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農村民事法律責任

農村民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8 06:12:32

① 農村土地侵佔民事訴訟起訴問題

來對於你這個問題,首先應自找到村幹部,讓村幹部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再找鄉鎮上的分管你們這村的幹部進行處理,這種土地的侵佔問題,一般在基層就能解決,但是如果找上述2個地方都還沒解決好的話,你就只有再找土地管理局了,還有就是提起訴訟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 第五十一條 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對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所以,對你這案子,如果對方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你們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得提供相關證據證明這土地原本就是屬於你家的.

② 農村民事小糾紛,誰來幫我解答

要看具體情況,這些樹根是不是已經影響了你家的作物種植,如果確實嚴重影版響到你家對此土權地的耕種和作物產量的話,你完全可以與樹的主人協商排除影響,也可以給以適當的補償,或者將樹處理掉的。
解決辦法:
具體以什麼方法解決此問題,首先由你們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請求村委會幫調解解決,如果不願調解或調解不成也可以向法院起訴,由法院判決。

對補充提問的回答: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另外:《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也規定「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方便按照有利生產、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是有違法行為。它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必須在法律上有具體明確的規定;二是具有國家強制性,只有國家法定機關才有權確定和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和實施法律制裁的機關手段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

【土地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而必須承擔的責任。承擔土地法律責任的前提是行為人具有土地違法行為。土地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土地行政法律責任、土地民事法律責任和土地刑事法律責任。

【土地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土地法律法規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有過錯的不合法行為。土地違法行為的客體是土地管理法所保護的土地資源;土地違法行為的主體是指實施了土地違法行為的個人或組織,包括:自然人、法人、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土地違法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在行為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土地違法行為包括: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犯罪。

【土地違法行政責任】是指實施違反土地法律規范的行為者依法接受行政制裁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土地行政處罰】土地行政處罰是指政府土地管理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對於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的行政制裁。

【土地行政處分】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所屬工作人員及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而採取的強制性制裁措施。土地行政處分是指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國家有關規定,不構成犯罪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由上級機關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形式的有關處分。

【刑事法律責任】是指依照刑法的規定,行為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為而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特點是:①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的行為觸犯了刑法構成犯罪;②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有關刑事責任的規定;③追究刑事責任要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法律責任】是指違反法律規定,將土地權利完全或部分地轉移給他人的行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規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非法所得50%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法律責任】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破壞耕地種植條件的法律責任】主要是指違反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行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對於破壞耕地的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耕地開墾費的二倍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法律責任】是指對於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拒不履行復墾義務的行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可以處以耕地復墾費的二倍以下罰款。

【非法佔用土地的法律責任】其表現形式主要有: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的行為;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非不佔用土地的行為;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的行為;非法批准徵用、使用的土地,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等。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規定,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農村村民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一是農村村民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二是農村村民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三是農村村民建住宅的面積超過了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農村村民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非法批地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沒有批准權的單位或者個人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二是雖然有批准權,但是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三是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四是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佔用、徵用土地的。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應當收回,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非法批准徵用、使用土地,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非法侵佔、挪用征地費的法律責任】非法侵佔征地費,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及農民個人所有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據為己有的行為;非法挪用征地費,是指單位或個人將被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挪作他用,以謀取利益的行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九條規定,侵佔、挪用被徵用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拒不交還土地的法律責任】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條規定,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罰款。

【非法轉讓集體土地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一是將農民集體的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單位或個人進行非農業建設的;二是將農民集體的土地使用權有償或無償轉讓給單位或個人進行非農業建設的;三是將農民集體的土地使用權出租給單位或個人進行非農業建設的。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非法所得額的5%以上20%以下的罰款。

【不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兩種:一是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發生變動後,當事人不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二是土地的用途發生變動後,當事人不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二條規定,不依照規定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

④ 民事訴訟法起訴村委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涉及集體林木轉讓而引起的糾紛,有關權利主體可以兩種方式提起訴訟。
(1)村民小組是集體經濟組織,以其名義起訴,應以小組長作為負責人提起,這樣,便於組織、召集村民商定相關事項。但村民小組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者的代表。一方面,作為訴訟主體的原告既不是糾紛爭議標的的實際權利者,也沒有得到實際權利者即集體成員的明確授權,提起訴訟的主體無法真正表達作為原告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另一方面,村民也沒有機會以原告的身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造成訴訟主體虛位的狀況,不利於案件的審理。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立他字第23號批復的規定,以村民小組作為訴訟主體,應以小組長作為主要負責人提起。
(2)以半數以上的村民作為原告提起訴訟,應由本村18周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參加,或者由本村2/3以上戶的代表參加推選訴訟代表人進行訴訟。這樣,有利於查清發包方與承包方是否存在共同侵權,便於劃分發包方與承包方的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履行民主議定程序,即由本村18周歲以上村民的過半數參加,或者由本村2/3以上的戶的代表參加進行表決。

⑤ 民事糾紛---農村抬錢一案

把村裡人欠來王玉君的錢源轉到你的名下合情合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三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⑥ 發包方對哪些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

對這一問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四條作了明確規定,即發包方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二)在承包期內違反本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具體內容是: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九條規定,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十四條規定,發包方應當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預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第十六規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在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收回、調整承包地。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第二十七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第三十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在承包期內,收回、調整承包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三)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願,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是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三十四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四)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而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發包方應當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第三十五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發包方違反這一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六)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發包方違反這一規定,就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七)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三十條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發包方違反這些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

發包方違反法律規定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在實際生活中較為復雜,上述列舉的七項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具體違法行為,是根據目前了解和掌握的情況規定的,只是其中較為常見的行為,本項作為兜底性規定,將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包括進來,能夠更好地保護承包方的合法權益。

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承包方,要求實施違法行為的發包方承擔民事責任的請求,既可以直接向發包方提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土地承包法規定的仲裁機構提出,這些內容農村土承包法的其他條文作了具體規定。

⑦ 農村的民事糾紛可以找哪個政府部門處理

農村的民事糾紛可以找當地土地部門或當地司法所處理。

司法專所,在基層政法屬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基層政法組織機構之一,它與公安派出所、法庭共同構成我國鄉鎮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7)農村民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涉及民事糾紛,如果當事人之間無法協商解決的,可以選擇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參考資料:網路-民事糾紛

⑧ 農村民事糾紛案例,律師或懂法律的進~在線等,謝謝~

民事案件誰主張最舉證!你們都不承認,看他把天收下了!
都不承認!都不承認都不承認

熱點內容
鄭州通行條例 發布:2025-05-17 07:53:02 瀏覽:249
18年10月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7 07:52:59 瀏覽:111
柴油庫管理法規 發布:2025-05-17 07:24:39 瀏覽:746
鄭州金鑫律師 發布:2025-05-17 07:18:53 瀏覽:403
南召法院 發布:2025-05-17 07:18:21 瀏覽:1
真相邊緣下社會與法 發布:2025-05-17 07:08:14 瀏覽:71
法的本質社會控制說看法 發布:2025-05-17 07:00:30 瀏覽:951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7 06:54:37 瀏覽:561
東莞市厚街人民法庭 發布:2025-05-17 06:50:12 瀏覽:923
我國誰在立法 發布:2025-05-17 06:48:06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