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程序中債務人的法律責任
『壹』 債務人等妨礙破產程序行為的法律責任
債務人及相關義務人經人民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列席債權人會議的,或者作虛假陳述、回答的,或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有關文件,不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和與財產有關的賬簿、文件、資料、印章的,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如拘傳、罰款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七條,債務人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實的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情況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
債務人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的,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而使財產狀況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八條,債務人有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債務人的有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擅自離開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訓誡、拘留,可以依法並處罰款。
『貳』 根據破產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程序所帶來的法律後果是
根據企業破產法,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對債務人財產的其他民事執行回程序應當中止。
依據:答
企業破產法第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破產法司法解釋二第五條規定,「 破產申請受理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執行程序未依照企業破產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中止的,採取執行措施的相關單位應當依法予以糾正。依法執行回轉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債務人財產。」
『叄』 破產程序中債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破產程序其他債權人的權利是:核查債權、申請成立清算組(公司拒不成立的情形下)、主張或放棄債權、監督管理人、通過重整計劃或財產的管理方案等文件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六十一條
債權人會議行使下列職權:
(一)核查債權;
(二)申請人民法院更換管理人,審查管理人的費用和報酬;
(三)監督管理人;
(四)選任和更換債權人委員會成員;
(五)決定繼續或者停止債務人的營業;
(六)通過重整計劃;
(七)通過和解協議;
(八)通過債務人財產的管理方案;
(九)通過破產財產的變價方案;
(十)通過破產財產的分配方案;
(十一)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債權人會議行使的其他職權。
債權人會議應當對所議事項的決議作成會議記錄。
『肆』 簡述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
債務人的法律責任
1.管理層造成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為了強化對造成企業破產有過錯的高管人員的責任追究,破產法第125條規定,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同時規定,此類人員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3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後一款規定為資格限制責任,是民事特別法對於自然人身份權的特別限制。公司法第150條也有類似規定。
2.違反破產程序義務的法律責任。為了督促債務人的有關人員切實履行破產法第15條規定的相關義務,第126條規定,有義務列席債權人會議的債務人的有關人員,經人民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列席債權人會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拘傳,並可處以罰款。債務人的有關人員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陳述、回答,或者作虛假陳述、回答的,人民法院可處以罰款。第127條規定,債務人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實的財產狀況說明、債務清冊、債權清冊、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的支付情況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債務人違反破產法規定,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的,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而使財產狀況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第129條規定,債務人的有關人員違反破產法規定,擅自離開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予以訓誡、拘留,可以依法並處罰款。
3.欺詐破產行為的法律責任。為了遏制各種欺詐破產行為,破產法第128條規定,債務人有破產法第31~33條規定的行為,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管理人的法律責任
為了規范管理人的行為,維護破產管理的公正和效率,破產法第130條規定,管理人未依照破產法規定勤勉盡責,忠實執行職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處以罰款;給債權人、債務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刑事責任
以上規定的制裁措施,屬於民事責任和司法強制措施。除此之外,行為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破產法第131條的規定,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伍』 企業破產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上面回答都不全面,還是陳海陽法律網里的答案吧
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應當依法宣告企業破產,企業破產,因上述企業責任人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應當承擔行政或民事或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企業被宣告破產後,由政府監察部門和審計部門負責查明企業破產的責任。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對企業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給予行政處分。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的破產負有主要責任的,對該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給予行政處分。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破產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因玩忽職守造成企業破產,致使國家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視情節應予以行政或刑事處分:
一、 隱匿、處分、無償轉讓財產;
二、 非正常壓價出售產品;
三、 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 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 放棄自己的債權。
人民法院在受理企業破產案件時,發現企業有巨額財產下落不明的,應當將有關涉嫌犯罪的情況和材料移送相關國家機關處理。
破產企業的主要責任人沒有上述的情形,不受行政、刑事處罰,但人民法院仍可建議限制其下列行為:
一、 限期其再次開辦企業;
二、 限制其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承擔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等職務。
『陸』 在破產程序中,債權人申報債權後能否請求債務人保證人或其他連帶債務履行債務
我認為: 1。從你說的情況上看不能簡單的說甲公司是否能向丙公司主張權利,因為保證分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兩種保證中的保證期間、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期間是否經過,對於保證責任的存在與否都是很重要的,從你說的情況中看不出丙公司是否還需要承擔保證責任。如果說丙公司的保證責任還存在的情況下,甲公司目前也不能向丙公司主張權利。因為乙公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後,乙公司最終是否破產、破產清算後甲公司能得到多少清償已經成為未知數,這樣就說明丙公司承擔的保證責任范圍也成為未知數,如果甲公司申報債權後又向丙公司主張權利的話,丙公司承擔保證責任後向乙公司追償的權利就會受到傷害,這是一般理解,我這么說的具體依據是《擔保法解釋》44條:保證期間,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債權人申報債權後在破產程序中未受清償的部分,保證人仍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應當在破產程序終結後六個月內提出。甲公司未在乙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前向丙公司主張擔保責任,而且在乙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後也進行了債權申報,只能按程序走下去,不能在同時向丙公司主張承擔保證責任。 2.甲公司能否撤回債權申請,目前法律未做規定,但債權請求權本身是一種可以放棄的權利,所以我認為,撤回債權申請應該是允許的。但是撤回的後果是丙公司就該50萬元的擔保責任免除。
『柒』 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的訴訟程序如何處理
新《破產法》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 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後,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只能向受理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提起。這些規定主要體現了破產程序的優先效力,同時體現了破產程序與某些相關程序的並行和啟動關系。
破產程序是一種法定的特殊還債程序,因此破產程序與一般 民事訴訟程序 必然存在某些沖突,但由於破產程序注重對所有債權人達到一種公平清償的狀態,
因此法律賦予其相對於普通訴訟程序的一種優先性。 具體來說,「破產程序優先」原則在新破產法的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案件管轄,當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受理破產案件的法院便擁有對關於該債務人的普通民事訴訟的優先管轄權,這意味著在此之後的關於該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案件將只能向受理破產案件的法院提出。
2、關於訴訟參與人 ,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已經開始但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後,將由管理人代表債務人參加該訴訟或者仲裁。
而債權人在破產程序開始之後不得因其債權而單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強制執行,而應該統一進行債權申報,通過破產程序來滿足債權。
3、關於執行程序的優先性,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破產程序應優先與普通民事訴訟、執行程序,因此有關債務人的財產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破產程序相對於普通訴訟程序具有優先性,並不意味著其相對於所有與破產人相關的訴訟都有優先性,這里所指的普通訴訟一般僅限於為滿足債權而提起的訴訟,如果不屬於此類訴訟,則由於其與破產程序的訴求不一致而不必遵循破產程序優先的原則。
一般來說這種優先性例外的情形主要有如下兩種:
一、基於所有權而非債權的訴訟,因為從民法上來說物權對於債權具有優先性,因此所有權人對於破產企業佔有的財產可以直接追回或者通過單獨訴訟追回而不必依照破產程序取回,這就是所謂的「取回權」;
二、對財產歸屬存在爭議的訴訟,由於爭議尚未解決便無法確定權利歸屬,因此需要通過單獨的訴訟來確定是否行使取回權亦或參與破產程序。
除以上兩點例外,還有一種破產法上的別除權,即擔保債權的優先清償,但由於這種優先清償必須在破產程序之內進行,因此不應該看作是對破產程序優先原則的例外。
(7)破產程序中債務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債務訴訟》是2007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瑜青,田先綱。本書以實例的形式介紹了債務糾紛訴訟程序、債的分類以及保全。
本叢書是為適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推出的。當代中國社會的最大特點在於,它處於社會轉型期。由過去的單位人轉向社會人為特徵的社會管理模式的變化;
由過去單一計劃安排轉向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體制變革;由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所有制結構改變;由過去行政管制型轉向服務型的政府體制改革等。
此外,社會流動化和多元化的加強,人們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也與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社會主體要適應社會轉型期的特徵,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這也是符合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要求的。
『捌』 在破產程序中法定代表人的責任一般分為
在破產程序中法定代表人的責任:
1、法定代表人的責任包括財產保全義務、說明義務和提交義務。就是說,債務人應當妥善保管企業財產,未經法院許可,不得處理企業的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
2、不對個別債權人清償的義務等。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第一百八十七條
清算組在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後,發現公司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公司經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產後,清算組應當將清算事務移交給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