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沙龍活動

法律知識沙龍活動

發布時間: 2022-03-16 01:10:59

㈠ 什麼是沙龍

沙龍是法語salon的譯音。原義為客廳。17世紀末和18世紀,法國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後因稱文藝家等聚會談論的場所為「沙龍」。到了17世紀下半葉起法國官方每年在巴黎定期舉行的造型藝術展覽會,也被稱為了「沙龍」。現在多為指高雅的聚會場所等等,比如什麼藝術沙龍、美食沙龍等等。

Salon,中文意即客廳,在歐洲的中世紀的時候,這個Salon是上流社會中名門望族、社會名流等人相互交流、鋪撒關系網、交際勸的中心之地。在Salon文化的范疇內,主導各位顯赫權貴、或是富豪、大思想家、大文豪們的不是什麼權威之人,而是一些女性。這些女性充當了從15世紀到19世紀歐洲Salon文化的劍鋒角色,在任何一個知名的Salon內,它的名望都不是來自當世名人,也不需要多少貴族的資助,它都是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位傑出的女主人。於是在眾多的Salon之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慣例,一個有名的Salon往往會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主人,比如某公爵或伯爵的夫人。而成功地主持一個Salon可以為她們贏得社會的贊譽,透出眾多上流社會的人物,她們甚至可以主導一個時代的風氣。

在英文中第一次出現「salon」一詞是在1699年,原指城堡或宮殿中的大廳或會客室。英國作家一直沿用該詞的法語拼法,直到1728年,英語拼法「saloon」用來指鄉間富家宅院中的會客廳。

「 Salon」在較高品位的英語文學著作中繼續使用(因為英國的上流社會視法語為更有修養的語言),直到19世紀它逐漸指富人家中的會客廳或美術陳列室,這與18和19世紀的法語對這個詞的用法一樣。在文學上,salon一詞形成了一個較為特定的意義,即富家「女主人」主持朋友聚會的客廳。大約自1815年始(拿破崙戰爭後),salon演變成一種文學(文化)活動場所,它的主要意義是「富有的女主人家裡的客廳,在這里舉行有關藝術、音樂、文學和其它文化知識的討論會。」

在美國英語中第一次出現「salon」一詞是在1841年,意指「出售和飲用烈性酒的地方」。在19世紀80年代,salon是一種不大體面的聚會場所,缺乏修養的粗魯的男人在這里相聚,談論政治、戰爭、體育和女人。馬克·吐溫、傑克·倫敦和其他一些現實主義作家使「salon」一詞流行起來。

於是,在英語中,「salon」常被賦予高層次的文化內涵,而「salon」則明確為一種低層次的文化場所。

㈡ 如何成功舉辦沙龍的技巧

人們將主要在室內進行的專門的社交性聚會稱之為沙龍。沙龍在我國,尤其是在商界也非常流行。商界人士看中沙龍這種社交的形式,主要是因為它形式自然、內容靈活、品位高雅,可以使渴望友誼、注重信息的人們,既正規而又輕松愉快地與其他人進行交際。

交際型沙龍的禮儀

1.組織的禮儀。

(1)形式。舉辦交際型沙龍的形式,應根據具體目的,選擇較為輕松、隨便的同鄉會、聯歡會、聚餐會、節日晚會或家庭舞會、茶話會、座談會、討論會等形式。在具體操作上,這幾種形式也可以彼此交叉,或同時使用。有時,不確定交際型沙龍的具體程序,而聽憑參與者們任意發揮,也是可行的。

(2)時間。舉辦交際型沙龍的時間,一般應為2~4小時。在具體執行上,則不必過分地「嚴守規章」。只要大家意猶未盡,那麼將其適當地延長一些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般情況下,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交際型沙龍以在周末下午或晚間舉行為好。

(3)地點。舉辦交際型沙龍的地點,應當選擇條件較好的某家客廳、庭院,也可以是飯店、賓館、餐館、寫字樓內的某一專用的房間。其地點應當做到面積大、通風好、溫度適中、照明正常、環境幽雅、沒有噪音、不受外界的其他任何干擾。

(4)主人。如果交際型沙龍是在某家私宅內舉行,其主人自然就是此次沙龍的主人。如果是在外租用場地舉行,則一般應由其發起者或組織者擔任主人。通常按照慣例,沙龍的主人應當有男有女,以便分別照顧男賓、女賓。

(5)參加者。沙龍的既定參與者,按規定可以攜帶家人或秘書出席。此外,臨時邀請其他人同往,則是不適宜的。若無明確的要求,未成年人的家人,尤其是幼童、嬰兒,有時會影響沙龍的氛圍。最好不要帶著他們前往參加沙龍。

2.參加者的禮儀

(1)遵守時間。商務人員在參加沙龍時,要遵守時間、按時赴約,不得無故遲到、早退或是失約。在社交場合,無故遲到、早退或失約,不僅浪費了他人的時間,也是失敬於人的。商界人士惜時如金,守時守約更是立身之本,在這一點上,商界人士絕不能無原則地寬容自己。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參加交際型沙龍,通常不宜早到。准時到場或遲到i五分鍾,是比較規范的。萬一臨時有事難以准點到達或不能前往,需提前通知主人,並表示歉意。遲到太久了,一定要向主人和大家道歉。而製造任何借口為自己開脫,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2)禮貌做客。參加沙龍之初,不要忘了去問候主人。在沙龍舉辦期間,可以找機會向主人詢問一下「我能做一些什麼」。在沙龍結束時,在向主人道別之後,方可告辭。在沙龍舉辦期間,即使有些事情不一定盡如人意,也要保持克制。不要對主人所做的安排品頭論足、說三道四。不要當著他人的面讓主人難堪,或是指責、非議、侮辱主人。

在主人家中參加沙龍時,不要自以為與主人關系甚密,便可以不講公德,從而有一些諸如吸煙、隨地吐痰或亂扔東西等不良舉止。更不允許擅自闖入非活動區域,如主人的書房、卧室、陽台、儲藏室等處「參觀訪問」,更不能翻箱倒櫃,亂拿或亂動主人的物品。

(3)注意交流。參加非專題性的交際型沙龍時,同樣需要自己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可以主動地同身邊的人進行攀談,可以旁聽他人的交談,也可以加入他人的交談。在同他人交談時,應當表現得誠懇虛心。同時,有可能的話,還應當擴大一下自己的交際范圍。除了與老朋友交淡之外,還應盡量藉此良機,認識更多的新朋友。要注意在與他人接觸時,不要使自己的交往對象「一成不變」。特別是不要奉行「排他主義」,不要一味盯住熟人、上司、嘉賓等不放,而又不準其他人介入。介入異性的交際圈時,一般不應不邀而至。

休閑型沙龍的禮儀

1.形式

休閑型沙龍有多種多樣的具體形式。為人們所常見的有:游園聯歡會、遠足郊遊會、家庭音樂會、小型運動會、俱樂部聚會,等等。它們與交際型沙龍相比,同樣也具有社交的功能,只不過休閑性、娛樂性相對來說較為突出。

2.禮儀規范

商務人員在休閑型沙龍里,應當脫下西裝套裝、西裝套裙、時裝、禮服和磨人夾腳的皮鞋,卸下表明地位與身份的首飾,換上與休閑型沙龍的具體環境相般配的牛仔裝、運動裝、休閑裝,穿上運動方便的運動鞋,實實在在地投入自己此時此地的角色之中。反之,如果在休閑型沙龍里露面時,依舊一本正經,男的穿西裝、打領帶,女的著套裙、蹬高跟皮鞋,那就未免會讓人覺得道貌岸然,裝腔作勢,破壞別人愉悅的心情。

在休閑型沙龍所玩的內容,應當既高雅脫俗,又使人輕松、愉快。而且還要力爭做到大家大都會玩。一般來講,打橋牌、下象棋、打網球、打高爾夫球,或是舉辦小型音樂演奏會,都是休閑型沙龍宜於優先選擇的玩的內容。商務人員去休閑型沙龍里玩,當然意在使自己和一同前去的夥伴們開心和放鬆。不過有一條必須堅守的界限不容逾越,那就是大家在玩的同時,必須嚴守國家法律,嚴守社會公德,絕對不可以為圖一時的快感,而去冒險。

商務人員在休閑型沙龍里,應當以玩為主。不要表現得過分急功近利,那邊請來的客人剛剛玩得漸入佳境,心情甚好,這里的主人就立即原形畢露,攤牌叫價了,那隻會欲速而不達。該辦的事自然要辦,該說的話當然要說,只不過一定要選擇最佳的時機。要是結束之後或是過上一兩天再談正事,往往可能比在玩的時候更易於奏效。

專家支招

社交性沙龍。由較熟識的朋友、同事結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聚會,如同鄉聯誼會等。

學術性沙龍。由職業、興趣相同或相近的人組成的,以探討某一學術問題為主要目的。

應酬性沙龍。以接待來訪者、謀求增進了解和友誼為目的,如接待客人來訪的座談會、茶話會、舞會等。

文娛性沙龍。以聯絡感情和相聚娛樂為目的,如家庭音樂會等。

綜合性沙龍。兼有多種目的,促進人們自由交談,增進了解,如酒會、家庭晚宴等。

㈢ 沙龍講座是什麼

在比較高級的客廳里舉行的高檔次的知識講座。

㈣ 大學加了個法律社團,下學期能開展什麼樣的有關法律的活動,求告知,憲法知識競賽開過了。

普法宣傳,社區矯正,模擬法庭,案例沙龍

㈤ 首屆關務沙龍活動舉行,你對這項活動了解多少

很多人都能夠感受到,城市之間的交流也是變得越來越密切了,而且能夠看出來中國與其他的一些國家在很多程度上都建立了比較友好的關系。在一些大型活動或者是一些國際事務上,都有廣泛的合作這樣的事情,也讓我國發出了比較友好的名片,也給其他的國家留下了一個比較好的印象,並且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著。

比如說一些生鮮冷鏈食品,還有一些市場環境,都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我們也保正在疫情安全的控制范圍內進行相關的操作,不會帶著惡意的抵制。這個會議他的宗旨也是想讓各個國家的人來到這個會議上面,跟大家共同探討海關的一些事物以及一些政策性動向性的問題。在參會者及時掌握了中國的相關政策以及相關的法規變動,也有利於加強中外今後的合作以及貿易便利化。像這樣的沙龍活動,以後將會在每兩個月舉辦一次。

㈥ 什麼叫沙龍活動

沙龍活動是指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相互探討和交流的一種非正式的聚會活動。

如今,現代的沙龍活動主要是行業的企業精英匯聚一堂,進行的探討的小規模會議類型。從17世紀,法國名人——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開始舉辦沙龍以來,沙龍已經越來越受企業歡迎,給企業員工創造一個公開、舒適的交流平台,給企業客戶打造一個了解行業的窗口,促進企業發展。

18世紀後,沙龍的性質有所變化,談論的話題更為廣泛,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政治科學,有時也會出現激進的思想言論,因而那時的沙龍往往成為革命的溫床。隨後不久,由沙龍派生出來了只討論政治問題的俱樂部。法國大革命期間,沙龍活動被禁止,之後盡管有所復甦,但也只是曇花一現,隨後逐漸演變為「展覽」之意,最早的美展則是由路易十四於1667年舉辦的。

(6)法律知識沙龍活動擴展閱讀:

沙龍」一詞最早源於義大利語單詞"Salotto",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17世紀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

進出者,多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後來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並風靡歐美各國文化界,十九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㈦ 舉辦沙龍活動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哪些突發問題

可能出現問題如下:

  1. 沙龍主講老師不一定適應這種活動交流方式,沙龍變講座,變成單方面灌輸知識。

  2. 參加沙龍的參與者不一定事先了解沙龍主題和主講人。

  3. 提問交流環節容易冷場。

  4. 提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難以控制。

㈧ 怎麼讓沙龍的活動豐富且不無趣,哪些活動既有意義又可以調動氣氛

怎麼讓沙龍的活動豐富且不無趣,哪些活動既有意義又可以調動氣氛?朋友邀我來答。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里,我們舉辦的讀書會已經超過80期了。最近的一期,將在國慶後舉辦,豆瓣上有個簡介,大家有興趣可以鏈接看看,無雨之城第82期讀書會《論美國的民主》無雨之城第82期讀書會。可能會對我們的形式有一些簡單的了解。

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衡量一個成功的讀書會,也不敢斷言說我們的讀書會已經成功。所以就談談自己的心得吧

1、一個好的讀書會能帶給我們什麼?
知識,當然是的。但是知識點是需要累積的,我們很難僅僅通過一期讀書會就能把知識傳遞很多出去,所以在我看來,一期好的讀書會,只要能夠傳遞參與者對於該期主題的態度就很好了。就是每個參與者都能發現「原來,別人是那樣想的,和自己大不同」。這也是參與讀書會與自己讀書的最大不同吧。

很多人參加完讀書會,會覺得似乎還不如自己回家看書要好得多?這裡面既有讀書會深度的問題,也可能有其個人不懂得聆聽的原因。畢竟,一個人讀書,可以憑借自己的興趣,掌握很多的知識點和邏輯點。但是也很容易被自己固有的知識結構所禁錮。比如我有一點點右派思想的話,對辛亥革命的看法顯然是有自己角度的,這個時候如果能聽聽更多人的看法,顯然有利於自己更全面地去掌握這段歷史以及對現實的啟示。

所以,我覺得好的讀書會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機制,讓所有參與者不菲薄自己知識量與表達能力的高地,願意主動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哪怕是極其錯誤的觀點。

過去,我們一般只有看書、聽講座等等單向的學習方式,為何我們還需要讀書會呢?讀書會與這些方式相比,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互動,因此:好的讀書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掌握與人交流知識的方式,學會在平等的氛圍里,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聆聽他人的思想。

2、如何形成一個擁有良好分享氛圍的讀書會?
關於無雨之城讀書會,參與的人最多的評價便是開放、朝氣、民主。確實,要做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的。在讀書會剛剛開始的時候,最難的便是掌握話題的偏離,以及話語權的分配。因為在我看來,讀書會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只有實現了平等,才有機會形成公允表達、安靜聆聽、非沖突討論的氛圍。

為了做到平等,首先我想到的是開放。我比較反對答復這個問題的幾個答案,比如要求對嘉賓或參與者進行篩選。我想,如果在讀書會前就進行了篩選,勢必造成讀書會天然的不平等性,一旦交流有了不平等,最後很可能失去公允,導致讀書會產生偏薄的方向。在我看來,不左不右的讀書會,會更好的形成看待問題的氛圍。

嗯,回到平等這個話題。雖然說,人與生俱來是平等的這個觀點幾乎沒人質疑,但是要在活動中,實現眾人的話語平等,是很難的,先不說有些人會天生自持過高,善於表達卻不擅聆聽,就是普通人也往往糾結於自身的菲薄,在遇到自己發言時候,往往容易膽怯。要改變個性是很難的,但是方法並非沒有,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我認為要實現平等的最佳途徑是通過開放。一個開放的組織,可以實現各類人群的聚集,於是就有了知識結構與閱歷的層次,只要你經常參與其中,就可以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也總能發現自己比別人的強處。開放創造了更多的比較機會,這種比較之下,只要你參與足夠多,不會有人永遠低人一等,也不可能覺得你處處高人一籌。在不同的主題與氛圍下,不同的人會體現出不同的特質與優點,於是人們才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礎。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這樣才有了平等的理由。

在開放的基礎上,環境應當設置的盡可能的平等。比如盡可能的採用圓桌形式,而且參與人員盡量圍成一個圈,避免層次上的區別,不然外圈的總會天然的比內圈的人減少話語權,從而減少其參與感。

主持人的重點不是表達自己觀點,而是傳承上下,並盡量避免一個人表達過多,要適時打斷,並及時將話語權傳遞給其他的人。如果讀書會參與人數合適的話,可以爭取讓每一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

無雨之城隨著讀書會期數的不斷累積,便慢慢形成了這樣的氛圍。爭吵的現象在我們的讀書會是極少出現的,更多的是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聆聽他人的觀點。不交鋒,帶著各自的想法回家各自沉澱。

我有時候挺自豪的,不僅僅是因為讀書會能堅持那麼多期,更多地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幾百人參加了我們的讀書會,而且大多數人都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也許很多人都未必還記得他們當初在無雨之城說過什麼,但是他們會記得在這里,他們擁有與眾平等的話語權。

在我看來,讀書會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傳遞多深廣的知識,而是一個讓大家有一個平等交流的平台。通過定期的活動,讓參與者養成閱讀與交流的習慣。讓參加讀書會,就像喝一杯茶一樣的簡單,讓讀書並分享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之一。

這樣的一個讀書會。我想,這可能是很多組織者都能做到的,也許是要花些精力,但並不會太難,不是么?

㈨ 怎麼給討論法律的沙龍起名

這個簡單,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比如法律愛好者、律師聯盟等!

熱點內容
法治領導方式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52
便民警務站對群眾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258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
社會與法見涼山 發布:2025-05-14 18:39:32 瀏覽:844
山東省法律援助網上平台 發布:2025-05-14 18:39:27 瀏覽:450
樂平樂港法院 發布:2025-05-14 18:37:17 瀏覽:486
廣告表演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8:29:30 瀏覽:743
道德經輕諾 發布:2025-05-14 18:29:27 瀏覽:506
澳門包圍立法會 發布:2025-05-14 18:23:22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