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的法律責任
❶ 商家賣工具誤導導致發生事故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商家她賣東西賣錯了,所以說他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❷ 保險銷售誤導行為的法律後果具體是什麼
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進行保險欺詐的 ,應承擔以下法律後果:
1.被保險人、受益人在未發生保險事故的情況下。謊稱發生了保險事故 ,向保險人提出索賠的 ,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結束保險合同關系 ,並且不退還保險費。
2.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的 ,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 ,也不退還保險費。
3.保險事故發生後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偽造、變造有關證明、資料或其他證據 ,虛報事故原因 ,誇大損失程度的 ,保險人對其虛報的部分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保險欺詐行為致使保險人支付保險金或者支出費用的 ,應當退回或者賠償。
(1)他的行為屬於違法 ,嚴重的涉嫌構成犯罪。
(2)如果他的行為較輕、沒有造成較大損失或後果:屬於違反《保險法》的行為 ,應承擔行政責任 ,即:由保監構責令改正、並根據情況給予罰款、或吊銷業務證。
(3)如果後果嚴重、涉嫌構成犯罪的:由公安立案偵查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保險代理人的身份 ,可能構成的罪名是保險詐騙罪、詐騙罪(有人認為是合同詐騙罪)
相關依據是:
(1)《保險法》第一百四十條:「保險代理人或者保險經紀人在其業務中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 ,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 ,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 ,並處以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 ,吊銷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或者經紀業務許可證。」
(2)《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 ,進行保險詐騙活動 ,數額較大的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 ,騙取保險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發生的保險事故編造虛假的原因或者誇大損失的程度 ,騙取保險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 ,騙取保險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 ,騙取保險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 ,騙取保險金的。
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行為 ,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 ,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第一款罪的 ,對單位判處罰金 ,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 ,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 ,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
(3)《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 ,數額較大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 ,依照規定」。
❸ 在百度知道被誤導的人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嗎
一、前者不行,因為理性人都應該明白:回答者在網路上提供的只是「建議內」,不是醫生容行醫開葯方,提問者應當明白不能僅依賴回答者的建議而自己亂吃葯。
二、後者倒可能有法律責任喲:
1、可能的刑事責任。
《刑法》29條: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可能的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9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注意,我指的僅是可能,因為根據具體的情形不同,回答者可能負刑事責任(這個其實相當難!)也可能不負;可能負民事責任(其後果是,受害者可就其損失要求回答者負連帶責任)也可能不負。(提示,回答者可能同時負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兩者的要件是不一樣,後果也決然不同。)
❹ 什麼叫做誤導,誘惑,欺騙消費者,在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2015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28條規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虛假廣告: (一)商品或者服務不存在的;(二)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規格、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或者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形式、質量、價格、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以及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三)使用虛構、偽造或者無法驗證的科研成果、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等信息作證明材料的;(四)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的;(五)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其他情形。
按照通俗的理解,虛假廣告主要包含虛假的內容宣傳和引人誤解的信息傳遞,一般表現為廣告宣傳的內容或服務並不具備相應的質量或不能達到其所宣傳的效果,抑或是使受眾對商品或服務產生錯誤的理解、聯想,因而誤導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前段時期查處的佳潔士牙膏廣告和碧生源茶廣告等都屬於虛假廣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也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進行了界定:(一)對商品作片面的宣傳或者對比的;(二)將科學上未定論的觀點、現象等當作定論的事實用於商品宣傳的;(三)以歧義性語言或者其他引人誤解的方式進行商品宣傳的。但以明顯的誇張方式宣傳商品,不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的,不屬於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傳行為是否足以造成相關公眾誤解呢?該司法解釋對此也予以明確,即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相關公眾一般注意力、發生誤解的事實和被宣傳對象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認定。
015年新修訂的廣告法,對涉及虛假廣告的相關責任主體及具體民事責任進行了明確。作為推銷商品或者服務,自行或者委託他人設計、製作、發布廣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我們稱之為廣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各類企業。在強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眾多生產同類產品的經營者,廣告主為了最大限度推銷、宣傳自己的商品和服務,佔領更大的市場,獲取更多利潤,有時會過分誇張、誇大宣傳其商品和服務的功效。廣告主若發布虛假廣告,根據法律規定可在一定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❺ 什麼叫做誤導,誘惑,欺騙消費者,在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誤導,誘惑,欺騙消費者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以虛假信息來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5)誤導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❻ 對青少年思想上的誤導是追究什麼法律責任
視情節、後果定。犯罪、自傷等等
❼ 被人利用誤導別人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你是受利用,但是你還是害了別人,所以要負責任
❽ 保險代理人誤導承擔的法律責任
因為保險代理人代表的是保險人的利益,所以因為其誤導導致的責任由保險公司承擔大部分。
❾ 證券從業人員作出虛假陳述或信息誤導的,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專社會中介屬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其改正,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除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外,還應當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❿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
1、經營者(廣告主)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回正當競爭法》第答21條第1款規定,經營者利用廣告和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並可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廣告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在明知或應知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處以罰款。廣告法第37條規定的罰款,指廣告費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停止其廣告業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8條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廣告主應負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