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扣留身份證的法律責任
❶ 非法扣押居民身份證是什麼罪
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違法行為是指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規定,將他人的居民身份證強行扣留的行為。是否屬於非法扣押的主要界限是有關單位和個人是否具有法定扣押權,行為是否屬於扣押。
【法律依據】
《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
(一)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
(四)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五)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採取措施予以處理。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❷ 扣留身份證是什麼罪
除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之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扣押公民的身份證,直接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法的規定,不構成犯罪,但依法應由公安機關依據該法給予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規定:
第十五條: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
(一)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
(二)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
(四)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
(五)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採取措施予以處理。
(2)非法扣留身份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私自扣押身份證是一種違法行為,應當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2、《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❸ 被別人強行扣留身份證對方犯法嗎 嚴重嗎
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❹ 私自扣押別人身份證屬於違法嗎
私自扣押別人身份證屬於違法行為,具體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十五條最後一項: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4)非法扣留身份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居民身份證,是用於證明持有人身份的一種法定證件,多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並作為每個人重要的身份證明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在1984年前寫作「身份證」。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並且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2004年3月29日起,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為居民換發內置非接觸式IC卡智能晶元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二代身份證表面採用防偽膜和印刷防偽技術,使用個人彩色照片,並可用機器讀取數字晶元內的信息。
2017年12月25日,「微信身份證網上應用憑證」在廣州市南沙區簽發,為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以及旅館業登記、物流寄遞等實名制應用場景,提供國家法定證件級身份認證服務
❺ 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怎麼辦
非法扣押他人身份證的處罰方式:由查獲的公安機關對行為人處以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如果行為人因非法扣押他人身份證等行為而產生違法所得的,還應當沒收違法所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❻ 公司以非法扣留員工身份證犯了什麼罪
不構成犯罪。
但這種行為是違法的,並會受到行政處罰。
【違法依據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第三款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但是,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除外。
【違法依據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五十三條 公安機關調查恐怖活動嫌疑,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根據其危險程度,責令恐怖活動嫌疑人員遵守下列一項或者多項約束措施: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公安機關保存。
【違法依據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結論】只有公安機關,在特定情況下才可扣留居民身份證,其他單位和人員無權扣押。
【違法後果1】 如果其他單位或人員扣留了居民身份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違法後果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❼ 私自扣押身份證侵犯了公民什麼權
身份證是公民的個人物品,直接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所有權;
私自扣押身份證是一種違法行為,應當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7)非法扣留身份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經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次會議通過,2003年6月28日主席令第4號公布;
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的決定》修正。
《居民身份證法》分總則、申領和發放、使用和查驗、法律責任、附則5章23條,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同時廢止。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領取的居民身份證,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依照本法在2012年1月1日前領取的居民身份證,在其有效期內,繼續有效。
❽ 強行扣留他人身份證,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釋義-第四章 法律責任第三項規定的違法行為是「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是公民依法取得和用來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本法第十五條第三款明確規定,除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執行監視居住強制措施的情形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為了具體落實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切實保障居民身份證不受非法扣押,本項將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列入違法行為。行為人只要非法扣押了他人居民身份證,即構成違法行為。
關於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本條規定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❾ 非法扣押身份證怎麼辦
1、依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第三款。
2、處罰對象及范圍: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個人。
3、處罰程序:受案-調查取證-告知-處罰。
4、處罰措施: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5、執法主體:公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