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

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

發布時間: 2021-01-31 22:35:51

❶ 民事執行中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未履行當事人可否申請恢復執行

民事執行中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未履行當事人可以申請恢復執行。但前提條件是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執行和解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1)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九條 執行過程中,被執行人根據當事人自行達成但未提交人民法院的和解協議,或者一方當事人提交人民法院但其他當事人不予認可的和解協議,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和解協議履行完畢的,裁定終結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二)、和解協議約定的履行期限尚未屆至或者履行條件尚未成就的,裁定中止執行,但符合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三)、被執行人一方正在按照和解協議約定履行義務的,裁定中止執行;

(四)、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裁定駁回異議;

(五)、和解協議不成立、未生效或者無效的,裁定駁回異議。

❷ 「執行過程中,達成和解協議的,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要求製作成調解書。」這句話正確嗎

1.
不正確。
2.
在執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只能製作筆錄,不版能製作調解書。
3.
《民事權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❸ 在法院執行中當事人私自達成案外和解協議是否有效

第二百三十條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版筆錄,由雙
方當事權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
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❹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辦公室《關於如何處理因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辦公室關於如何處理因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致使逾期申回請執行問題的答復函》內容如下: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97]粵高法執請字第36號《關於深圳華達化工有限公司申請執行深圳東部實業有限公司一案申請執行期限如何認定問題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申請執行人未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便喪失了請求法院強制執行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權利。雙方當事人於判決生效後達成還款協議,並不能引起法定申請執行期限的更改。本案的債權人超過法定期限申請執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仍立案執行無法律依據。深圳華達化工有限公司的債權成為自然債,可自行向債務人索取,也可以深圳東部實業有限公司不履行還款協議為由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此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❺ 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嗎

可以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即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協議,以解決他們之間的民事權利爭議,從而結束執行程序,這被稱為執行和解。
執行和解與調解不同,調解是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主持下,經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調解在審判程序中廣泛運用,但在執行程序中,執行員不能主持調解。因為案件一旦經過審判程序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即被生效的法律文書所確定,只有經過審判監督程序,才能改變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義務。和解是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的協議,體現了當事人對自己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處分,對當事人雙方具有約束力,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和解協議,人民法院仍執行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不執行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
在執行程序中,雖然不能進行調解,但是民事訴訟法卻允許當事人雙方自行和解,這是由民事訴訟法的「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基本原則決定。審判終結後,權利人的權利雖然被人民法院的判決所確認,但他仍有權處分這種權利,執行和解是權利人處分自己權利的意思表示,只要這種和解不違反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就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如果自行達成和解協議,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報告,執行人員應當對當事人的和解協議進行審查,對違反國家規定的和解協議不予批准。對符合法律規定的協議,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執行程序隨之結束。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原已生效的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如果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當事人不得再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❻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自願達成和解協議後不願撤訴怎麼辦

一種觀點認為法院可以准許李某撤訴。理由是《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李某和王某雖達成了調解協議,但未簽收調解書,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此,法院可以准許李某撤訴。
第二種觀點認為法院不應准許李某撤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3條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0條第1款第4項規定,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字或者蓋章後生效,經人民法院審查確認後,應當記入筆錄或者將協議附卷,並由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字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請求製作民事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拒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協議的效力。」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5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名或者按印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者按印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調解協議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另行製作民事調解書。」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李某和王某當庭達成調解協議,並且在協議中明確雙方簽名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因而雙方簽字後,該調解協議已經生效,其實質內容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調解原則。故該起欠款糾紛已經審結,不存在是否准許撤訴的問題。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

❼ 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又不履行怎麼辦

向案件受理法院申請恢復執行原判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專三十條規定,在執行屬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7)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❽ 當事人在執行中自行和解的,應當如何處理

與調解不同,自行和解是指在沒有第三人的參與下,完全由當事人自行協版商、相互諒解,最權終達成的協議。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0條的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❾ 人民法院在案件執行中,雙方當事人達成新的和解協議,應該怎樣辦

執行案件的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的,執行員應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人民法院應當對執行和解協議進行審查,一經確認或批准即具有一定的效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9)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擴展閱讀:

案件執行中達成和解的原則:

1、達成和解協議,必須出自雙方當事人自願

如果違背自願原則,不僅難以達成和解協議,即使勉強達成和解協議,其基礎也不牢固,當事人隨時都可能反悔、撤銷達成的協議。

2、和解協議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政策

和解盡管是當事人在執行過程中的自行活動,但因其涉及雙方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所以應受我國處分原則的制約,必須以符合法律、政策為前提。否則,即使雙方當事人出自真實意願,其和解協議也是無效的。

執行案件的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的,執行員應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人民法院應當對執行和解協議進行審查,一經確認或批准即具有一定的效力。

執行和解成立,即可重新確定或調整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當事人雙方通過和解協議,對原執行文書確定的給付內容和方式等等作出了變更性處分,進而就重新確定或調整了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當事人將按此協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❿ 關於法院調解和當事人和解的區別

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

1、參與人不同:

調解是由法院、原告、被告三方參與;

和解是由當時人雙方參與。

2、法律效力不同:

法院調解會出具調解書,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和解是沒有調解書的。

3、結果不同:

已經出具調解書的案件,有些是不會再審理的;

和解沒有這個限制。

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10)法院當事人達成和解擴展閱讀:

違規調解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事人有調解拒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熱點內容
道德經62章 發布:2025-08-21 18:44:19 瀏覽:405
行政法規的基本要求 發布:2025-08-21 18:44:18 瀏覽:862
定遠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1 18:30:38 瀏覽:429
法學小法師 發布:2025-08-21 18:23:40 瀏覽:675
商法范健第四版ppt 發布:2025-08-21 18:19:21 瀏覽:407
司考訴訟法用薄講義 發布:2025-08-21 18:19:19 瀏覽:5
轉發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8:17:56 瀏覽:402
電信條例修改 發布:2025-08-21 17:43:25 瀏覽:479
律師說法欄目 發布:2025-08-21 17:40:33 瀏覽:466
違反公司法的會計法律風險 發布:2025-08-21 17:30:59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