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不當庭宣判

法院不當庭宣判

發布時間: 2021-01-30 22:11:23

法院開庭,但是法官沒有當庭宣判,判決書也遲遲沒有收到,請問應該找誰

在審理過程中,法官會讓被告填寫具有法律效力的地址送達確認書。一般若被告不領判決書,法院會郵寄送達,如果遲遲沒有收到判決書,那一般是法院還沒有宣判,具體情況可以聯系主辦法官進行咨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② 民事訴訟開庭後,如果沒有當庭宣判,是不是就會不開庭直接寄送判決書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如上可以看出按法律規定無論何種宣判都要開庭

但在司法實踐中有兩種情況

1、雙方當事人均已到庭參加訴訟,判決書經一定程序確定後,經電話或口頭傳喚,當事人拒不到庭領取判決書,通過特快專遞將判決書郵寄送達給未到庭當事人。

2、被告或經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情況下,法院依法缺席審理案件後,將庭後確定的判決書郵寄送達給被告。
上述兩種情形均系未經公開宣判程序而以送達代宣判。

(2)法院不當庭宣判擴展閱讀

當庭宣判的條件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後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後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當庭宣判的原則

合議庭、獨任審判員適用當庭宣判的方式,應依照民事訴論程序審理案件,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把庭審作為審判活動的中心環節,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確實通過公開開庭調查、舉證、質證、認證、辯論等一系列庭審活動,

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訴訟證據、是非責任、適用法律的依據等,然後全面客觀地進行評議,依法當庭作出判決。

因此,只有堅持先審後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後審、先判後審、先入為主的庭審走過場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堅持先審後判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法院執法公正的形象。

③ 法院為什麼不直接當庭宣判,只說繼續取保候審

法院判決是要法庭調查以後,是要在一定程序以後才可以判刑的。

④ 如果不能當庭宣判,大概什麼時候能宣判

審理是一抄個過程,而判決是一個結果.審判則是與審理差不多意思的一個過程.

帶有缺席字樣的,都是一個類似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都是在被告缺席(或是原告缺席,但是情況比較少)的情況下進行法律程序的不同結果.

現在法院當席宣判的已經很少很少了,大都是結束審理後一段時間才有結果.很多情況下是庭審之前判決就已經出來了....而判決書法官有時候會讓實習生寫,因此判決也就難以當庭下.判決的時間應該算在民事訴訟的總時間里的,民事訴訟的總時間是6個月,法律規定特殊情況可以延長.

實踐中延長的不知道多少.辦事效率並不高.而判決往往是當事人催就快,不催就慢.....審理和審判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就是審判還有一個判決的意思在裡面.兩個時間限制是一樣的,就是民事訴訟的總時間.剛才說的,6個月.

咳,判決書很難等的。往往是6月拿判決,判決書上寫的時間卻是5月或4月....不管是我代理案子還是在法院實習這種事情都見多了....所以LZ不要著急,多到法院催催吧.....

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很亂....不好意思,有問題就補充吧....

⑤ 開庭 沒當庭宣判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後果很嚴重啊

不是,是有影響,

一種觀點認為: 當庭宣判更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持此意見的學者認為,當庭宣判可以使法官做出的判決更接近案件事實。

另一種觀點認為: 擇日宣判更能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

在司法審判中,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在實踐中,過多的擇日宣判導致的一項重要後果是法官不能獨立對案件進行審判。

擇日宣判導致的結果是本該由法官獨立審判的案件卻交由審判委員會討論判決。而審判委員會對於案件的了解都只是來源於整理好的文件和法庭記錄。對於當事人的質證、辯論過程不能夠直接了解,所作出的決定都是依據庭審的匯報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經過整理的。這樣的判決勢必對案件的公正性會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擇日宣判會給法官獨立審判案件帶來負面影響。合議庭對案件不加以分析討論就選擇擇日宣判,將案件交由審判委員會,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審判委員會主要是監督法官判案,而不是參與到案件的判決中。法官審判權難以獨立,司法公正就會受到影響。

(5)法院不當庭宣判擴展閱讀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曾說: 「法律如果沒有輿論的支持幾乎毫無力量。」

國家創建法律的目的是為了讓社會更加安定,而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則是存在不公。而要保證這兩種宣判方式的合理適用,則要加強民眾對法律程序的監督。這就要使公開宣判制度做到實至名歸。

對於公開審判的案件,當庭宣判的允許媒體記者將審判和判決過程發布到網路、電視新聞上。擇日宣判的,庭審結束後,具體說明下次開庭時間,等到判決結束將幾次開庭的庭審過程以及判決過程同時發布。這樣就方便了民眾對於案件整個公開透明的了解。

不能公開審理的案件,將其判決結果公開宣判,並發布到網路上。允許民眾將自己對案件的疑惑評論出來。

⑥ 開庭為什麼沒有當庭宣判

因為一般的民事案件如果適用的普通程序,那麼很少會當庭宣判的,基本上是擇日宣判;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如有些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案件是存在當庭宣判的。這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的,具體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除人民法院認為不宜當庭宣判的以外,應當當庭宣判。因此,只要法庭經過審理認為案件事實清楚,且沒有不宜當庭宣判的情形存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都應當當庭宣判,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也可以當庭宣判。

(6)法院不當庭宣判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簡易程序是相對於普通程序而言的,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所適用的一種獨立的第一審訴訟程序。

簡易程序只適用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簡易程序起訴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傳喚方式簡便。審理實行獨任制,程序簡便。

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不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

(1)起訴時被告一方下落不明的

(2)發回重審和再審的案件

(3)非訴程序

(4)共同訴訟中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的

(5)適用審判監督程序的

(6)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的

(7)第三人起訴請求改變或者撤銷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

(8)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

並且,簡易程序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人民法院同意的可以使用簡易程序,而且當事人不得協議排除適用簡易程序。

⑦ 審理案件時,為什麼法院不當場宣判,而是擇日宣告

審理案件時,為了慎重起見,對於重大案件法院不當場宣判,而是擇日宣告。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法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發布:2025-08-22 01:54:08 瀏覽:253
上海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發布:2025-08-22 01:53:58 瀏覽:187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二維碼 發布:2025-08-22 01:53:08 瀏覽:546
四治法治 發布:2025-08-22 01:48:56 瀏覽:70
准則條例選人用人 發布:2025-08-22 01:48:02 瀏覽:905
黑明星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2 01:35:54 瀏覽:5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地方 發布:2025-08-22 01:24:24 瀏覽:930
刑事訴訟法第82條內容 發布:2025-08-22 01:10:27 瀏覽:29
法律上負道德責任 發布:2025-08-22 01:10:26 瀏覽:513
法院罰金不交 發布:2025-08-22 01:01:12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