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追究法律責任
Ⅰ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 正確的說法是什麼
一、保留追究法律責任 正確的說法是什麼
1、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二、保留遺產的條件是什麼
1、必須屬於法定繼承人范圍之內。即應當屬於遺囑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由於法定繼承人有順序上的限制,因此屬於法定繼承人范圍的人並不一定取得繼承權。只有取得繼承權的遺囑人才有義務在符合法定條件時為其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也就是說,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時,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無法享受遺囑應當為其「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的權利,在此時只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或喪失繼承權時,第二順序繼承人員才有該權利。
2、法定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所謂缺乏勞動能力,是指在被繼承人死亡時,該法定繼承人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勞動的能力,不能憑其勞動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
3、法定繼承人沒有生活來源。所謂「沒有生活來源」是指不能從社會或其他個人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不能維持個人最低物質生活水平。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該公民才享有為其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權利。
Ⅱ 保留追究法律責任,正確的說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的意思是:沒有放棄追究責任的權利。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Ⅲ 法律責任分為哪三種
【法律分析】:根據法律規定,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虛或族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差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團州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Ⅳ 什麼叫追究法律責任
觸犯到了刑事責任,治安法等需要追究。
追究是會被判刑。
Ⅳ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誰的法律責任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的主體主要包括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人、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單位及其負責人,以及未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
一、安全生產事故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事故責任人是指在安全生產事故中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員,包括事故現場的負責人、操作人員等。依照《安全生產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對於安全生產事故責任人,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具體追究何種責任,應根據事故的性質、後果以及責任人的過錯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二、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單位及其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單位是指對安全生產負有管理職責的單位,包括生產經營單位、項目建設單位等。其負責人則是指對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有直接管理職責的人員。當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應依法追究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單位及其負責人的法律責任。依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對於未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或履行職責不當的單位和負責人,應給予行政處罰,如罰款、吊銷執照等;構成犯罪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三、未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監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於未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的主體涵蓋了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人、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單位及其負責人,以及未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通過依法追究這些主體的法律責任,可以有效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九十二條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給予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百零九條規定: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對負有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等責任外,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五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一千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
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Ⅵ 追究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追究法律責任的意思是沒有放棄追究責任的權利。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追究法律責任,具體而言即追究相應法律關系中違反法律義務的一方的責任。根據法律責任的分類的不同,追究方式也會不同,亦可公訴,還有仲裁或調解,或和解。這些都是追究法律責任的方式。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Ⅶ 追究法律責任和按法律規定處理之間的區別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點: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由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法律責任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違憲法律責任。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包括:個人負責,不株連原則;重在教育原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原則。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所以兩者之間的區別,前者是主動的,後者是自然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