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預算草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

預算草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

發布時間: 2022-04-02 19:37:02

① 政府預算草案與本年度收支預算的區別

預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序審查和批準的預算收支計劃。
本年度收支預算反映預算年度內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以及融資活動形成的現金收入和支出。現金包括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

② 財政預算是法律文件

財政預算就是由政府編制、經立法機關審批、反映政府一個財政年度內的收支狀況的計劃。
法定性。這不僅指財政預算的產生過程必須嚴格通過法定程序,而且指財政預算的收支范圍和方向均有相應的法規為依據。預算的基本程序有四個階段:編制、審批、執行和決算。在編制階段(新預算年度開始之前),預算管理部門確定財政支出總額,再按部門確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出部門(職能部門)對最初方案提出反饋意見之後,再編制預算草案。預算管理部門與各支出部門之間經過幾個來回的修改與反饋,形成最終的預算草案,進入審批程序。在審批階段,立法機關首先審定總體預算規模,再由專門的委員會對預算草案逐項審查並提出審查意見,經立法機關批准後,成為正式財政預算,並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③ 對預算草案,主要審查哪些內容

對預算草案,主要審查以下內容: (一)遵守預演算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各項收支依據;貫徹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的情況;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 (三)貫徹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原則的情況;是否隱瞞、少列按照規定必須列入預算的收入; (四)預算支出結構情況,是否貫徹勤儉節約方針,確保重點,統籌兼顧,在保證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類預算支出; (五)群眾關心的涉及預算收支的重大問題是否做了恰當安排; (六)其他重要問題。 在審查預算草案的同時,還應當審查人民政府為實現預算擬採取的各項措施是否合法可行。

④ 國家預算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對的,因為預算需要經過人大批准通過

⑤ 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包括哪些

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包括:(1)法律、法規;(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3)本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范圍;(4)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5)上級政府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應該包含的

⑥ 國家預算的基本特徵

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其具有收下基本特徵:
一是預測性。在編制預算時,要根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預計,預測能收取到多少收入,根據社會管理和發展的需要安排支出。當客觀經濟形勢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原來預計能取得的收入和安排的支出已不可能實現時,就要及時對預算進行調整。
二是法定性。國家預算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預算,一般意義上的預算由當事人自行決定即可,國家預算的編制和確定都必須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進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政府編制,由國家權力機關批准。政府編制的預算只能稱草案,只有經過權力機關批准後,預算才得以成立。預算一經權力機關批准,即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執行機關必須照此執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三是完整性。國家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一般地說,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須納入進來。我國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管理的需要,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政府收支沒有納入預算。
四是時段性。政府預算必須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計劃,不能三天兩頭向權力機關報批。只要國家存續,就需要不停地進行收支活動,以維持其正常運轉,實現其職能。但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人們往往要設定一定的時段,這種時段一般以一年為界。這種時段在企業為會計年度,在國家預算上稱為預算年度。預算年度的起訖時間各國不一,有的採取日歷年度即從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有的是從每年的4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止,有的是從每年的7月1日起至第二年的6月30日止。我國是採取的是日歷年度。
五是公開性。由於國家預算的收入和支出都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一般要求其公開透明。無論是權力機關的審查批准過程,還是批准以後的預算,以及預算的執行情況都應當向社會公開。
六是責任性。政府對預算的執行負責,預算的執行結果必須向權力機關報告並得到權力機關的認可。

⑦ 簡述財政預算的基本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指各級財政總預算會計在日辦理財政各項收支、資金調撥和往來款項的會計核算工作,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和證明經濟業務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如實反映政府(會計主體)財政收支預算執行情況和結果,切實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項目完整、手續完備。

(二)相關性的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總預算會計信息,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的要求,滿足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和管理體制的需要,滿足上級財政部門和本級政府財政強化預算管理和預算監督的需要。

(三)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總預算會計和單位預算會計的會計核算必須符合國家統一規定,提供相互可比的會計核算資料。

可比性要求各地區、部門和單位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應按照財政部公布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在會計報告時,應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的會計指標和計算方法處理,以便不同的地區、部門和單位的會計信息相互可比。

(四)統一性原則

統一性原則,是指各級財政總預算收支編列標准,應力求一致,所有政府性財政收支均應編入國家預算之內,進統一核算和管理,避預算之外,有收支。

(7)預算草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擴展閱讀

預算的基本程序有四個階段:編制、審批、執行和決算。在編制階段(新預算年度開始之前),預算管理部門確定財政支出總額,再按部門確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出部門(職能部門)對最初方案提出反饋意見之後,再編制預算草案。

預算管理部門與各支出部門之間經過幾個來回的修改與反饋,形成最終的預算草案,進入審批程序。在審批階段,立法機關首先審定總體預算規模,再由專門的委員會對預算草案逐項審查並提出審查意見,經立法機關批准後,成為正式財政預算,並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執行階段,各收入機關依法及時、足額地完成財政收入計劃,預算管理部門根據預算對政府所屬的職能部門撥款,各職能部門根據撥款履行其相應的政府職能。

在決算階段(預算年度結束之後),各職能部門和預算單位對執行結果進行總結,編制決算,經預算管理部門匯總後,交立法機關審計和審批。

在預算形成與執行的過程中,財政部門是編制預算、預算撥款和預算監督管理的政府職能機構。

⑧ 目前我國政府預算體系包括()。

我國當前的財政預算體系
政府預算是指經法定程序審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財政收支計劃。
國家預算是指經法定程序審核批準的一個國家各級政府預算的總和。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 縣、不設 區 的 市、市 轄 區 ,鄉、民 族 鄉、鎮 五 級 預算。不 具 備設 立 預算條件的 鄉、民族鄉、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可以暫不設立預算。
國務院編制中央預算草案,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執行。地方各級政府編制本級預算草案,並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執行。地方各級預算收支統稱地方財政收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和財政部門在預算管理中承擔著各自不同的職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擁有的預算管理職權是:審查本級總預算草案及本級總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批准本級預算和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改變或撤銷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預算、決算的不適當的決議;撤銷本級政府關於預算、決算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擁有的預算管理職權是:監督本級總預算的執行;審查和批准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審查和批准本級政府決算;撤銷本級政府關於預算、決算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關於預算、決算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各級人民政府擁有的預算管理職權是:編制本級預算、決算草案;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作關於本級總預算草案的報告;將下一級政府報送備案的預算匯總後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組織本級總預算的執行;決定本級預算預備費的動用;編制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監督本級和下級政府各部門關於預算、決算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本級總預算的執行情況。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擁有的預算管理職權是:具體編制本級預算、決算草案;具體組織本級總預算的執行;提出本級
預算預備費動用方案;具體編制本級預算的調整方案;定期向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報告本級總預算的執行情況。從預算體系看,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預算由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共同構成。政府各類收入反映政府以行政權力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身份集中社會資源的規模和份額,
都應納入政府預算體系管理,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包括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以及社會保障預算。公共財政預算是指政府憑借國家政治權力,以社會管理者身份籌集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維持國家行政職能正常運轉、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國家通過向社會徵收以及出讓土地、發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政府性基金收入,專項用於支持特定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而發生的收支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管理原則是: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結余結轉下年繼續使用。根據《200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確定的收支范圍,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基金、中央農網還貸資金、鐵路建設基金、港口建設費、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中央財政外匯經營基金財務收入、彩票公益金等43項。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並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按照當年預算收入規模安排,不列赤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主要包括從國家出資企業取得的利潤、股利、股息和國有產權(股權)轉讓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於對重要企業補充資本金和彌補一些國有企業的改革成本等。
2008年開始實施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范圍為國資委所監管企業、中國煙草總公司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後還將逐步擴大范圍。社會保障預算指政府通過社會保險繳費、政府公共預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
入,專項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收支預算。目前,我國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條件還不成熟。為積極推進此項工作,按照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要求,近年來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2009年起草了《國務院關於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代擬稿)》,在廣泛徵求
意見的基礎上,於2009年12月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從2010年起在全國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上述四類預算並非完全獨立,而是有機銜接的整體。要按照各自功能和定位,科學設置政府預算。將應當統籌安排使用的資金統一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將具有專款專用性質且不宜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的資金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將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並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統籌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將通過一般性稅收、社會保障費(稅)及其他渠道籌集和安排的、專門用於社會保障的各項收支納入社會保障預算,目前重點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公共財政預算是國家預算體系的基礎,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相對獨立,各預算可進行適當調劑,例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部分收入可用於彌補社會保障支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將逐步加大對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調配力度,形成資金合力。下一步,將繼續建立健全四個預算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全面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全面編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積極穩妥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待條件成熟時,研究逐步過渡到編制社會保障預算。

⑨ 國家預算的概念和作用

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即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是實現財政職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國家的施政方針和社會經濟政策,規定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

國家預算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確定政府可獲得的資源,有利於全面安排支出。通過預算的編制,事先進行預測,使我們能掌握一年內能籌集到多少收入,並根據財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確定支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量人為出。

2、反映政府的活動范圍和方向。預算上的一收一支,決不僅僅是數字的排列,它必然要反映在政府的各項活動上。從預算收入安排上看,每一筆收入都必須落實到項目上,在某一個收入項目上征多少收入,減多少收入,能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

3、有利於人民參與對國家事務的管理。對預算的討論決定和對預算執行的監督是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重要體現。預算草案編出後要送由人民代表組成的權力機關進行審查,經其批准後預算才能成立。倘若預算草案不符合人民的意願,權力機關有權進行修改,有權不予批准。

4、有利於政府活動的有序進行。由於預算對政府一年要做哪些事,做某件事要給多少錢都事先作出了安排,在新的年度開始後,徵收部門按法律規定組織收入,財政部門按預算撥付資金,相關職能部門得到資金後按事先安排開展工作。

(9)預算草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擴展閱讀

國家預算原則是指國家選擇預算形式和體系應遵循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財政收支計劃的方針。即公開性、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和年度性。

1、公開性

國家預算反映政府的活動范圍、方向和政策,與全體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國家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必須採取一定形式公開,為人民所了解並置於人民的監督之下。

2、可靠性

每一收支項目的數字指標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依據充分確實的資料,並總結出規律性,進行計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編造。

3、完整性

該列入國家預算的一切財政收支都要列在預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帳、預算外另列預算。國家允許的預算外收支,也應在預算中有所反映。

4、統一性

雖然一級政府設立一級預算,但所有地方預算連同中央預算一起共同組成統一的國家預算。因此要求設立統一的預算科目,每個科目都應按統一的口徑、程序計算和填列

5、年度性

政府必須按照法定預算年度編制國家預算,這一預算要反映全年的財政收支活動,同時不允許將不屬於本年度財政收支的內容列入本年度的國家預算之中。

⑩ 預算後面加一句實際語音怎麼組織

預算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預算調整。
預算組織程序
預算組織程序,即國家在預算管理方面依序進行的各個工作環節所構成的有秩序活動的總體。
(一)預算的編制
預算的編制,是指國家制定取得和分配使用預算資金的年度計劃的活動。是一種基礎性的程序。這一階段編制的預算實際上是預算草案。因此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
1.預算年度
我國採取的是公歷年制,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預算草案的編制依據
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1)法律、法規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
(3)本級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范圍
(4)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5)上級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各部門、各單位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1)法律法規
(2)本級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級財政部門的部署
(3)本部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
(4)本部門、本單位的定員定額標准
(5)本部門、本單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3. 預算草案的編制內容
中央預算的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於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支出
(4)地方上解的收入
中央財政本年度舉借的國內外債務和還本付息數額應當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示。
地方各級預算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於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級返還或者補助的收入
(4)返還或者補助下級的支出
(5)上解上級的支出
(6)下級上解的收入

(二)預算的審批
中央預算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向大會作關於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地方各級預算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准。地方各級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向大會作關於本級總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級預算經本級人大批准後,必須依法自下而上地向相應的國家機關備案。各級財政部門應當自本級人大會批准本級預算之日起30日內,批復本級各部門預算。各部門應當自本級財政部門批復本部門預算之日起15日內,批復所屬各單位預算。
預算批准後要向國家機關備案。

(三)預算的執行
預算的收入和支出必須通過國庫進行。國庫是預算執行的中間環節,是國家進行預算收支活動的出納機關。縣級以上各級預算必須設立國庫;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也應當設立國庫。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屬於本級財政部門。

(四)預算的調整
預算的調整是指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中央預算和經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或者減少收入,使原批準的收支平衡的預算的總支出超過總收入,或者使原批準的預算中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的部分變更。預算調整必須提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查和批准。未經批准,不得調整預算。

熱點內容
香港國安立法內容介紹 發布:2025-05-04 09:52:02 瀏覽:353
新勞動合同法法條 發布:2025-05-04 09:46:06 瀏覽:769
淄博市人民法院高青縣 發布:2025-05-04 09:44:35 瀏覽:530
法院績效考核辦法 發布:2025-05-04 09:44:30 瀏覽:786
出具證明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09:43:55 瀏覽:757
退出員額法官 發布:2025-05-04 09:40:33 瀏覽:172
用人單位郵箱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4 09:40:01 瀏覽:309
上海政法學院金國華 發布:2025-05-04 09:39:05 瀏覽:906
湖北王璐律師 發布:2025-05-04 09:29:30 瀏覽:352
關於民法典對人民的影響 發布:2025-05-04 09:22:15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