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應得法院
Ⅰ 2013年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應在哪裡立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自訴案件受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法[2018]147號:
一、申請執行人向公安機關控告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公安機關不予接受控告材料或者在接受控告材料後60日內不予書面答復,申請執行人有證據證明該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侵犯了其人身、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以自訴案件立案審理。
二、人民法院向公安機關移送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線索,公安機關決定不予立案或者在接受案件線索後60日內不予書面答復,或者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以向申請執行人釋明;申請執行人有證據證明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侵犯了其人身、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以自訴案件立案審理。
三、公安機關接受申請執行人的控告材料或者人民法院移送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線索,經過60日之後又決定立案的,對於申請執行人的自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可以向自訴人釋明讓其撤回起訴或者裁定終止審理。
此後再出現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情形的,申請執行人可以依法重新提起自訴。
(1)賈應得法院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典型案例一
貴州省正安縣人民法院判決的曹某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
【基本案情】李某與曹某某侵權責任糾紛一案,貴州省正安縣人民法院於2013年8月作出的(2013)正民初字第1313號民事判決,判令被告曹某某賠償李某因提供勞務而遭受人身損害賠償的各項費用共計20餘萬元。判決生效後,曹某某未在判決確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李某於2014年3月向正安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曹某某與李某達成分期履行的和解協議,曹某某先後共計履行了10萬元後,尚餘10餘萬元一直未履行。
法院執行過程中查明,正安縣城建設工程指揮部於2013年7月拆遷被執行人曹某某的房屋433.50㎡,門面101.64㎡,拆遷返還住房4套、門面3間。2014年5月28日法院查封了曹某某安置房一套。為逃避債務履行,曹某某與賈某某於2014年8月辦理了離婚登記,離婚協議約定所有返還房產均歸賈某某所有。2014年12月曹某某、賈某某與向某某夫婦簽訂房屋轉讓協議,將法院查封的住房以20.50萬元轉讓給向某某。其後,曹某某繼續不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且下落不明,致使該判決長期得不到執行。
正安縣法院遂將曹某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線索移交正安縣公安局立案偵查。被執行人曹某某於2017年3月30日向正安縣公安局投案自首,當天被刑事拘留。在拘留期間,被執行人的前妻賈某某於2017年4月5日主動到法院交納了欠款及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經檢察機關提起公訴,2017年8月8日正安縣人民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曹某某有期徒刑一年。
【典型意義】本案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以和妻子協議離婚的方法,將其名下全部財產轉移到妻子名下,並私自將法院查封的房產予以出售,致使判決無法執行,情節嚴重,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法院將其犯罪線索依法移交公安機關啟動刑事追究程序,並依法定罪判刑,有效懲治了拒執犯罪,維護了司法權威。同時促使被執行人的前妻主動幫助被執行人全部履行債務,有效保障了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良好。
Ⅱ 法院庭審中原被告雙方的代理人,證人與雙方有什麼關系的應該迴避
您好。
證人有利害關系,不予採信。
一、證人需要迴避嗎:
1.證人迴避的這個概念很好理解,就是在法院審判的過程當中,當事人與案件相關的其他人員有利益關系的,那麼證人都需要迴避。但實際上,根據我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在我國,迴避的主體一般是司法工作人員,以及一些必要的輔助司法人員,比如鑒定、翻譯之類的。也就是說,證人是不存在申請迴避這個問題的。
2.但是,證人就不需要迴避嗎?不是,證人是需要迴避的,但不是按當事人申請迴避,而是根據訴訟程序,不能參與整個庭審過程。在我國,公民有義務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話,那麼這個義務是不可以推卻的,其他任何人也不得以任何手段來阻礙他人實行作證的義務。 在證人出庭作證的時候,與證人有利益相關的人是不可以在法庭上來參與審判的。
二、在民事訴訟當中的證人迴避的流程主要是這樣的:
1.在開庭前,法官一般會詢問有無證人,沒有的話就照常開庭,有的話就需要到法庭外等候,不能對案件的審理進行旁聽,不然的話會干擾證人作證的思維;在庭審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再由法官進行傳喚,證人再進入法庭接受原被告、及法官的詢問,問完之後就退出法庭。總而言之,整個庭審過程,證人要迴避大部分,只能參與與自己有關的那部分。
2.我國的證人迴避制度有著自己的特色,是根據國情和現實而來的,是一個非常有效,非常公平的制度,它對於整個訴訟過程當中有著極大的意義。
3.首先就是促進司法公正和廉潔。公正是法律極其重要的部分,如果不能公平地審理案件的話,那麼整個司法體系就是沒有意義的。證人即便與原被告有著親戚關系,也是可以作證的,只是其證言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這個時候就可以杜絕一些腐敗的現象,使整個案件能夠公正客觀,司法人員能夠嚴肅執法,秉公辦案。
4.其實可以杜絕一些不良之風,通過證人迴避的這種制度,使得有一些不良思想的人沒有辦法將這種思想落到實處,同時還可以維護法官和審判人員在民眾心目中的公正形象。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Ⅲ 大廠人民法院是不是賈法官收訴狀資料
每個行復為都分析一下制自己就能做出來,有的地方我也忘了,我能看出來的幫你回答一下。1,中院不能退回上訴狀,上訴可以向原判人民法院提起也可以向原判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2,18日收到上訴狀,副本應當在5日內送達被上訴人,顯然超期了。3答辯狀應當在收到副本次日的15日內提交,要求10日肯定是違法的。4基層法院不能駁回上訴,只能由中院駁回。基層法院只是轉交上訴狀而已。有的法條記不清了,差不多就是這些。
Ⅳ 我在法院實習,他們說的「系列案」是什麼意思庭審程序是怎樣的
法院所謂的系列案,一般是指同一訴訟內容、同類訴訟請求,一方當事人眾多的一批案件。
如果是民事法庭,那麼一般都是指被告在多次行為當中侵犯多個原告權利的案件。並且多個原告的案件訴由屬同一種類。這種案子的原告一般為普通的共同原告。
如果是刑事法庭,那麼就是由同一被告人或犯罪團伙製造的多個案件。這種情況一般都是侵犯多個法益。一般該被告人、團伙主犯會被追究多個罪,最後數罪並罰。
如果是行政法庭,那麼一般是指多個原告訴同一個行政機關,該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多個原告的相類似的利益,參照民事訴訟中的普通共同原告。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系列案庭審程序如下:
第一百三十七條 庭前准備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順序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第一百三十九條 當事人庭審權利
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一百四十條 訴的合並
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4)賈應得法院擴展閱讀:
案例:
本報鄭州10月30日電(記者王漢超)30日,河南鄭州「皇家一號」國際娛樂會所涉黃系列案在河南輝縣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人賈某某等11人涉嫌協助組織賣淫罪當庭受審。因涉及個人隱私,法院依法不公開開庭審理。
據輝縣法院通報,11名被告人當庭認罪悔罪,合議庭將擇期宣判。
2013年11月1日晚,河南省公安廳異地調集千餘警力對「皇家一號」國際娛樂會所進行突擊查處,該案引發廣泛關注。
據報道,該案共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256人,涉及組織賣淫和協助組織賣淫罪、非法經營罪、逃稅罪、容留吸毒罪等多項違法犯罪活動。其中133人被移送起訴,其餘處以治安拘留和治安處罰。
30日,賈某某等11人出庭受審。通報顯示,庭審於9時開始,12時休庭一個小時後繼續開庭,16時30分庭審結束。
法庭調查階段,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指控被告人賈某某等11人在「皇家一號」國際娛樂會所擔任營銷經理期間接待客戶、介紹公關小姐陪客人出台賣淫並抽取提成等行為,認為其均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三款,應以協助組織賣淫罪追究刑事責任。
Ⅳ 某人17歲犯下故意殺人罪,19歲被逮捕並經人民法院審理,判處死緩
因其犯罪時未成年,依法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Ⅵ 欠捷信公司貸款,他現在起訴我,要上法庭,會判刑嗎
會不會坐牢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而定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貸款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
(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
(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6)賈應得法院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Ⅶ 天津市民事糾紛起訴賈志勝的人是誰
該問題涉及民事糾紛,其可以關注管轄法院的公告欄。但是,並不是所有民事案件內,都適合公容開審理的,所有不一定能夠獲得准確的當事人信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同時,如果提問者確實對其提到的案件,具有知情權。那麼其可以委託律師,或者本人到審判法院進行查詢。
Ⅷ 求以法律原則斷案的案例
在法學理論上,法律原則是法規范的一種;而在法律實務中,法律原則作為有效法規范被援引的合法性常常受到質疑。法律原則在法學中的尷尬地位表明,法律原則在個案中能否直接適用的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仍值得進一步探討。筆者將以四個案例為切入點,探究法律原則適用於個案所引發的困惑及思考。
一、個案引發的困惑及思考
(一)在法律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法院是否可以根據基本的法律原則、法律的內在精神受理案件並作出裁判?
「親吻權受傷害」案:陶某被吳某駕車撞傷,車禍造成陶某上唇裂傷等多處傷害,構成十級傷殘。陶某認為,由於上嘴唇殘留了片狀疤痕,讓她每次與丈夫親吻時都會疼痛,造成心理障礙,陶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法院認為,親吻權的提出於法無據,對陶某不能親吻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不予支持,吳某侵犯了陶某的身體權、健康權,應給付500元的精神損害賠償金。
「性權利受損害」案:某環衛所駕駛員徐某,在工作時間駕車倒車時,將正在卡車後幫助關車門的張某撞傷,法醫鑒定結果為:因外傷致陰莖勃起障礙。張某的妻子王某認為,丈夫因車禍喪失性功能,使自己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損害。夫妻二人以環衛所為被告起訴,要求賠償各項損失15萬元,其中包括性權利受損害的精神損失賠償。法院認為,性權利是公民健康權的一個方面,王某作為妻子的性權利受到侵害,法院判決環衛所賠償張某醫療費、殘疾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等損失10萬余元,賠償王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兩個案例中,前一個案件的訴求未得到法官的支持,因為法官認為「親吻權」是一種推定的權利,後一個案件的訴求得到法官的支持,因為法官認為「性權利」是公民健康權的一個方面,是一種法定權利。事實上,性權利顯然是中國的民事法律未明確規定的一項權利,對於由它引起的訴訟請求,法院不僅坦然接受,而且作出有利於原告的賠償請求。不管審判該案的法官如何解釋,其裁決的依據顯然不是源自於法律的明確規定,而是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內在精神。而同樣是法律未明確規定的權利,親吻權就未得到法律的支持。
(二)在僅有法律原則而無法律規則的情況下,法院能否直接援引該條原則裁判案件?
違反「忠誠協議」案:曾某與賈某登記結婚時簽署了一份「忠誠協議書」,協議約定,夫妻婚後應互敬互愛,對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觀和責任感,協議還約定了「違約責任」:若一方在婚姻存續期內由於道德品質的問題,出現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為,要賠償對方名譽損失及精神損失費30萬元。婚後不久,賈某便發現丈夫不僅與前妻繼續來往,也與其他女人有染,便起訴離婚並請求賠償。法院認定「忠誠協議」有效,判決曾某支付原告違約金30萬元。
(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法院是否可以根據法律原則而不是法律的明確規定進行裁判?
「第三者」遺贈案:已婚的黃某與張某公開以夫妻名義租房同居,後黃某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住院治療期間,張某陪侍在黃某的病床前。黃某立下一份公證遺囑,將其去世後的住房補貼、公積金、撫恤金和原住房售價的一半贈給張某。黃某去世後,其合法妻子蔣某拒絕執行遺囑,張某遂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依法判決蔣某履行遺囑。一審法院以該遺贈協議違背「社會公德」而宣告該協議無效,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二審法院認為,盡管遺囑形式上合法,但其內容卻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另外,夫妻間的繼承權是婚姻效力的一種具體體現,蔣某本應享有繼承權,黃某將財產遺贈給張某,實質上剝奪了蔣某的合法繼承權,違反法律,應為無效,遂判決駁回上訴。
Ⅸ 民事糾紛原告做賈怎麼取證
在民來事糾紛案中,對方證據造假,自應當在法庭上當場指出,要求法院不予採信。《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