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官有解釋權
A. 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是否有權解釋法律
法官復對於判決應當說理,但是現制行體制下法官無權對沖突法律條款通過判決書的形式宣布其無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法律、法規沖突時,根據法律沖突適用規則作出判決,可以說明適用法律、法規的依據,但是不能宣布其無效,即使依法應屬無效的條款。
B. 法官是否應該擁有法律解釋權
首先,我國的法律是由人大制定的,有些部門規章、行政法規等也是需要報備人大版批準的;權
其次,法律解釋權不易由法官個人做出,如果法官個人可以解釋法律,容易造成法律解釋隨意性過大;
最後,最高法最高檢是由司法解釋的,已算是一種法律解釋權的行使;
C. 是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律有最高或最終解釋權還是全國人大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適用過程中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法律所做的解釋屬於立法解釋,
D. 什麼是司法解釋權法官對法律的解釋權又是什麼憲法在訴訟中需要解釋是什麼意思
司法解釋有正式和非正式解釋之分。我國目前的正式法律解釋體系包括立法解釋、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三種。其中司法解釋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法律作出的解釋 (立法解釋是由作為立法機關的全國人的常委會對法律的解釋;行政解釋是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法律的解釋)。
法官對法律的解釋其實是一種非正式的解釋,是某位特定的法官對某一具體的情形下法律如何適用所做出的法律推理或法律理解。是個人對法律作出的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解釋。這一點與一般學者或其它個人對法律的解釋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是由於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所以法官對某一法律的解釋雖然沒有普遍約束力但對他正在審理的具體案件卻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至於第三個問題,對我國的憲法界人士來說是一個羞於回答又深感無能為力的問題。「憲法在訴訟當中需要解釋」在西方來說一點都不錯,因為西方各憲政國家憲法地位至高無上,都有特定的機關來負責監督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法的神聖地位。憲法在那裡是不僅是立法的標尺而且是司法的標尺,也就是說憲法是法官審理案件的最高依據。因此在訴訟中憲法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怎樣才是最符合憲法的精神就顯得尤其重要。憲法在訴訟中就需要解釋。 而在我國,目前憲法還基本上不是法官審理案件的依據,就是說憲法對審案來說沒有用。憲法被制定後就被束之高閣了。所以「憲法在訴訟當中需要解釋」對實現憲政的國家來說是個好問題,對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還是個等待實現的理想。
E.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否擁有解釋權
根據我國法律,最高院院長對法律有學理解釋的權力,但沒有有權解釋的權利。也就是說,他可以解釋,但他只可以在自己辦案的時候,針對自己的個案加以解釋,他的解釋不能作為其他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依據。
我國對法律有權解釋機關有四個,個人是沒有權利的,無論是院長還是國家主席。
四個機關包括:
1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3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
4國務院:行政解釋
F. 司法機關的司法解釋權
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行使審判權的法院、行使法律監督權的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司法體制是中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司法體制中,依法逐步形成了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體系下的,以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為核心的各有關機關之間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司法體系。但司法機關並不等同於政法機關,一般理解,中國大陸地區的「政法機關」應包括「公、檢、法、司、安」機關,即: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實際上這是一種中國古代在最高權力——家長權(父權)下的的「多頭司法」的延續,據掌握的資料所知,掌握司法權的機關有20多個。對各司法機關之間的職能劃分、組織體系以及相互關系的充分認識和理解,有利於各級人大代表提高履職能力,有利於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准確行使職權。
法院行使司法權,主要審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選舉案件等。法院包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特別法院、軍事法院等。中國的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各國的審級制度有所不同,有三級二審制(如前蘇聯)、三級三審制(如法國)、四級三審制(如日本)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四級二審制和法院獨立審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開審理、被告有權獲得辯護等原則。各國法官的產生,或是由國家元首或大法官任命;或是由立法機關、法官委員會、選民選舉。中國的法官一般由各級權力機關選舉產生。西方國家大多實行法官終身制、專職制、高薪制和退休制。
檢察機關的職責是代表國家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並監督審判活動等。但是有的國家不獨立設置檢察機關,將檢察官附屬在法院系統內,或歸屬司法行政機關領導。有些國家對檢察官實行一體化原則,所有檢察官受總檢察長領導。擔任檢察官一般有嚴格的資格限制,有的國家規定在其任命之前須任辯護律師或法官等職若干年。西方國家的總檢察長一般由內閣任命。檢察官的任命按國家公務員的規章辦理,享有與法官同等的法律保障。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從屬於國家權力機關,獨立於其他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機關,與法院平行。檢察人員由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任免,檢察長的任免報上級國家權力機關批准。
最高的司法機關主要是具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能的機關,這樣的一種定義從本質上說是中國古代的「多頭司法」傳統在現代的一個翻版。
G. 全國人大的法律解釋權和法院的司法解釋權有什麼關系
全國人大的法律解釋屬於立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在法律位階上,立法解釋高於司法解釋,當司法解釋與立法解釋相沖突時,司法解釋自動無效。
H. 法官可以解釋法律嗎
法律解釋抄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是區別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關鍵。 此處之法官解釋應為非正式解釋,沒有法律效力,只能算是一種學者的對法律的見解,不能作為判案依據。
I. 中級人民法院有立法或司法解釋權嗎
這個沒有的。立法解釋權是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的,司法解釋是由最高院和最高檢行使。
還望採納,謝謝。
J. 中國的法官能否解釋法律條文
民訴法中的「公平、合理原則」,大概有點這種意思,但絕對不是「法官解釋法律條文」。「兩高」有權解釋法律,法官應當是「適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