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與法律權利義務
A. 怎樣理解法律責任與權力、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這個話題大了去了,去搜索吧!
相互關系密切且相互制約
B. 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特質
法律權利及其特徵,法律權利是各種權利中十分重要的權利,它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①法律權利的內容、種類和實現程度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②法律權利的內容、分配和實現方式因社會制度和國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③法律權利不僅由法律規定或認可,而且受法律維護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④法律權利必須依法行使,不能不擇手段地行使法律權利。
法律義務的履行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是指義務人實施積極的行為;另一種是不作為,是指義務人不得實施某種行為。法律義務具有法定的強制性,違反法律義務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具有以下四個特點:①法律義務是歷史的;②法律義務源於現實需要;③法律義務必須依法設定;④ 法律義務可能發生變化。
對於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關系,二者的關系包含三點內容:(1)辯證統一。(2)一律平等。首先,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平等表現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確立為基本原則,這里的平等講的就是權利和義務平等。其次,在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具體設定上要平等。再次,權利與義務的實現要體現平等。(3)互利共贏。
C. 想了解一下法律責任,權利,義務之間有什麼關系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二者為因果關系,當事人不履行或違反了法律義務,即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要求當事人應為的行為,稱為法律義務。如果不履行法律義務即發生責任。可見,法律責任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要先有義務,然後才談得上責任。無義務,即無責任。雖有義務存在,如果義務人能正確履行義務,也不發生責任。只在義務人違反義務時,才發生責任。換言之,法律責任為違反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本回答由法律法規分類達人 胡海天推薦
D.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基本權來利與基本義務的辨證統一關系自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個一般原理,為現代人權觀念所公認。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所強調的:"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但是,權利和義務又有可分性的一面。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與范疇。在實際行使當中,有的主體可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有的主體則可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E. 法律責任同法律權利和義務可否相互轉移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
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界定社會關系的兩種方式或手段。從整體意義上看,權利和義務作為行為的尺度共同執行著階級統治和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能,二者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但是,從具體法律關系的內容來看,權利和義務在職能上又有一定的分工,各自發揮作用的方式、方向和范圍有所不同。
權利和義務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或變異形態。權利有權力、特權、豁免權等變異形態,義務有責任、無權、無資格等變異形態。相應地,法律關系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權利與義務對應型、權力與責任對應型、特權與無權對應型、豁免權與無資格對應型。在不同類型的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職權分工也不盡相同。
權利與義務對應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主要是民事法律關系。
權力與責任對應型法律關系,既是一種權力賦予者與權力行使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又是一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特權與無權對應型法律關系,是一種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分立型法律關系。
豁免權與無資格對應型法律關系,是權力與責任對應型法律關系和特權與無權對應型法律關系的片面結合。
F.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之間的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是構成法律關系內容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都作為民事主體實現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
第一、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對應關系是指法律權利一般有相對的法律義務存在。二者共同處於法律關系的統一體中。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在任何法律關系中,一方主體有法律權利,對方主體就必然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反之亦然。
(2)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每一主體在享有權利之時都對應承擔一定義務。如雙務合同中。
第二、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
社會中的權利義務的設置是對等的。主要表現在:
(1)社會生活中權利總量大於義務總量,有些權利就會形同虛設;反之,社會容易產生特權;
(2)在有的具體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也是對等的。當權利義務處於分離狀態時,一方享有權利的量和對方承擔的義務的量是對等的。如債權債務關系中,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
第三、功能發揮中互動關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過它所設定的權利與義務得以現實表現出來的。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在功能上的互動關系主要體現在:
(1)法律義務的履行促進法律權利的實現;
(2)法律權利的享有也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
第四、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
現代立法總體上講是以權利為本位。權利本位在現代社會中包
括個人權利本位和社會權利本位。所謂權利本位就是說法以權利(個人權利或社會權利)為起點或出發點。以權利為中心是現代法律制度的特徵。我國支持了權利本位,因為:
(1)市場經濟對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設定權利和保障權利;市場經濟模式的建立體現了權利本位的要求。
(2)人權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法律權利就是人權在法律中的體現。
G.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的關系包括哪些
權利與義務的區別在於
1,權利是主動的,是法律賦予你的以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版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權.
,2,義務是被動的,是法律規定的,你必須作為或者不作為以保證主體獲得利益的一種約束手段.
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1,法律責任規范著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2,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3,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H. 什麼是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
公民的權利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稱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平等權;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文化教育權;婚姻自由權;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等.
公民義務通常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憲法規定的公民的義務稱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公民的義務大致可分為三類:1、是公民對國家履行的義務.如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2、是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3、是公民對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義務,如父母教育撫育未成年子女與成年子女贍養扶助父母等,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一)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
1、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或只盡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情況出現.
2、司法機關對公民適用法律時,一律平等對待.任何公民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1、某一內容是自己的權利或義務,相對來說,就是他人的義務或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某一內容只是義務,不是權利,但公民可以從履行義務中受益.表現為權利和義務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公民可以從自己履行義務中盡情享受國家稅收帶來的物質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滿足.公民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國家就會更加富強,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進他們自覺履行義務.也就是說,公民為國家和社會履行義務,就是為實現自己的權利創造條件;國家使公民享受履行義務的益處,更能促進公民自覺履行義務,公民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
3、某一內容既是公民的權利(義務):又是義務(權利).表現為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彼此結合,具有雙重性.如公民的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在法律中,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同時出現的,它們呈現出以下的相互關系
(三)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二者的關系還表現為:
1、法律關系中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是指任何一項法律權利都有相對應的法律義務,二者是相互關聯、對立統一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勞動和受教育等則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2、社會生活中的對等關系。這主要表現在權利義務的總量是大體相等的.如果權利的總量大於義務的總量,有的權利就是虛設的;如果義務總量大於權利總量,就有特權.在具體的法律關系中,二者的總量也是相等的,如債權與債務是對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法律權利的享有有助於法律義務的積極履行.在許多情況下,不主張權利,義務人就不去履行義務.
法律義務也是法律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價值選擇中的主從關系。在任何類型的法律體系中,都是既有權利又有義務的,這樣,才能通過法律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調整.但是由於國家本質和社會性質的不同,決定了人們的價值選擇不同,因而,有的法律體系以義務為本位,如從奴隸社會開始有法的時候起,歷史上一系列法律體系,就「幾乎把一切權利賦予一個階級,另方面卻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另一個階級.」
I. 想了解一下法律責任,權利,義務之間有什麼關系
所謂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益。所謂義務,是指公民依法應當履行的某種責任。任版何人在法律上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既平等地享有權利,又平等地履行義務。只享有權利不履行義務,或只履行義務不享有權利,在法律上和事實上都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要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
J. 法律上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