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義務與道德責任
『壹』 法律和道德的關系,如圖
答案選擇A。理由如下:首先,法律條款和道德要求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C、D兩項只能從調整范圍方面去理解,道德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並不斷發展至今,其調整范圍非常地廣泛。而法律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工具,相對調整的范圍較小。單純從調整范圍大小論,C直接排除掉,D是不二的選擇,但是題目考查的是二者的關系,就要做到回答相對全面,所以我們不能選擇D。我們知道,道德與法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B表達的是並列不相乾的關系,所以B也排除去掉。其次,從國家法律創制的兩種基本方式可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從社會上現存的道德規范中,選擇一部分復合要求的內容,通過「認可」的方式,使之上升為國家強制性的法律,這樣法律與道德就存在交集了;對於社會形勢發展需要,但社會道德規范中不存在的內容方面,國家則是通過「制定」的方式產生法律,屬於「制定」的法律條款,自然道德是無法包括的。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的關系,A最能說明問題,有聯系也有區別。A包含的信息更完整全面,有些義務既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定義務,比如孝敬父母,但生活中的事情存在合情不合法的現象,如父母打淘氣的孩子、父母親手殺死作惡多端、為害鄉鄰的子女等,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從道德上講,為人父母的做法合情合理,但不合法!題目不僅僅是問道德與法律的調整范圍的大小比較。我的解釋也不是那麼專業,但希望有助於答案選擇的理解吧。
『貳』 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有哪些呀
義務—— 指每個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 法定義務—— 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如:九年義務教育、贍養父母、撫養子女、依法納稅、愛護公共財物 道德義務—— 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願的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 如: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尊老愛幼、熱心助人。。。。。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自覺履行道德義務的意義:有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叄』 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有什麼不同
1、涉及范疇不同
法律義務是實現於法律關系中所產生的,而道德義務則是從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
2、叢肆內容不同
法律義務是社會成員們和國家為了防止侵害、而通過表現著自己的預約性意見的行為規則、向實踐中的行為主體提出的、易於設的條件得到實現為前提的、關於做或不做某種行為的要求。
道德義務包括對他人和對社會兩茄鄭桐大類:前者是對自己的家庭、親屬、朋友、同事等應盡的責任,後者是對祖國、民族、集體等應盡的責任。是人們基於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理解,在內心信念的引導下自覺履行的責任。
3、所受約束不同
法律義務主要依靠外在的強制力發生作用,拒絕盡這種義務顫坦,會受到相應的紀律或法律的追究。
道德義務雖然也受外在的社會輿論的約束,但主要靠人們內心自覺的信念。
『肆』 公民如何承擔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
^1、道德來責任:就是自己源的良心受到拷問,讓自己的內心「很受傷」^-^,這個需求公民自己素質高啊。
2、法律責任:就是自己的良心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自己被國家暴力機關(公、檢、法)找上門。承擔法律責任是「身不由已」@@
『伍』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區別和聯系要是初
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密切聯系,有些道德義務已成為法定義務;兩者又有區別:法專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屬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願來履行。
『陸』 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一、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的區別是什麼
1、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的區別是如下:
(1)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
(2)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願來履行。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三十七條
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凱頃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第一百二十一條
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二、公民的法定義務有什麼
1、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2、遵守憲法和薯培法律,保守盯手陸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維護祖國安全、營譽和利益;
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依法納稅。
『柒』 責任和義務的區別
責任與義務的區別是義務更嚴格些。
1、責任:分內應做的事盡責任;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因而應當承擔的過失,追究責任;
2、義務: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道德上應盡的責任,我們有義務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不要報酬的義務勞動、義務演出;補充:責任的主觀色彩更重,義務更加是一種客觀上的要求。
法律上的義務和責任是什麼
1、義務是指法律義務,它與法律權利是相對應的概念。權利和義務是一切法律規范都必須具有的核心內容:法律規范運轉的整個過程,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法律評價等都離不開權利和義務。法律上的義務指:人們必須實施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尺度;
2、法律責任指人們由於違反法律、違反約定、或雖然沒有違反法律和約定但法律有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後果。其特點是承擔法律上的責任是依據是法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反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七條
義務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
『捌』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區別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區別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系。二者有密切聯系。法定義務分為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就是說法定義務包括道德義務。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區別:法定義務是指法定合同義務,是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產生的而非由當事人約定的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法定義務必須履行。所謂道德義務,可以拆分成兩個詞語:「道德」與「義務」。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和規范自己的一種行為准則。而義務就是個人對他人、集體和社會應盡的道德責任。
『玖』 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有什麼不同
1、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范疇不同。法律義務產生於法律關系,強調的是法律對個體行為的規范和約束;而道德義務則源於社會關系,更多關注的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應有責任與行為准則。
2、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內容有所區別。法律義務通常是通過法律文本明確規定的,要求人們必須或不得進行某種行為,以確保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道德義務則基於個人的道德判斷和內在信念,涉及對家庭、社會、國家等多方面的責任,強調個人在道德層面的自覺行為。
3、法律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執行和約束力不同。法律義務的履行依靠法律制度和國家機器的強制力為後盾,違反法律義務會受到法律制裁。相對而言,道德義務的履行更多依賴於社會輿論和個人良知,雖然也受外在社會約束,但其主要動力是個體內在的道德信念和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