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法律知識競賽獲獎
Ⅰ 知識競賽獲獎能填到獎懲情況里嗎
可以,挑主要的,別寫太多,否則提交不了。
獎:一般指獲得三好學生、五好學生、知識競賽等有獎狀的獎勵項目。懲:一般指記過處分以上的在學籍檔案有記錄的懲罰記錄。
Ⅱ 學校舉行了一次法律知識競賽,設1,2,3等獎若干名,獲1,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四分之三,獲2,3等獎的占獲獎
設獲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X 則
獲1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為回3/4-X
獲3等獎的占獲獎總人答數的2/3-X
獲獎的總人數看為單位1 則有:3/4-X+X+2/3-X=1 解得X=5/12
獲2等獎的占獲獎總人數的5/12
Ⅲ 學校要整法律知識競賽,誰能幫我提供一些資料啊謝謝
如皋市中小學校「少年普法」法律知識競賽題
(中學卷)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4頁,34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鍾。考生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所在學校填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作出答案後,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後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塗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紙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將試卷和答題紙一並交回。
一、不定項選擇題(20題每題2分)
1.憲法規定公民享有的下列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中,哪些不屬於公民可以積極主動地向國家提出請求的權利?()
A.受教育權 B.財產權 C.繼承權 D.勞動權
2.下列犯罪可以處死刑的是( )
A、偽造貨幣罪 B、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
C、倒賣文物罪 D、走私淫穢物品罪
3.張某和趙某長期一起賭博。某日兩人在工地發生爭執,張某推了趙某一把,趙某倒地後後腦勺正好碰到了石頭上,導致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關於張某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構成故意殺人罪 B、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C、構成故意傷害罪 D、屬於意外事件
4.甲(31歲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將一台昂貴的照相機贈與9周歲的乙,該行為的效力如何認定?( )
A、未經乙的法定代理人同意無效 B、未經乙的監護人同意無效( )
C、未經法定程序無效 D、合法有效
5.某化肥廠派甲、乙兩人去北京聯系業務,這是( )
A、共同代理 B、法定代表 C、單獨代理 D、再代理
6.甲發現一頭牛在自家田裡吃麥苗,便將此牛牽回進行喂養。過了10天,乙發現自家走失的牛在甲家牛圈,向甲要牛。甲讓乙將牛牽回,但提出了一些請求,雙方為此發生糾紛訴至法院。現問甲的如下訴訟請求哪些能夠成立?( )
A、甲請求乙支付麥苗損失費 B、甲請求乙支付拾牛報酬
C、甲請求乙支付飼料費 D、甲請求乙支付誤工損失費
7.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應如何處理?( )
A、處警告 B、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C、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 D、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8.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之規定,徵收耕地,用地單位應當補償下列哪些費用?( )
A、土地補償費 B、安置補助費
C、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D、青苗補償費
9.環保法中所指稱的「環境」包括下列哪些內容?( )
A、人類社會 B、自然遺跡和人文遺跡
C、野生生物 D、森林和草原
10.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下列關於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時效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
A、從當事人遭受到污染損害時起
B、從當事人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
C、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
D、要求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是3年
11.關於道路通行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
B、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C、道路劃設專用車道的,在專用車道空閑時,其他車輛才可以進入行駛
D、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
12.下列選項中,依法承擔未成年人預防犯罪職責的單位有( )
A、學校 B、農村村民委員會 C、文化局 D、司法局
13.依據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之規定,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能超過()
A、一個月 B、二個月 C、三個月 D、六個月
14.依據我國憲法,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中國公民不享有選舉權?( )
A、未滿18周歲 B、被剝奪政治權利
C、被勞動教養 D、患精神病
15.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有( )
A、解釋憲法
B、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法規
C、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置
D、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16.王某有撫養能力又將自己的親生5歲女兒賣給李某為子,對王某行為如何認定?()
A、不構成犯罪 B、拐賣兒童罪 C、遺棄罪 D、買賣兒童罪
17.甲欠丙800元到期無力償還,乙替甲還款,並對甲說:「這800元就算給你了。」甲稱將來一定奉還。事後甲還了乙500元。後二人交惡,乙要求甲償還餘款300元,甲則以乙已送自己800元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A、甲應再還300元 B、乙應退回500元
C、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還乙300元
D、乙應退還甲500元及銀行存款同期利息
18.甲因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已達4年被人民法院宣告為死亡,後甲又重新出現。甲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否有效?()
A、無效 B、視行為性質而定 C、視時間長短而定 D、有效
19.楊某有一所房屋,與李某就該房達成買賣協議,李某當時就付了購房款,雙方約定第二天去辦理過戶手續。當天夜裡因雷擊引起火災,致使該房燒毀。就此,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確的?()
A、該損失應由楊某承擔 B、李某可要求返還購房款
C、該損失應由李某承擔 D、該損失應由李某、楊某共同承擔
20.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哪些機動車在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 )
A、警車 B、消防車 C、救護車 D、工程救險車
二、判斷題(10題每題2分)
1.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屬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
2.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法」不僅包括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國
家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法。( )
3.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3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 )
4.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
5.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
6.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有權放棄監護職責。()
7.國務院有權修改我國的基本法律。()
8.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9.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10.醉酒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
三、簡答題(3題每題8分)
1.刑罰中的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哪些權利?
2.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學校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對其應如何處罰?
3.依據我國《刑法》,何為犯罪?犯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題(1題 16分)
案情:張某在一風景區旅遊,爬到山頂後,見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頂懸崖邊上,目光異樣,即心生疑惑。該女子見有人來,便向懸崖下跳去,張某情急中拉住女子衣服,將女子救上來。張某救人過程中,隨身攜帶的價值2000元的照相機被碰壞,手臂被擦傷;女子的頭也被碰傷,衣服被撕破。張某將女子送到山下醫院,為其支付各種費用500元,並為包紮自己的傷口用去20元。次日,輕生女子的家人趕到醫院,向張某表示感謝。
問題:(第2問4分,其他每問3分)
1、張某與輕生女子之間存在何種民事法律關系?
2、張某的照相機被損壞以及治療自己傷口的費用女子應否償付?為什麼?
3、張某為女子支付的醫療費等費用能否請求女子償付?為什麼?
4、張某能否請求女子給付一定的報酬?為什麼?
5、張某應否賠償女子衣服損失?為什麼?
學校:
姓名:
學號:
密
封
線
如皋市中小學校「少年普法」法律知識競賽題(中學卷)
答題紙
一、不定項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簡答題
1、
2、
3、
四、案例分析題
如皋市中小學校「少年普法」法律知識競賽題(中學卷)
參考答案
一、不定項選擇題
1.BC 2.A 3.B 4.D 5.A 6.AC 7.AB 8.ABCD 9.BCD 10.CD 11.ABD 12.ABCD 13.C 14.AB 15.AB 16.C 17.A 18.D 19.AB 20.ABCD
二、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簡答題
1.答:(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4)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2.答: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3.答案要點:依據我國刑法,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
四、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1、因張某的救助行為使二者之間發生無因管理關系。
2、應當由女子償付,因為此系張某實施管理行為所造成的,而且張某自己沒有過失;答「此系實施無因管理而發生的損失和合理的費用」亦可。
3、能。因為此為張某在管理事務中支出的必要費用。
4、不能。因為無因管理是無償性的。
5、不應賠償。因為此系在緊急情況下無過失造成。
Ⅳ 法律知識競賽隊伍名稱
法學專業的同學,要多自己開動腦筋哦,可以考慮最近的十八大四中全會的熱詞,以及體現法治精神的詞彙。
Ⅳ 在網上參加了知識競賽獲獎了算是國家級證書嗎
在網上參加了知識競賽獲獎了,不一定是國家級證書,要看參加的知識競賽是什麼形式,哪個單位主辦的,是否得到官方的認可。
參加競賽的人為了獲得正確的答案,往往要掌握資料,閱讀有關文章。知識競賽分網路與單科兩種,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
另外還有關於某種商品的知識競賽,這種知識競賽已經成為企業宣傳自己的一種廣告活動。電視知識競賽採取普及知識的形式,大部分人依靠觀看參賽的解答過程來接受知識。電視知識競賽的搶答形式被農村和一些企事業單位吸收,作為普及各種知識的一種形式。
(5)草原法律知識競賽獲獎擴展閱讀:
活動流程
1、賽前准備階段,該階段所要進行的主要工作包括發出通知,明確競賽試題的范圍,明確參賽條件,制定競賽規則。
2、競賽實施階段,主要工作有以下幾次:賽前輔導;組成評委會;布置賽場;領獎工作演練;組織選手參觀賽場;熟悉環境;體驗搶答器和按鈕;競賽,頒獎。
3、布置賽場,知識競賽的現場應包括:主持台,選手台,出題板,計分顯示設備,搶答器,音響設備,錄相設備,電視等。
4、競賽與頒獎,知識競賽的對抗性很強,因而,主持人對調節賽前氣氛擔負主要責任,開賽後,要嚴格按照規則實施,對違反競賽規則的選手及時予以處罰。
Ⅵ 八項規定後法律知識競賽可以發放什麼獎勵
根據工會勞動競賽口徑,在會費獎勵中支付
Ⅶ 法律知識競賽心得體會三百字
例文,可適當修改。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爭當守法好公民在看完"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後,讓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如果要當一個好公民,就要學法、守法、用法、普法,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這次的節目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讓青少年在此次節目中懂得法律的重要性。這次的節目籌備精心,各領導人紛紛到場,觀看比賽,安排比賽,在此表示感謝。此次競賽中,六支代表隊同台競技,各顯神通,為青少年法律知識普及做出榜樣。評委更是專心致志,與選手一同答題,指出錯誤,糾正觀點。現場觀眾興致勃勃,使比賽進行十分順利。題目雖難,但在選手的充分准備下,一一解答。從各方面來看,此次活動影響廣泛,使法律知識快速傳播。比賽中,各代表隊的才華一覽無余,充分體現了我省法律教育的優良傳統。在答題中,使我知道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重新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培養了我對法律的認知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度,觀後感《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觀後感》。由毛澤東主席編纂《憲法》一書,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們青少年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從一九五四《憲法》頒布後,一直至二零零九年,由各種法律出台後,我們的社會井井有條,人們在和諧的是會中發展著,進步著。這一切歸功於法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條法例都銘刻在我們的靈魂上,如果你觸犯法律,就是褻瀆靈魂。法律,維護每個公民的權益,保護社會的和諧安定。法律不是讓一個人遵守,而是要靠大家一起來維護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法律的意義也就在於這三點,法律是國家的象徵,傳承書寫者中華的美德與團結。我國在堅持著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的完善著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是平等的法制促使我們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對社會的影響已在青少年以至全國人民的心裡根深蒂固,如果要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用集體的力量建設國家的繁榮昌盛。法律能使一個人受益終生,它是一個民族的象徵,也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興起。只有遵守法律,才能在這個和諧的社會下生存,不然,你會被和諧趕走,被社會淘汰,這就是法律。法律很嚴厲,但有時也近乎人情。法律很復雜,但只要你做到了,你才會發現那麼簡單。法律是把標尺,衡量我們的對錯,法律時刻刀,幫你修正心中的錯。來吧!讓我們共同遵守法律,當一個遵紀的好公民。
Ⅷ 山東省第二屆中小學法律知識競賽的組織獎發給誰啊,是學校還是個人
發給學校
中小學法律競賽,有很多學校參賽的,組織獎應該發給組織,就是各個學校。
Ⅸ 山東省教育廳第二屆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競賽 獲獎名單~
12月3號已經結束,獲獎名單估計很快就會出來
Ⅹ 法律知識競賽題(答案)
一、選擇題(請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填入括弧內)
1.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於(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A )。
A、人民B、中國共產黨
4.中華人民共和國(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B )尊嚴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於(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B )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B )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A、贍養B、撫養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A、任何組織和個人B、學校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在(A )頒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B ),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A、任何時候B、國家法定節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
A、居民住宅區B、廠礦企業C、中小學校D、商業區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 A)責任。
A、直接B、間接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規定,要把青少年培養成(B )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A、 品德、智力、體質、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15.法律規定:父母、監護人必須保證適齡未成年人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願意上學,(A )就違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監護人
二.判斷題(請在括弧內填入對或錯)
1.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 )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
3.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
4. 違反了校紀,但我沒有違反法律,學校對我沒有辦法進行處理,如果學校對我進行處理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條款,是要求大人的,我們知道了也沒用。(× )
7.當」我」獨自在家時,要鎖好防盜門;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入夜開燈後要拉好窗簾;如果竊賊已進屋,沒有發現」我」時,要迅速躲好,伺機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搶過錢,所以我必須再從他人身上搶回來,這也是一種正當防衛的手段。( ×)
11.同學在公共場交談時,千萬不要將自己家地址、電話號碼等一些具體情況大聲說出來,更不要輕易把家裡的電話號友告訴陌生人。(√ )
12.李剛經常欺負我同學並把我同學打傷,同學讓我幫助解決,我才去打了李剛,這應該說是見義勇為。(× )
13.放學路上遇到有人攔劫,盡量不要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家長。同學們上下學最好結伴一起走。(√ )
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括弧內)
1.父母不讓子女上學,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監護人的義務有(監護義務)和( 撫養義務)兩項。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
4.為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例如(營業性舞廳)、(歌廳 )等場所。
5.每年6月26曰,是國際(禁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