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法律責任
❶ 中國有什麼跟公園有關的法律么。比如區分公園種類 管理職權范圍 建立保護運營等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
中國的公園,主要由建設和林業部門管理。建設部門管城市內的公園,林業部門管森林公園。
現行的規章,也主要由建設和林業部門制定。
法律鏈接:《國家重點公園管理辦法》第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公園,可以申報國家重點公園。
(一)符合城市人民政府公園建設與發展規劃;
(二)權屬清楚,無權屬爭議;
(三)機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規范良好;
(四)符合下列標准之一:
1.園林歷史悠久,代表一定時代的優秀園林作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2.利用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因地制宜建造公園,展現中國風景園林的設計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3.公園的人文景觀與中國的歷史文化、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等相聯系,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4.在瀕危動植物研究和保護、科普教育、生物多樣性宣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
5.公園內歷史遺存、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地質獨特,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第八條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應當突出森林風景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分保護森林風景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現有森林植被;
(二)充分展示和傳播生態文化知識,增強公眾生態文明道德意識;
(三)便於森林生態旅遊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以及公眾對自然與環境的充分體驗;
(四)以自然景觀為主,嚴格控制人造景點的設置;
(五)嚴格控制滑雪場、索道等對景觀和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項目建設。
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還應當包括森林生態旅遊、森林防火、旅遊安全等專項規劃。
❷ 國家森林公園管理條例允許進行旅遊開發嗎
國家級森林公園不抄屬於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指對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區內嚴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嚴禁一切生產性經營活動。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瀕危動植物的主要分布區,水源涵養區,有特殊意義的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化石產地等。自然保護區不能有人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進行,包括特定時間內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燒、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蟲害、風暴、地震等。 國家級森林公園內可以進行適度的營利性旅遊開發,比如說收門票,另外不少森林公園內還有燒烤,發生火災也有人救火,所以不符合自然保護區的定義,因此國家級森林公園不屬於自然保護區。
❸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由國家林業局實施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的行政許可事項的辦理,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
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森林風景資源質量等級達到《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一級標准;
(二)擬建的森林公園質量等級評定分值40分以上;
(三)符合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發展規劃;
(四)森林風景資源權屬清楚,無權屬爭議;
(五)經營管理機構健全,職責和制度明確,具備相應的技術和管理人員。
第四條申請設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符合規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權屬證明材料;
(四)森林風景資源的景觀照片、光碟等影像資料;
(五)經營管理機構職責、制度和技術、管理人員配置等情況的說明材料;
(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
第五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申請撤銷國家級森林公園:
(一)主要景區的林地依法變更為非林地的;
(二)經營管理者發生變更或者改變經營方向的;
(三)因不可抗力等原因,無法繼續履行保護利用森林風景資源義務或者提供森林旅遊服務的。
第六條申請撤銷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說明理由的書面材料;
(三)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
第七條申請合並或者改變國家級森林公園經營范圍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發展規劃;
(二)符合國家級森林公園的森林風景資源質量等級標准。
第八條申請合並或者改變國家級森林公園經營范圍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說明理由的書面材料;
(三)合並的,提交合並後經營管理機構職責、制度和技術、管理人員配置等情況的說明材料;擴大經營范圍的,提交擬新增范圍內的森林風景資源調查報告和景觀照片、光碟等影像資料;縮小經營范圍的,提交擬減少面積的位置圖;
(四)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
第九條申請變更國家級森林公園隸屬關系的,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國家林業發展總體規劃;
(二)不影響森林風景資源的保護。
第十條申請變更國家級森林公園隸屬關系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請文件;
(二)說明理由的書面材料;
(三)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的書面意見。
第十一條國家林業局應當在收到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的申請後,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即時出具《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即時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出具《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不予受理通知書》;對申請材料不齊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在5日內出具《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補正材料通知書》,並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第十二條國家林業局作出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許可,需要組織專家評審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0日內,出具《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需要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和專家評審通知書》,將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專家評審所需時間告知申請人。
國家林業局受理本辦法第四條、第八條規定的申請,需要組織專家實地考察的,應當在出具《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需要聽證、招標、拍賣、檢驗、檢測、檢疫、鑒定和專家評審通知書》時,明確告知申請人。
專家集體評審和實地考察所需時間不計算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期限內。
第十三條國家林業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日內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出具《國家林業局准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或者《國家林業局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書》,並告知申請人。
第十四條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合並、改變經營范圍的行政許可決定書,應當明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位置、面積和范圍。
第十五條在法定期限內不能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經國家林業局主管負責人批准,國家林業局應當在法定期限屆滿前5日辦理《國家林業局行政許可延期通知書》,並告知申請人。
第十六條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的行政許可決定,應當以適當的方式公示、公告,公眾有權查閱。
第十七條國家林業局應當依法對被許可人保護利用森林風景資源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八條被許可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森林資源受到破壞的,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被許可人以欺騙手段取得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行政許可決定的,國家林業局可以依法撤銷,並予以公示、公告。
作出撤銷行政許可決定的,國家林業局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被許可人,並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十條在國家級森林公園經營管理范圍內,不得再建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確有必要的,必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後方可建立。
第二十一條國家林業局的有關工作人員在實施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的行政許可行為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的其他有關規定與本辦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辦法。
第二十三條申請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的有關書面材料均為一式兩份,並按照國家林業局規定的格式製作。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2005年7月20日起施行。
❹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屬關系審批管理辦法的簡介
《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撤銷、合並、改變經營范圍或者變更隸回屬關系審批管理辦答法》已經2005年5月13日國家林業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二〇〇五年六月十六日國家林業局令第16號公布,自2005年7月20日起施行。
❺ 為何要啟動國家級森林公園淘汰退出機制
近日國家林業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的通知》,要求強化國家級森林公園規范化管理,對不能發揮主體功能甚至造成資源破壞損害嚴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堅決實施淘汰退出機制。
據悉森林公園是指森林景觀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旅遊、休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場所。森林公園分為國家、省、市縣三級。198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網友紛紛表示,希望該機制可以有助於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
❻ 國家對自然保護區有哪些法規規定急急急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年9月日國務院第2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1994年10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67號發布)
目 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第三章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採取有利於發展自然保護區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五條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第六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用於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侵佔自然保護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控告。
第八條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
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的設置和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確定。
第九條對建設、管理自然保護區以及在有關的科學研究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第十條凡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建立自然保護區:
(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同類自然生態系統區域;
(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
(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
(五)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區域。
第十一條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在國內外有典型意義、在科學上有重大國際影響或者有特殊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除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義或者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列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級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國務院批准。
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縣、自治縣、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並提出審批建議,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跨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由有關行政區域的人民政府協商一致後提出申請,並按照前兩款規定的程序審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護區,須經國務院批准。
第十三條申請建立自然保護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報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書。
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第十五條自然保護區的撤銷及其性質、范圍、界線的調整或者改變,應當經原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自然保護區的界標。
第十六條自然保護區按照下列方法命名: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地名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地名加「地方級自然保護區」。
有特殊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可以在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地名後加特殊保護對象的名稱。
第十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在對全國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擬訂國家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經國務院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國務院批准實施。
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或者該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規劃,按照規定的程序納入國家的、地方的或者部門的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八條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
自然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應當劃為核心區,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除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經批准外,也不允許進入從事科學研究活動。
核心區外圍可以劃定一定面積的緩沖區,只准進入從事科學研究觀測活動。
緩沖區外圍劃為實驗區,可以進入從事科學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遊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等活動。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可以在自然保護區的外圍劃定一定面積的外圍保護地帶。
第三章自然保護區的管理
第十九條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技術規范和標准,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有關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技術規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其主管的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者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二十一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由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負責自然保護區的具體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
(三)調查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組織環境監測,保護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四)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五)進行自然保護的宣傳教育;
(六)在不影響保護自然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前提下,組織開展參觀、旅遊等活動。
第二十三條管理自然保護區所需經費,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國家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
第二十四條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在自然保護區設置公安派出機構,維護自然保護區內的治安秩序。
第二十五條在自然保護區內的單位、居民和經批准進入自然保護區的人員,必須遵守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第二十六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條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並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原有居民確有必要遷出的,由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的目的,需要進入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從事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
從事前款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其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第二十九條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出方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出方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在自然保護區組織參觀、旅遊活動的,必須按照批準的方案進行,並加強管理;進入自然保護區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
嚴禁開設與自然保護區保護方向不一致的參觀、旅遊項目。
第三十條自然保護區的內部未分區的,依照本條例有關核心區和緩沖區的規定管理。
第三十一條外國人進入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接待單位應當事先報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接待單位應當報經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進入自然保護區的外國人,應當遵守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和規定。
第三十二條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治理;造成損害的,必須採取補救措施。
在自然保護區的外圍保護地帶建設的項目,不得損害自然保護區內的環境質量;已造成損害的,應當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決定由法律、法規規定的機關作出,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護區污染或者破壞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責令其改正,並可以根據不同情節處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擅自移動或者破壞自然保護區界標的;
(二)未經批准進入自然保護區或者在自然保護區內不服從管理機構管理的;
(三)經批准在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內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標本採集的單位和個人,不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活動成果副本的。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葯、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除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給予處罰的以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六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給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經批准在自然保護區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
(二)開設與自然保護區保護方向不一致的參觀、旅遊項目的;
(三)不按照批準的方案開展參觀、旅遊活動的。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給自然保護區造成損失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令賠償損失。
第三十九條妨礙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自然保護區重大污染或者破壞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有關類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辦法。
第四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❼ 根據北京市公園條例規定,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履行哪些職責
第三十四條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據規劃進行建設;
(二)建立健全公園管理的各項制度;
(三)根據需要可以依法制定游園須知;
(四)保持園內設備、設施完好,加強安全管理,維護公園的正常游覽秩序;
(五)依法管理、保護公園的財產和景觀,對破壞公園財產及景觀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要求賠償或者補償;
(六)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標准收費;
(七)園林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三十五條公園應當每日開放。因故不能開放的,應當提前公示。
公園的開放時間、收費標准及對老年人、殘疾人、軍人、兒童、學生等的優惠辦法應當公示。
遊人進入收費公園應當按照規定購買門票。
第三十六條公園園容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清新、整潔、美觀;
(二)綠化植被長勢良好;
(三)建築物、構築物外觀完好;
(四)設施完好;
(五)水體清潔,符合觀賞標准,並保持一定水位;
(六)無外露垃圾,無積水、無污物、無痰跡及煙頭。
第三十七條在公園內禁止焚燒樹枝樹葉、垃圾和其他雜物;禁止搭建棚舍;禁止擅自擺攤設點;禁止隨意堆放物料、拉繩物。
第三十八條公園的各類牌示應當保持整潔完備,牌示上的文字圖形應當規范,牌示內容中的文字應當中外文對照。損壞、丟失的,應當及時更換或者補設。
公園入口處明顯位置應當設置游園示意圖、公園簡介、游園須知;殿堂、展室入口處應當設置簡介;主要路口應當設置指示標牌。
第三十九條公園的服務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並且佩帶標志,遵守服務規范。
在公園內從事導游活動的人員必須具有導游資格。
第四十條公園可以為嬰幼兒、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兒童車、輪椅車等游覽代步工具。
第四十一條公園建築物、高大游樂設施、公園制高點等應當安裝防雷設備。
公園內應當合理設置消防水源、消防設施,保證消防通道暢通。
公園內的各類設備、設施應當定期維護檢查,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公園內的游樂項目未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不得運營。各類游樂項目必須公示安全須知。
第四十二條非游泳區、非滑冰區、防火區、禁煙區應當設置明顯的禁止標志。
第四十三條 除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使用的手搖、手推輪椅車和兒童車外,其他車輛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公園。
第四十四條經批准在公園內舉辦大型活動,搭建舞台、展台等臨時設施的,不得影響公園景觀。舉辦活動期間,活動舉辦單位應當及時清除垃圾等各類廢棄物;活動結束後,應當及時清理場地,拆除臨時設施,恢復公園景觀、綠地、設施原狀。對公園樹木、草坪、設施造成損壞的,應當賠償。
在公園內拍攝電影、電視應當經公園管理機構同意,報有關部門批准,保證公園財產安全和遊人的人身安全。涉及文物的,應當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准。
第四十五條遊人應當文明游園、愛護公物、保護環境,不得影響和妨礙他人游覽、休憩。
第四十六條 遊人游覽公園禁止下列行為:
(一)翻越圍牆、欄桿、綠籬,在禁煙區吸煙,在非游泳區游泳,在非滑冰區滑冰,在非釣魚區釣魚,在非體育運動場所踢球、滑旱冰,隨地吐痰、便溺,亂丟果皮(核)、煙頭、口香糖等廢棄物;
(二)營火、燒烤,捕撈、捕捉動物,採挖植物,恐嚇、投打、傷害動物或者在非投喂區投喂動物;
(三)在建築物、構築物、設施、樹木上塗寫、刻劃,攀折花木,損壞草坪、樹木;
(四)其他影響園容和游覽秩序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 在公園內禁止追逐遊客強行兜售物品,影響游覽秩序。
第四十八條 公園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公園設計規定的遊人容量接待遊人。在公園開放時,遇有緊急情況或者突發事件,應當按照應急預案採取臨時關閉公園、景區、展館,疏散遊人等措施,並及時向園林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第四十九條對發生地震等重大災害需要進入公園避災避險的,公園管理機構應當及時開放已經劃定的避難場所。公園內避災的居民應當服從公園管理機構的管理。災害消除後,在公園避災的居民應當及時撤出,公園管理機構應當恢復公園原貌。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L-71_8WM9k8yS_q#4
❽ 國家級森林公園建設滑雪場等要論證合法性嗎
據報道,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通知,強化國家級森林公園規范化管理,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和文化自然遺產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擾。對索道、滑雪場、宗教建築、水庫等建設項目,要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論證。
通知強調,要強化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權威性,科學編制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必須堅持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妥善處理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要從嚴控制機動車道、住宿、游樂設施以及人造景觀建設,杜絕貪大求洋、奢華鋪張的建設之風。
據悉森林公園分為國家、省、市縣三級。198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截至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881處,規劃面積1278.62萬公頃。
❾ 森林公園規劃經批示後有法律效應嗎
取得成就時堅持不懈,要比遭到失敗時頑強不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