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資格聯審
① 考法官的條件!具體點!
最高院政治部副主任作客中國法院網
宋建朝:關於建立法官的遴選制度
建立科學嚴格的法官遴選制度,是法官職業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也是進行法院人事制度改革,實行分類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通過幾年的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目前,我們正在與國家公務員管理部門聯合制定公開選任法官的實施意見,主要解決公開選任法官的程序、來源和條件。
程序方面:我們考慮公開選任法官可以不必參加統一公務員考試,但是要參加由國家公務員管理部門和人民法院共同組織的專門考試,由於通過司法考試的人數有限,考試的報名、開考、面試比例可以適當降低,尤其是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在政策上有所傾斜,年齡可以根據法官職務的需要適當放寬;
報名條件: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必須具備法官法規定的條件,同時,還要根據不同法院法官的具體條件,具備一定年限的法律工作經歷,比如:選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員,大學本科畢業的,至少需要有10年以上的法律工作經歷。
法官的來源有三種:一是社會上符合法官任職條件的優秀法律人才;二是上級法院可以從下級法院優秀法官中選任;三是本院符合法官任職條件的法官助理或其他優秀工作人員。這三種來源在遴選過程中所佔的比重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變數。法官的來源要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和法制發展的程度來適當調整他們之間的比例和主次位置。比如,隨著國家人事、戶籍、住房、就業制度的改革,法官合理的職級、工資制度的建立,上級法院從下級法院選拔法官的比例就可能擴大;隨著法官在國家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法官職務在社會上的吸引力的增加,從社會優秀的法律人才中招收法官的比例也會提高;但在各種外部條件不具備、不成熟的時候,從法院內部優秀的審判輔助人員完全可以選拔合格的法官。我們提出法官遴選的三種渠道動態發展,是充分考慮到新老政策的銜接,考慮到中國的國情,考慮到改革的可操作性。隨著外界條件、環境的變化,三種渠道不斷調整,最終達到一種科學的、合理的機制。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意見的出台絕不是降低法官的條件,前些日子有的報紙大標題寫到「法官條件有望降低」,是理解上的問題。這個意見應該說是更符號法官的工作特點,更符合人員分類管理的特點。這個辦法有望近期出台,一旦出台,對中國法官職業化建設將是一個有利的推動。
② 法院關於選定鑒定機構有哪幾種程序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後,可根據情況自行鑒定,也可以組織專家、聯合科研機構或者委託從相關鑒定人名冊中隨機選定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重新鑒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委託上級法院的司法鑒定機構做重新鑒定: (一)鑒定人不具備相關鑒定資格的; (二)鑒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三)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四)鑒定材料有虛假,或者原鑒定方法有缺陷的; (五)鑒定人應當迴避沒有迴避,而對其鑒定結論有持不同意見的; (六)同一案件具有多個不同鑒定結論的; (七)有證據證明存在影響鑒定人准確鑒定因素的。 司法鑒定機構可受人民法院的委託,對擬作為證據使用的鑒定文書、檢驗報告、勘驗檢查記錄、醫療病情資料、會計資料等材料作文證審查。 希望能幫到你!
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中的相關規定 司法鑒定的實施 第一節 初次鑒定 第二十條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託後,由司法鑒定機構指定的司法鑒定人、或者由委託人申請並經司法鑒定機構同意的司法鑒定人完成委託事項。 第二十一條 同一司法鑒定事項應由兩名以上司法鑒定人進行。第一司法鑒定人對鑒定結論承擔主要責任,其他司法鑒定人承擔次要責任。 第二十二條 司法鑒定結論應當由本機構內具有本專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司法鑒定人復核。復核人對鑒定結論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三條 司法鑒定文書由本機構內主管業務的負責人或者由其指定代行其簽發的人員簽發。 第二十四條 司法鑒定從受理之日起一般應當在15日內出具司法鑒定文書。如確需延長的,經向委託人說明理由,可延長至30日。復雜、疑難案件的鑒定時限確需延長的,經司法鑒定機構負責人批准,並徵得委託人同意,可再適當延長。延長期不得超過60日。 法醫精神病鑒定及司法會計鑒定的時限可適當延長,一般應在受理之日起60日內完成。鑒定過程中需要補充鑒定材料所需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第二十五條 作婦科檢查時,須由女性司法鑒定人進行。無女性司法鑒定人時,須有女性工作人員在場。 對未成年人的檢查,應有監護人在場。 第二十六條 現場勘驗、屍體解剖時,應通知委託人到場,並在勘驗、解剖記錄上簽名。如委託人不到場,不影響現場勘驗和屍體解剖的進行。 第二十七條 司法鑒定機構對復雜、疑難的技術問題或者對鑒定結論有重大分歧意見時,應當由司法鑒定機構主管業務負責人主持會鑒,或者在聽取有關專家意見後再作出結論,不同意見應當如實記錄在案。 第二十八條 對涉及多學科知識和技術手段的司法鑒定,司法鑒定機構可聘請有關專家協助鑒定。專家意見應當記錄在案。 第二十九條 司法鑒定過程中應當妥善保管送檢材料,並依鑒定程序逐項建立檔案。鑒定時若需耗盡檢材或者損壞原物的,應當商請委託人同意。 第三十條 在鑒定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鑒定: (一)委託人要求終止鑒定的; (二)出現不可抗力致使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 (三)確需補充鑒定材料而無法補充的; (四)發現自身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的。 終止司法鑒定,應當退回有關鑒定材料,並向委託人說明理由。 第二節 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復核鑒定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補充鑒定: (一)發現新的相關鑒定材料; (二)原鑒定項目有遺漏。 第三十二條 補充鑒定可以由原司法鑒定人進行,也可以由其他司法鑒定人進行。補充司法鑒定文書是原司法鑒定文書的組成部分。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重新鑒定: (一)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超越司法鑒定業務范圍或者執業類別進行鑒定的; (二)送鑒的材料虛假或者失實的; (三)原鑒定使用的標准、方法或者儀器設備不當,導致原鑒定結論不科學、不準確的; (四)原鑒定結論與其他證據有矛盾的; (五)原司法鑒定人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的; (六)原司法鑒定人因過錯出具錯誤鑒定結論的。 重新鑒定所提供的鑒定材料必須是與初次鑒定相同的鑒定材料;鑒定材料有異的鑒定,不是重新鑒定。除第一項應由其他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重新鑒定外,其他各項重新鑒定可由原司法鑒定機構進行。 重新鑒定應當由原司法鑒定人以外的司法鑒定人進行。 第三十四條 對鑒定結論有異議需進行復核鑒定的,其他資質較高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復核鑒定。 復核鑒定除需提交鑒定材料外,還應提交原司法鑒定文書。 第三十五條 復核鑒定人須有不低於原司法鑒定人的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 第三十六條 補充鑒定、重新鑒定、復核鑒定的其他事項適用初次鑒定的規定。答案補充
各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受理本院及下級人民法院委託的司法鑒定。下級人民法院可逐級委託上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司法鑒定應當採用書面委託形式,提出鑒定目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案情說明材料和鑒定材料。 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在3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委託人說明原因。
③ 民事訴訟證據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1.客觀性。證據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2.關聯性。證據與待證事實存在一定的客觀聯系。
3.合法性。證據的調查、收集、審查、認定必須符合法定程序。證據的形式應當合法。
④ 法院取保候審是什麼意思
取保候審,是復指偵查機關制責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擔保人或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其不逃避或妨礙偵查,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後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並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其與刑事拘留、逮捕一樣,都是刑事訴訟過程中的一種強制措施,是有條件的在外等待開庭審判,並不代表案件了結、當事人無罪。取保候審也與如何判決沒有直接關系,但從司法實踐來看,能夠取保候審的,都是罪行較輕的,判決也不會太重,爭取緩刑的機會也大。
⑤ 考法官的具體要求都有哪些
報考法官、執行法官、檢察官職位除滿足招考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外,還必須取得國家統一司法考試法律職業資格證。具體情況以《招考簡章》中職位的具體要求,只要符合該職位要求即可報考。
成為法官,一定要通過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只要是本科畢業就可以考;第二,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報考法官職位,通過考試、政審;第三,在法院工作兩年或其他法律職業從事兩年法律工作。
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政法大學、高等學校法律系本科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學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⑥ 去法院起訴需要什麼樣的起訴條件
民事訴訟程序因為當事人的起訴而開始,但當事人的起訴並不必然引起訴訟程序開始。對當事人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對於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予以受理,對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不予受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6)法院資格聯審擴展閱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訂、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