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意見法院
① 庭審意見內容與證明材料內容不符法院咋來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你目前只能向上一級的法院申訴,你手上的證據是否確定?如果有確鑿證據,你申訴很可能會勝訴的。
② 開庭後上訴人向法庭遞交意見名稱叫什麼
如果有代理人,可能遞交代理詞,如果無代理人,可以遞交情況說明。
③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1、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3)庭審意見法院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二條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五條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④ 檢察院提出恢復庭審建議書後,法院還需作出決定書嗎
檢察院行使司法監督職能,只要檢察院抗訴,無論民事、刑事案件都必須重新組成回合議庭,答開庭審理,根據最新刑訴法修訂,刑事案件檢察院還必須派員參加開庭。
無論再審用一審程序還是二審程序都必須開庭,毫無疑問。
一般來說既然檢察院肯抗訴,那麼必須符合法定的抗訴理由,法定抗訴理由如果能夠得到證據的支持,那麼改判的幾率可以說非常大。但關鍵還是看證據是否能夠得到支持。
⑤ 原告在庭審結束後需要幾日內上交庭審意見書,針對一審中的問題如被告當場提交答辯書等非法情況如何投訴
上一級法院3O個工作日
⑥ 法院開庭中說的要求,條件,意見,都指的是什麼
只是告知訴訟參與人在訴訟過程中,尤其在庭審過程中享有的有關權利,包括申請迴避的權利,復制摘抄有關筆錄的權利,知曉法庭組成人員組成的權利,義務是遵守法庭紀律等。
⑦ 開庭後判決前原告補充意見式樣
沒有固定格式,例如:
關於原告XXX訴被告XXX糾紛一案的
補充意見
尊敬的審判長、專審判員(屬人民陪審員):
關於原告 訴被告 糾紛一案,原告當庭提交了相關證據,並對被告的答辯、質證及辯論意見,原告予以反駁,現提交補充意見如下:
1、 ;
2、 ;
3、 ;
綜上所述,懇請貴院依法查明事實,判決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此致
人民法院
提交人(原告):
年 月 日
(7)庭審意見法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⑧ 什麼是「法庭辯論意見」
法庭辯論意見是控辯雙方圍繞犯罪事實能否認定、被告人是否實施了犯罪行為、是否應負刑事責任、應負什麼樣的刑事責任等問題,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的各自的意見,以及在法庭調查和各方充分發表自己對整個犯罪事實、情節、每個證據的證明力等的意見的基礎上,對雙方爭論的焦點問題,所作出的進一步的辯論意見。
主要是針對對方的觀點的答辯,辯論意見在庭審時都是進行記錄的。簡而言之就是雙方當事人在法庭上所說的話,這些都是屬於法庭辯論意見。
(8)庭審意見法院擴展閱讀:
法庭辯論的順序: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審判長宣布進入法庭辯論階段後,先由原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陳述自己的意見。原告陳述後,原告有代理人的,由其代理人對原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原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完畢,由被告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發言,並針對原告的發言進行答辯。被告有訴訟代理人的,在被告發言完畢後,其訴訟代理人對被告的發言作補充或者進一步說明,以便更好地維護被告的合法權益。被告不到庭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進行發言和答辯。
3、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有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原、被告發言、答辯後,法庭應當讓第三人發言或者答辯,讓他就法庭調查的事實和證據、應當適用的法律,以及原、被告的發言、答辯,提出自己的意見。第三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由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經過上述法庭辯論順序後,審判員應當讓雙方當事人、第三人就本案的問題互相向對方發問,辯駁對方的主張並闡述自己的意見。審判人員在當事人互相辯論時,應當使辯論集中在案件必須解決的問題上,必要時,可以對當事人進行啟發、引導,審判人員必須公平地保障雙方當事人的辯論權利。當事人不得濫用辯論權利,無理狡辯,互相爭吵,甚至哄鬧滋事。
參考資料:網路-法庭辯論
⑨ 再次開庭前,法院會把質證意見給當事人看嗎
應當給當事人看的,起碼應當是雙方發表各自的意見,法庭應當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