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原告法院原告

原告法院原告

發布時間: 2021-02-05 05:04:24

㈠ 法庭為原告辦事原告要付費嗎

你說的這種情況,法院肯定不違法。
現在許多法院在立案的時候就直接要求原告提供若干份證據——除給法院的一份外,有幾個被告提供幾份。然後,法院在發被告應訴通知書時,直接將證據交給被告。
同你的觀點一樣,我也認為這樣的舉證方式對原告不公平,但現在沒有辦法。就是法院不提供,被告律師去閱卷,法院也應該給其看卷和復印。所以,你們在起訴的時候,最好是有保留地提交證據材料,交一些基本的立案證據能過關就可以了,關鍵證據在開庭或證據交換時再提供。

㈡ 作為原告在法庭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1、應當按照傳票上規定的時間,按時參加訴訟,不要遲到。

2、攜帶好本人身份證、起訴狀等訴訟文書,並熟悉起訴狀裡面的內容,做到有備無患、應答自如、實事求是

3、攜帶所有證據的原件。

4、開庭時當事人應當遵守法庭紀律,比如不能高聲喧嘩、吵鬧、對當事人惡語相向等,雙方共同保持審判的嚴肅性,尊重法庭的審判程序。

5、禁止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6、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2)原告法院原告擴展閱讀:

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1、鼓掌、喧嘩。

2、吸煙、進食。

3、撥打或接聽電話。

4、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5、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6、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7、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8、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6、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參考資料來源:白度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㈢ 請問:一般民事訴訟 法院要求原告提供什麼(越詳細越好)

各地法院立案庭來要求不盡一致;源
一般要求提供:
起訴狀,一式兩份或三份(被告是一人的情況,被告增加一人增加一份);
原告是公民個人的身份證(或者戶口本)原件、復印件,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提交營業執照副本、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授權委託書,代理人是律師的,還要律師事務所公函;
證據原件、復印件(一份或兩份);
預交的訴訟費。

㈣ 訴訟中原告有哪些權利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案件的原告有下列訴訟權利:
.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有權委託代理人替自己進行訴訟。
.有權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有權申請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迴避。
.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在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勞動報酬和有其他緊急情況案件的訴訟過程中,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
.有權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
.有權請求法院予以調解或與對方當事人自行和解。
.有權查閱和自費復制本案的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
.有權在法庭上提出新的證據;經法庭許可,有權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有權要求重新調查、鑒定或者勘驗。
.在法庭上,有權與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進行辯論。
.在法庭辯論結束後,有權發表最後意見。
.在宣判前,有權申請撤訴,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有權閱讀法庭筆錄;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有差錯,有權申請補正。
.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有權在法定的期限內上訴。
,勝訴的原告,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協議,對方如拒不抽行,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但不能因申訴而停止執行。原告的各項訴訟權利,受國家法律保護,人民法院也有責任使原告能。
夠充分行使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一切限制原告正當行使訴訟權利的行為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㈤ 什麼是被告什麼是原告

原告,狹義當事人之一。是指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回起訴訟,從而引起訴訟程序發生答的人。

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在行政訴訟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某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人員。

(5)原告法院原告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訴訟法及有關法律的規定,原告與行政機關打官司有以下訴訟權利:

1、有起訴權。起訴後,有權放棄、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及申請撤訴;

2、有權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3、有權申請迴避,提供證據,進行辯論;

4、有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查閱本案庭審材料的權利(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和法律另有規定除外)

㈥ 被告原告是什麼意思

原告,是指為維護自己或自己所管理的他人的民事權益,而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起訴,從而引起民事訴訟程序發生的人。

被告,是指被原告訴稱侵犯原告民事權益或與原告發生民事爭議,而由法院通知應訴的人。

㈦ 原告什麼意思

原告
plaintiff

在民事方面,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即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具備起訴條件,或其民事權益並未受到侵犯、發生爭議,法院應當及時讓這種不符合條件的原告退出訴訟。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原告不願意退出訴訟,

應當以裁定駁回起訴;如果其他當事人中有符合條件的原告而不願參加訴訟,可以終結案件的審理。原告享有起訴的權利,起訴後有放棄、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有被告反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案件,在中國一般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作為原告,直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稱為自訴。公訴人在訴訟中居於原告地位,但因還擔負法律監督任務,不是一般原告。

中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該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成為原告。

㈧ 法庭上需要原告做些什麼

法庭上原告需要做:

1、一般而言,原告首先要陳述自己的身份信息,陳述是否申請法官迴避。

2、之後進行法庭調查階段,原告需要宣讀自己的訴狀,並陳述是否有補充的事實與理由。

3、原告還要舉證並說明每份證據的證明目的。對於被告的證據,原告需要進行質證。

4、原告還需要答復法官所提出的問題。

5、最後原告需要發表辯論意見,並陳述自己最後的請求。

6、在調解階段,原告需要表態是否願意調解,並闡述自己的調解方案。

(8)原告法院原告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即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具備起訴條件,或其民事權益並未受到侵犯、發生爭議,法院應當及時讓這種不符合條件的原告退出訴訟。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原告不願意退出訴訟,應當以裁定駁回起訴。

如果其他當事人中有符合條件的原告而不願參加訴訟,可以終結案件的審理。原告享有起訴的權利,起訴後有放棄、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有被告反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案件,在中國一般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作為原告人,稱為自訴人。自訴人直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稱為自訴。公訴人在訴訟中居於原告人地位,但因還擔負法律監督任務,不屬於自訴人。

㈨ 在法庭上原告可以有幾個人

法律對原告的人數沒有限制。如果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但是委託代理人,一個原告最多可以委託兩名代理人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9)原告法院原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條

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㈩ 被告原告是什麼意思

1、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回;在行政訴訟中,公民、答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某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人員。

2、原告,「被告」的對稱。狹義當事人之一。是指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從而引起訴訟程序發生的人。

(10)原告法院原告擴展閱讀:

在刑事自訴案件中,原告方稱為自訴人。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之一;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侵犯其民事權益或與其發生民事權益爭執的人;

在行政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人;

在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人犯罪行為侵犯其正當權益的人。原告向法院起訴。

要求法院對其請求進行審判,人民法院就案件審理後作出的裁判,對原告有約束力。原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其訴訟行為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在訴訟中,原告依法享有一系列訴訟權利,並承擔法律規定的訴訟義務。

熱點內容
山東青州法院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5
監察法院法 發布:2025-08-20 20:57:02 瀏覽:938
違憲立法審查權 發布:2025-08-20 20:49:51 瀏覽:233
行政訴訟可否審查規章 發布:2025-08-20 20:49:10 瀏覽:66
北京市法律援助補貼辦法 發布:2025-08-20 20:48:23 瀏覽:556
合同法不履行合同時間 發布:2025-08-20 20:42:37 瀏覽:176
社會與法電視台節目表 發布:2025-08-20 20:34:29 瀏覽:445
拍賣公司拍賣結果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0 20:33:34 瀏覽:719
彭水司法所 發布:2025-08-20 20:17:19 瀏覽:622
寧波司法招聘 發布:2025-08-20 20:16:22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