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管理的法律責任通常分為
❶ 消防安全責任人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消防安全責任人是對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的人。一般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政府主要負責人為轄區消防安全責任人。
相關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和上級有關指示、規定;
二、向上一級防火安全責任人負責,做好本崗位的防火工作;
三、落實防火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
四、及時發現、整改消防問題、火險隱患;
五、學習消防知識,提高防火,滅火技能,做到「五知」「三會」(知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知本崗位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知本單位的防火責任人及消防專干或兼干,知火警電話「 119 」,知滅火基本方法措施。會報火警,會使用各種滅火器材,會組織人員疏散);
六、下班時切斷電源,關好窗戶、水龍頭,鎖好門,防止火災、水災事故的發生。
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或者違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為,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理。
❷ 消防法規可分為 ( )( )( )三類
消防法規是消防行政執法人員和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必須遵循的有關消防工作的行為規范的總稱。消防法規按照法律效率等級劃分,可分為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其中法規、規章又分為全國和地方性兩種)和特定的規范性文件等四類;按照具體內容,消防法規可劃分為消防基本法規、消防行政管理法規、消防技術規范(標准)等三類。
❸ 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第一章總則第二來條消防工作實行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每個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第二章火災預防第三章消防組織第四章火災撲救。第三十七條任何人發現火警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講清起火地點、單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給報警人員提供方便,不收費用。郵電部門應當優先傳遞火警、火災信息,不得延誤。
❹ 消防管理的法律責任通常分為哪兩種
3.1.1 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民事責任歸責的基本原則,多使用方建築某一方因主觀過錯侵害其他方消防安全合法權益的,理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管理方因過錯造成公共消防設施的毀損,雖然公共消防設施所有權歸屬於全體產權人,但其維修責任必須由管理方即過錯方承擔。當各方都存在不當行為,導致特定消防事件發生,而造成整體消防安全權益受到侵害,也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按過錯大小在各方之間分配損害。如某幾個使用方使用不當,加之管理方維護保養不當,多方面因素造成公共消防設施損壞的,不應由管理方單獨承擔責任,而應當按各方在其中的過錯責任大小合理分攤責任。
3.1.2 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原則其責任分配的依據既不是行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公平。在實踐中,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應當注意:當事人各方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是適用公平責任的前提條件。如因消防設施設備的正常老化損壞或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維修整改責任,就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原則,由各產權或管理方按權屬的大小公平分擔。
3.1.3 責任自負原則。
責任自負原則指行為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責任自負原則其主要涵義包括:
(1)違法行為人應該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無責任人受到法律保護。責任自負原則在此是指多使用方建築中各使用方在其使用區域內負有全面的消防安全責任,全權管理,自負其責,通俗而言,就是"誰經營誰負責".如各使用方在自有區域內消防設施的損壞,由使用方自行承擔維修責任,由此產生的消防法律後果由使用方單獨承擔,不與管理方或其他區域使用方產生直接的法律關系。
❺ 消防安全管理中心消防安全責任人通常分為什麼
法人單位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該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單位的消防安全負責。
❻ 消防法律法規有哪些
1、消防法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分為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消防法》正在修訂之中。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地方性消防法規。除國家立法以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消防法》的原則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數頒布了地方性消防法規。
3、部門規章。公安部先後頒布了與《消防法》相配套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
4、消防技術標准。全國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接受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即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設九個分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審查各類消防技術標准草案。消防技術標准經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後,報送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或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批准,作為國家標准(GB)或行業標准(GA)公布施行。現已頒布施行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達250多項。
(6)消防管理的法律責任通常分為擴展閱讀:
消防基本任務:
(1)控制、消除發生火災、爆炸的一切不安全條件和因素;
(2)限制、消除火災、爆炸蔓延、擴大的條件和因素;
(3)保證有足夠的安全口和通道,以便人員逃生和物資疏散;
(4)徹底查清火災、爆炸原因,做到「三不放過」。即原因不明不放過。事故責任以及群眾未受到教育不放過,防範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❼ 消防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消防的法律法規有如下幾種:
1、《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國家標准《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編寫,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
2、《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由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對《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進行了修訂。
3、《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國家標准《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學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局部修訂,已經有關部門會審。
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的防雷設計。不適用於天線塔、共用天線電視接收系統、油罐、化工戶外裝置的防雷設計。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7)消防管理的法律責任通常分為擴展閱讀:
新消防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單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 單位應當遵守消防法律、法規、規章(以下統稱消防法規),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履行消防安全職責,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條 法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第五條 單位應當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逐級和崗位消防安職責,確定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
獎懲:
第四十五條 單位應當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內部檢查、考核、評比內容。對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部門(班組)和個人,單位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對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或者違反單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為,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理。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❽ 消防的法律法規
我國已經頒布施行消防法律、規章20餘部,國家消防規范、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余部,地方性消防法規60餘部,初步形成了以《消防法》為基本法律,以消防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以及地方性消防法規相配套的消防法規體系。
1、消防法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分為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消防法》正在修訂之中。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地方性消防法規。除國家立法以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消防法》的原則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數頒布了地方性消防法規。
3、部門規章。公安部先後頒布了與《消防法》相配套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
4、消防技術標准。全國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接受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即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設九個分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審查各類消防技術標准草案。消防技術標准經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後,報送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或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批准,作為國家標准(GB)或行業標准(GA)公布施行。現已頒布施行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達250多項。
註:九個分委員會為:①術語、符號、標記和分類;②固定滅火系統;③滅火劑;④消防車、泵;⑤消防器具、配件;⑥火災報警系統和電氣防火、消防通訊;⑦防火材料;⑧建築構件耐火性能;⑨消防管理。
工程建設類消防技術標准主要由公安部消防局組織制定,經建設部批准後,作為國家標准(GB),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施行。其中重要的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另外,還有由公安部消防局與有關方面共同制訂的如《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等許多專項設計規范。
❾ 消防安全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第二條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每個單位和個人都專必須遵守屬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第二章火災預防第三章消防組織第四章火災撲救。第三十七條任何人發現火警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講清起火地點、單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給報警人員提供方便,不收費用。郵電部門應當優先傳遞火警、火災信息,不得延誤。第五章消防監督第四十七條公安部,省、自治區、
❿ 消防法規的通常分類
按照國家法律體系及消防法規服務對象、法律義務、作用,我國消防法版規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權消防基本法:一是消防行政法規;二是消防技術法規。
1.我國的消防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下簡稱《消防法》)於1998年1月29日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農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9月1日施行。該法分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
2.我國的消防行政法規
消防行政法規規定了消防管理活動的基本原則、程序和方法。如《關於城市消防管理的規定》、《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分、《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這些行政法規,對於建立消防管理程序化、規范化和協調消防管理機關與社會上各方面的關系,推動消防事業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3.我國的消防技術法
消防技術法規是用於調整人與自然、科學、技術的關系如《建築設計防火規范》、《氧氣站設計規范》、《城市煤氣設計規范等。
除了上述三類法規外,各省、市、自治區結合本地以的實際情況,還制定頒發了一些地方性的規定、規則、辦法。這些規章和管理措施,都為防火監督管理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