是逢年過節,希望大家在一起聚餐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勸酒。要知道一旦飲酒者出現意外事故,那麼勸酒者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尤其是以下4種行為的勸酒,造成的影響更為嚴重。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在酒桌上什麼情況下不能勸酒。

再者,在知曉朋友喝醉之後仍然倔強的開車,對於這種行為絲毫不勸阻,而導致出現了意外現象,則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本就是開車人是應該遵循的交通規則。但是明知道朋友已經處於酒醉的狀態,仍然任其開車離去,這種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最後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在當自己的朋友喝酒的情況下,導致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自身行為,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將醉酒者安全的送回家,或者是聯系朋友的親屬來將其接送回家。

⑧ 四種勸酒出事要負法律責任,你知道是哪四種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具有許多傳統習俗的國家,對於平常的人際關系以及傳統習俗都非常重視。不管是哪方面人際關系交流都具有一定的規矩和溝通方式,向中國最常見的飯局上,一定少不了喝酒這件事。喝酒有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喝到酒,而是用喝酒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並且,只要不是涉及到法律的執行,都可以在酒桌子上解決和談判。所以喝酒作為中國飯局上的一個傳統行為,已經流傳了許多年,並且還會永遠的流傳下去。

也有的人說這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勸酒本來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如果將它列為法律,那麼喝酒的最後一點樂趣也沒有了。國家的法律規定里說明了,不是只要勸酒就要負法律責任,需要在別人身體不適或者開車的情況下不勸酒。同時,如果勸完酒後,將別人安全送到家那麼也不用負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的說明 發布:2025-05-25 08:51:29 瀏覽:644
新的交通法規已施行 發布:2025-05-25 08:46:21 瀏覽:91
行政區劃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5 08:39:55 瀏覽:590
水杉刑法 發布:2025-05-25 08:25:47 瀏覽:364
人民法院意識形態 發布:2025-05-25 08:24:58 瀏覽:151
道德經關於道德名句 發布:2025-05-25 08:24:25 瀏覽:337
民事調解書的法律效力期限 發布:2025-05-25 08:07:04 瀏覽:472
民法典搭便車 發布:2025-05-25 07:52:52 瀏覽:823
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的相關資料 發布:2025-05-25 07:29:17 瀏覽:803
2018婚姻法全文txt 發布:2025-05-25 07:24:58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