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告公安不履行法律責任的案例

告公安不履行法律責任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5-17 00:30:53

❶ 如何追究警察的野蠻執法的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可以向上級人民檢察院和行政監察機關的舉報,造成經濟損失的要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

第二十二條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

(三)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

(四)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

(五)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

(六)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

(七)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八)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

(九)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

(十一)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

(十二)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第四十九條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1)告公安不履行法律責任的案例擴展閱讀:

警察野蠻執法案例:

遼寧省沈陽市公安局鐵西分局四名民警在河南伊川縣執法時,並未出示任何證件和手續先將當事人毆打一頓,最後發現抓錯人了。現在,被打者受傷住院,涉事的四名民警接受調查,一個小烏龍釀出了不小的風波。

在這次執法中,警方存在很多問題,首當其沖的是打人。法律允許警方可以採取強制手段,但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強制手段以制服為目的,而不應該以傷人為目的,暴力導致的結果常常是血的教訓。

其次是未亮明身份,賈某的不配合與挨打有關,也與警方未亮明身份有關。突然被4名陌生男子包圍毆打,一個正常的人都會將反抗或者逃避當成第一選擇,遇到性情溫順的,還能控制,可如果遇到的是脾氣剛烈、火爆的人,就很容易讓事態失控升級。

最無法容忍的是當著5歲孩子的面實施暴力行為。文明的執法不僅體現在嚴格依法辦事上,也體現在細節的處理和對人道精神的遵守上。4名警察抓捕一名罪犯,如果不是極端情況,他們有足夠的機會避開孩子。在5歲孩子面前用一些極端方式會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植入暴力和恐懼的種子。

由認錯人開始,這其後的一連串錯誤原本是件很容易避免的事,如果民警執法時亮明身份,如果民警在抓人前先核實一下賈某的身份、多聽聽賈某的辯解,文明一點再文明一點,慎重一點再慎重一點,賈某的真實身份並不難確認,錯誤早在事發之初就被制止了,可是這個世界並不存在那麼多「如果」,這也正是每次執法都必須按照程序和法律辦事的原因。

程序有時候會讓事情變得繁瑣,但嚴格按程序辦事無疑是減少錯誤發生概率的好辦法。在執法過程中,涉事民警有數次機會糾正自己的錯誤,可是都被他們武斷草率的行為葬送了。某種程度上說,正是涉事民警自己毀掉了改正錯誤的機會,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跳了下去。

顯然,體現在行為中的是一連串的「失誤」,根植於內心的還是並未把規則當回事,也沒有把公民人身權利當回事。這種傲慢、蠻橫的態度不僅體現在事前、事中的膽大妄為,也體現在事後的輕描淡寫上。

抓了人又打了,發現錯誤以後一句「抓錯了」就想不了了之,送醫院檢查一下這種最基本的補救措施被直接略過。受害者及家人攔住幾名警察,選擇報警以後,涉事警察又想一走了之,他們腦海里還存在特權和例外的幻想。種種不專業不職業、甚至是違法的行為,都說明文明執法需要更強有力的約束。

公安部門反復強調要文明執法,接受群眾的監督。當地應該反思,為什麼這樣的政令沒能引起重視。對於這種漠視規則的行為,最好的辦法是在處罰中體現對人的尊重、對權利的尊重、對法律的敬畏。該道歉的道歉,該賠償的賠償,該追究法律責任的追究法律責任。

❷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典型案例

沈甲、葉甲等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一審刑事判決書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法
刑事判決書
(2012)金東刑初字第301號
公訴機關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沈甲,男,1980年11月7日出生,漢族,文化程度大學,原系蘭溪市人民法院永昌法庭助理審判員,後調任蘭溪市香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因本案於2012年3月26日被蘭溪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同年4月9日被依法逮捕。
辯護人張某某,浙江某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葉甲,男,1976年10月2日出生,漢族,文化程度大學,原系浙江溪源律師事務所律師。因本案於2012年1月18日被蘭溪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2月24日被依法逮捕。
辯護人王某某,某丙律師集團事務所律師。
辯護人倪某某,浙江某乙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姜甲,男,1984年12月11日出生,漢族,文化程度初中,原系蘭溪市永昌鎮雅宏建材廠負責人。因本案於2011年11月30日被蘭溪市公安局取保候審。
被告人包某某,男,1980年2月6日出生,漢族,文化程度大學,無業。因本案於2011年12月1日被蘭溪市公安局取保候審。
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檢察院以金東檢刑訴字(2012)263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沈甲、葉甲、姜甲、包某某民事枉法裁判罪一案,於2012年9月29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12年10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鄭玲出庭支持公訴。上述被告人及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現已審理終結。
公訴機關指控:2009年12月,被告人姜甲為保住其經營的蘭溪市永昌鎮雅宏建材廠已被查封的資產,通過被告人葉甲從被告人沈甲得到相關咨詢及具體操作方法。被告人葉甲要沈甲如案件起訴由沈甲親自辦理,並告知該案債務大部分是虛假的,許諾事成後給予好處。之後由葉甲夥同姜甲、包某某,將姜甲向包某某借款由100多萬元虛增到500萬元,並由葉甲起草了500萬元的借款抵押協議,沈甲也對相關情況進行了指導和點撥。葉甲又提供申請解除該廠財產保全申請書並通過沈甲予以解除查封。為此被告人葉甲、姜甲、包某某向有關部門辦理500萬元借款抵押手續。期間被告人葉甲、姜甲、包某某多次宴請沈甲,並由姜甲給予沈甲購車款2萬元及價值2000餘元的汽車裝潢。之後還在永昌法庭四被告人共同商量對策。該虛假借款案於2010年6月,在嚴重違反程序下進行開庭,且違背事實進行判決。因他人懷疑申訴,最終案發。案發後被告人姜甲、包某某到檢察機關投案自首。葉甲於2010年7月26日收到沈甲退還2萬元購車款後卻未歸還姜甲。
以上事實有書證、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搜查筆錄及偵破經過等。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沈甲與被告人葉甲、姜甲、包某某共同實施民事枉法裁判,情節嚴重,四被告人應當以民事枉法裁判罪追究刑事責任。其中被告人姜甲、包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系從犯,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綜上提請本院依法判處。
被告人沈甲對起訴書指控其犯罪無異議,但認為被告人葉甲沒有向其許諾事成給予好處,當時他們講真正的債務有三百多萬元。
被告人葉甲對起訴書指控其犯罪無異議,但認為沈甲退還的2萬元的購車款事後其已給還姜甲。
被告人姜甲對起訴書指控無異議,認為虛增借款是葉甲提出來。
被告人包某某對起訴書指控無異議,認為其參與主要想保住自己對姜甲的債權。
被告人沈甲的辯護人提出,葉甲沒有對沈甲講過債務大部分是虛假,並許諾給予好處;事後也沒有在沈甲辦公室共同商量對策;沈甲由於主觀上認識錯誤,認為是他們自己搞虛假與己無關;在具體操作中葉甲起主要作用;本案沒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沈甲認罪態度較好,系初犯,綜上請求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
被告人葉甲的辯護人提出,葉甲不是本案的起意者;不是葉甲許諾給沈甲好處,應該是姜甲;2萬元葉甲已退還姜甲;指控共同商量對策不事實;本案認定姜甲、包某某系民事枉法裁判罪共犯沒有依據,因他倆沒有參與裁判當中,起訴書認定他倆從犯,無形中提高了葉甲的作用量刑;事後葉甲抽回委託書資料,也有「剎車」心裡;本案定罪是情節嚴重,但實際最終結果社會危害性已減小,案發後認罪態度也較好,有悔罪表現,請求從輕處罰並適用緩刑。
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姜甲從他人轉讓得到蘭溪市永昌鎮雅宏建材廠(以下簡稱雅宏建材廠)資產,因該廠及姜甲本人債務較多,姜甲為達到保住該廠的資產,於2009年底通過被告人葉甲向被告人沈甲得到了相關咨詢即所謂抵押優先受償權。期間被告人葉甲、姜甲、包某某多次宴請沈甲,葉甲、姜甲還要沈甲到時案件起訴予以關照並會有「好處」的。同時在被告人葉甲指使下,姜甲通過自己的好朋友也是自己的債權人即被告人包某某,策劃使雙方原有本息計100多萬元的債權債務虛增擴大至500萬元,爾後由葉甲起草了500萬元的借款抵押協議書,被告人沈甲從中也給予了指點。因雅宏建材廠財產已被債權人葉乙、何某起訴查封(已由沈甲審結),被告人葉甲利用自己曾是葉乙、何某訴訟時的特別授權代理人,冒簽葉乙、何某名字要求解除查封的申請書提供給沈甲。為此被告人沈甲於2010年1月25日到有關部門解除了雅宏建材廠的土地使用權及房產的查封。被告人葉甲也隨即陪同被告人姜甲、包某某到有關部門申辦500萬元借款抵押事項,以便能得到優先受償權。
2010年3月1日,因沈乙向蘭溪市人民法院起訴被告人姜甲歸還借款90萬元,並查封了雅宏建材廠的財產。為此,被告人葉甲即作為包某某的訴訟代理人將該虛增借款標的500萬元也起訴到蘭溪市人民法院永昌法庭。沈甲因自己買汽車缺款,通過葉甲由姜甲代支付了2萬元購車款及給予2000餘元價值的汽車裝潢。被告人沈甲接到庭里分案後,與同夥搞形式上調查和開庭,並於2010年6月對該「500萬元借款抵押優先受償權」予以確認判決。因沈乙懷疑該案有假,為了掩蓋,被告人葉甲夥同沈甲及姜甲、包某某,對案卷有關代理委託材料抽離及程序材料簽字等進行了變更。被告人沈甲也於2010年7月26日,將2萬元購車款匯給葉甲予以退還,而被告人葉甲卻沒有返還姜甲。
被告人包某某於同年7月底向蘭溪市人民法院對該案申請了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因沈乙向蘭溪市人民檢察院申訴,最終案發。案發後被告人姜甲到蘭溪市檢察院投案自首;被告人包某某到蘭溪市公安局投案自首。
蘭溪市公安局扣押了被告人葉甲人民幣20700元。被告人沈甲向本院退出2000元的汽車裝潢費。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如下:1、被告人沈甲、葉甲、姜甲、包某某的供述和辯解,其中在偵查階段葉甲、姜甲均交待到對沈甲講過事成會有好處,包某某也證實姜甲講過。姜甲還交待,不知沈甲已將2萬元退給葉甲,葉甲也沒有退還我,而葉甲交待2010年10月姜甲向其借5萬元。2、書證借款抵押協議、民事起訴狀、委託代理合同、民事判決書、裁定書等。3、證人沈乙、姜乙、葉乙、何某、尹某等人的證言。4、勘查筆錄、刻錄光碟、扣押清單;5、四被告人身份材料及偵破經過等。
本院認為,被告人沈甲身為司法工作人員,在民事審判活動中,徇私利,故意違背事實、違反法定程序進行枉法裁判,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被告人葉甲、姜甲、包某某雖不是司法工作人員,但與司法工作人員通謀,共同實施參與民事枉法裁判,應按共同犯罪論處,均已構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其中被告人姜甲、包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系從犯,且案發後投案自首,本院將給予從輕處罰。公訴機關指控成立,本院依法予以支持。根據證據,被告人沈甲及其辯護人認為「沒有許諾好處費」不成立;被告人葉甲及其辯護人認為2萬元葉甲已退還姜甲也不成立。本院將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情節、認罪態度酌情量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二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沈甲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2年3月26日起至2014年9月25日止)。
被告人葉甲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2年1月18日起至2014年5月17日止)。
被告人姜甲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被告人包某某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被告人葉甲收到沈甲退還的2萬元贓款依法予以追繳並予以沒收,由蘭溪市公安局在葉甲的扣押款中上繳國庫;被告人沈甲退出的2000元贓款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直接向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公安機關行使的是偵查權而非行政權,所以公安機關的行為屬回於廣義的司法行為答。對此行為的合法性公民不能起訴,對於公安機關的扣押貨物的行為,當事人可以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向公安機關提出國家賠償請求。
2.行政訴訟法解釋規定原告應當對起訴行政機關的不作為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所以法院的判決並無錯誤。

熱點內容
社會決定法還是法決定社會 發布:2025-05-17 06:39:41 瀏覽:301
法院代收租金 發布:2025-05-17 06:39:07 瀏覽:444
交通法規新規定2016 發布:2025-05-17 06:33:29 瀏覽:203
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節 發布:2025-05-17 06:33:24 瀏覽:303
商法總論期末考試重點 發布:2025-05-17 06:33:19 瀏覽:635
道德觀老子 發布:2025-05-17 06:31:50 瀏覽:87
法學會章程 發布:2025-05-17 06:23:59 瀏覽:753
社會保障一法一條例貫徹落實情況 發布:2025-05-17 06:23:15 瀏覽:46
2019年9月1日實施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06:20:02 瀏覽:601
法律知識大全網 發布:2025-05-17 06:07:54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