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私人拆除違章建築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私人拆除違章建築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6 03:23:12

A. 違章建築拆除的法律程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違章建築前提必須是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是個關鍵。

B. 拆除違章建築物同時毀壞合法建築應該賠償嗎

法律分析:拆除違章建築物同時毀壞合法建築應該賠償,對於違章建築,住戶不能取得所有權,其屬於該違章建築的無權佔有人。但是,無權佔有亦受侵權法的保護。其他業主將違章建築物強行拆除,屬於以法律禁止的私人力量侵害了該住戶的佔有。如果其他業主的行為給該住戶造成損失,其有權主張要求其他業主賠償自己遭受的直接損失。該住戶對其自住房屋享有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如果其他業主在拆除過程中損害到了該住戶自住房牆磚,則構成對該住戶所有權的侵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第二十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申請行政強制拆遷,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行政強制拆遷申請書; (二)裁決調解記錄和裁決書; (三)被拆遷人不同意拆遷的理由;(四)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書; (五)被拆遷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權屬證明或者補償資金證明;(六)被拆遷人拒絕接收補償資金的,應當提交補償資金的提存證明; (七)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

C. 違法拆除」的違章建築是否有權獲得賠償

您好,
一、哪些屬於違章建築
國家沒有統一的定義,各地方政府則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指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定的相關內容建設的建築。
違章建築依其「違章」的程度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從表面上看違章建築建築人有無土地使用權上說,違章建築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建築人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因而也無法取得建築許可證;二是在自己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上建造違章建築物,即雖有利用該建築物佔有范圍內的土地建造房屋等建築物的權利,但未經取得建築許可證而擅自建設的建築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例如:在住宅樓間公共場地搭建自己的倉庫。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例如:一家酒店原本規定建設40層,但是開發商卻擅自決定將其建設成45層。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例如:一家醫院申請建設一幢7層高的住院部,但是建成以後卻是7層高的員工家屬樓。
4、擅自將臨時建築設成為永久性建築。例如:物業公司說為了修繕房屋給工人搭建了一個房子,但事後卻將其改建成一家小超市經營。
二、違章建築拆遷時能否獲得補償
在違章建築拆遷補償問題上,應當區分建築和建築使用的材料,建築和建築范圍內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建築和建築內的財產,拆遷補償款和拆遷補助費,拆遷補償和拆遷賠償等。
首先,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使用的材料。根據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在拆遷過程中,拆遷人對拆除違章建築不予補償。但是,不能據此認為,拆除違法建築使用的材料,拆遷人也不需要補償。事實上,某些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從價值上來說是可以獨立存在的,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享有合法的財產權。
其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如果違章建築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即使在拆遷時不就拆除違章建築本身補償違章建築人,也必須考慮土地使用權對違章建築人的財產利益。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劃撥方式得來的,拆遷人可以不補償使用該土地的違章建築人;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出讓方式得來,違法建築人繳足了土地出讓金,但出讓年限還未到期時,拆遷人應當就拆除違章建築給違章建築人造成的土地使用收益的損失予以適當補償。
再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內的財產。違章建築內的財產可以獨立於違章建築存在,系違章建築人的合法財產,依法應當受到保護。拆遷人在拆除違章建築的過程中,不得侵犯違章建築人的違章建築內的合法財產權益,否則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最後,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拆遷補償款、拆遷補助費和拆遷賠償費。雖然我國《城市拆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拆除違章建築不予補償,但是這只能說明違章建築人不能獲得拆遷補償款,拆遷人仍要依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拆遷補助費。拆遷補助費包括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其它費用。拆遷人不得因違章建築拒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費拆遷補助費的請求。如果由於拆遷程序和手段違法,侵害了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依法賠償損失,即拆遷賠償費。
值得注意的是,現實中對很多違章建築採取的都是強拆的手段,在沒有通知當事人的情況下,沒有轉移建築內的財產就強制實施,造成嚴重的損失。但由於當事人覺得「理虧」,往往不能提出自己的主張獲得經濟補償。因此,如果對自己的權益不清楚,不知道何等情況下應當獲得補償時,不妨問問律師的意見,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現象發生。
望採納

D. 違法拆除違章建築造成建築材料損失可否賠償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明確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說據此明確了拆除違章建築的權力由縣級以上政府主管部門統一行使。違章建築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建築法》和《村莊和集鎮建設管理條例》等的規定建設的房屋及其設施。違章建築主要包括: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擅自改變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擅自將臨時建築建設成為永久性的建築。首先,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使用的材料。根據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適當補償。違章建築人對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享有合法的財產權。因此,拆遷人在拆除違章建築時依法不給予補償,並不意味著對拆除違章建築使用的材料也不給予補償。其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違章建築按照有無土地適用權的標准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違章建築,一類是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違章建築。如果違章建築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即使在拆遷時不就拆除違章建築本身補償違章建築人,也必須考慮土地使用權對違章建築人的財產利益。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劃撥方式得來的,拆遷人可以不補償使用該土地的違章建築人;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權是通過出讓方式得來,違法建築人繳足了土地出讓金但出讓年限還未到期時,拆遷人應當就拆除違章建築給違章建築人造成的土地使用收益的損失予以適當補償。再次,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違章建築和建築內的財產。違章建築內的財產可以獨立於違章建築存在,系違章建築人的合法財產,依法應當受到保護。拆遷人在拆除違章建築的過程中,不得侵犯違章建築人的違章建築內的合法財產權益,否則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另外,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區分拆遷補償款和拆遷補助費。雖然我國《城市拆遷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拆除違章建築不予補償,但是這只能說明違章建築人不能獲得拆遷補償款,拆遷人仍要依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拆遷補助費。拆遷補助費包括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其它費用。拆遷人不得因違章建築拒絕向違章建築人支付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等費拆遷補助費的請求。拆遷補償是指拆遷人依法拆遷,應當給付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的補償;拆遷賠償是指拆遷人在拆遷過程中,由於拆遷程序和手段違法,侵害了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時應當依法賠償損失。本文的拆遷賠償僅限於討論對違章建築人的拆遷賠償。最後,在拆遷補償中,要注意轉化的違章建築的特殊情況。所謂轉化的違章建築,主要是指因為超過批准期限,由臨時建築轉化成的違章建築。轉化的違章建築和批准期限內的臨時建築的區分點就是批准期末,批准期初至批准期末為合法建築,超過批准期末,仍未拆除的,為違章建築。筆者認為,並非所有的轉化的違章建築,在拆除時,都不予補償。如果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不可抗力阻礙臨時建築在批准期限內拆除的;(二)臨時建築不被拆除是為了保護另外一個更大的利益,致使超過批准期限仍未拆除的。在這兩種情況下,拆遷人拆除違章建築時,應當按照國家或者地方的標准補償違章建築人。比如,違章建築的承租人履行了一般情況下的注意義務,仍然對其承租的房屋系違章建築不知情,拆遷人如果拆除該違章建築,應當依法對該房屋承租人補償安置。從法理的角度分析,任何人不應當由於第三人的原因喪失其合法權益。拆遷人不能由於違章建築人的過錯拒絕對對違章建築使用人補償安置。

E. 拆除違法建築的法律依據是什麼呢

拆除違章建築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六條,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並處臨時建設工程造價一倍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批准進行臨時建設的;

(二)未按照批准內容進行臨時建設的;

(三)臨時建築物、構築物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八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5)私人拆除違章建築應付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以及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七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八條

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及時公布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准並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並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受理並組織核查、處理。

F. 強制拆除違章建築的條件、執行法律依據和執行機關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條件是:

接到自行拆除違章建築通知書後並未拆除違章建築,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人民法院裁定準予執行,由相應行政機關機關進行強制執行。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執行法律依據是:

《行政強製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六條、五十七條、第六十條。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條的規定。

強制拆除違法建築的執行機關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

《行政強製法》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日後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對象是不動產的,向不動產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六條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應當在五日內受理。
行政機關對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五十七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申請進行書面審查,對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且行政決定具備法定執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內作出執行裁定。

第六十條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繳納申請費。強制執行的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人民法院以劃撥、拍賣方式強制執行的,可以在劃撥、拍賣後將強制執行的費用扣除。
依法拍賣財物,由人民法院委託拍賣機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規定辦理。
劃撥的存款、匯款以及拍賣和依法處理所得的款項應當上繳國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八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拓展資料:

若行政機關違法拆除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
(四)違反本法規定,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的;
(五)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的;
(六)有其他違法實施行政強制情形的。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擴大查封、扣押、凍結范圍的;
(二)使用或者損毀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的;
(三)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
(四)在凍結存款、匯款法定期間不作出處理決定或者未依法及時解除凍結的。

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強制執行中有違法行為或者擴大強制執行范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G. 拆除違章建築是不是行政處罰

是,拆除違章建築通知是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笫八十三條規定:

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有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7)私人拆除違章建築應付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違章建築主要包括:

1、未申請或申請未獲得批准,並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2、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成的建築物;

3、擅自改變了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物;

4、臨時建築建設後超過有效期未拆除成為永久性建築的建築物;

5、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向主管部門騙取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物。

熱點內容
2018勞動法退休有補貼嗎 發布:2025-05-14 19:48:29 瀏覽:91
彩印的證明材料並加蓋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19:47:56 瀏覽:149
李永樂律師 發布:2025-05-14 19:42:08 瀏覽:719
法治中國夢演講稿 發布:2025-05-14 19:40:39 瀏覽:79
民法典媒體宣傳 發布:2025-05-14 19:35:44 瀏覽:106
法治領導方式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52
便民警務站對群眾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258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
社會與法見涼山 發布:2025-05-14 18:39:32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