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縣令和法官

縣令和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2-06 09:55:59

A. 縣令和知縣兩個官職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哪一個官職比較大一些

先來給大家說說一下,知縣、縣令都是長官的名稱,其實並無多大區別,只是任命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所以,這兩個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一個是中央任命,另一個是中央派遣。兩者都是七品官員,都是和現在的縣長沒什麼區別,管理一個地方的軍政,民政,司法,治安,財務,貢賦,只不過古代的有些縣令或者知縣有軍事權而已。

(圖源自互聯網,侵刪)

B. 古代縣官是法官

古代縣官就是全縣的首席法官。理由如下:
縣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行政區劃單位名稱,始於春秋初期。而縣以下一般不設完整的、正規的政區,因此,縣官也就處於封建官僚體系的末端, 常常被稱作是「 七品芝麻官」。不過,縣官的地位雖然不高,但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依然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有道是: 「 破家的縣令, 滅門的府尹」。縣官與法官,一字之差,淵源久遠。在古代中國行政和司法合一的封建政體中,縣官除了負責征稅納糧、勸民農桑、災荒賑濟、興學和科舉外,還擔負著轄區內戶婚田土等民事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的審理,因此,縣官既是一縣的行政長官,也是首席法官,且後一種身份更為突出。「吏治之要,首在斷獄」,在古裝戲曲、小說里,官員一般都是以法官的形象出場的,老百姓對官員的認知聚焦於官員的法官角色。肅穆的公堂、「明鏡高懸」的匾額、威武的衙役、驚堂木的脆響,在百姓的心目中,縣官就是大堂上端坐公案後的法官。與其他職責相比,審判職能或者說法官身份是縣官更為顯性的身份。
這種縣官與法官身份的重合,直到晚清民國司法改革後才發生改變。如1914年頒布的《縣知事兼理司法事務暫行條例》規定,縣知事審理案件得設承審員助理。承審官走到審判的前台,開始單獨審判。之後設立了司法公署,司法機關由縣衙逐步轉變為新式法院,縣官的司法職能正式轉移給專門的司法人員,法官與縣官在台前分道揚鑣。

C. 同為官職縣令和知縣,兩者之間本質上有哪些區別

從秦初到清末,“縣”一直都是我國最基礎的行政單位,歷朝歷代封建帝制都建立在縣的基礎上。

在縣之上,有時候是郡,有時候是州。同縣一樣,縣的首長制也十分穩定。在漢唐,一縣之長叫縣令,明清叫知縣,而兩宋,縣令和知縣並舉,有時叫縣令,有時叫知縣。知縣和縣令只有一字之差,但從名字的改動,我們還能窺出封建集權的演變邏輯,仔細端詳也十分有趣。

有一種說法認為,周天子分封諸侯時曾留一部分應分封給諸侯的土地自理,這些天子自留地由特派人員管理,被稱作“懸之”,慢慢的懸字變成了縣,這就是縣的由來。不過更可靠的資料證實,縣是在春秋戰國正式成為行政區劃的。當時戰爭不斷,小國被大國吞並,大國被更大的國吞並,勝利的諸侯當然不願把這些吞並來的土地再次分封出去,這些直屬於國君或者諸侯的土地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縣。

上圖_ 清代官制簡表

縣令雖然是政府最底層的官員,但由於直接同百姓接觸,能夠左右一縣吏治,決定一縣興衰,可謂位卑而任重。但這也是最不好乾的一個職位,明代文人袁宏道曾在信中說:

“弟作令,備極丑態,不可名狀。大約遇上官則奴,候過客則妓,治錢谷則倉老人,諭百姓則保山婆。一日之間,百暖百寒,乍陰乍陽,人間惡趣,令一身嘗盡矣。苦哉!毒哉!”

袁宏道這話什麼意思呢?上司來了要卑躬屈膝,官員過往要嬉笑逢迎,錢糧的事要管,移風易俗的事還要管。真是不勝其煩。上面千股線,下面一根針,中央各個部門的政策最後都要集中到縣衙落實,責任層層加壓、政策級級侵佔,事多權少、位卑任重,知縣的難也是當今基層工作的難。

D. 古代人管法官叫什麼

古代的法官一般都是由一方的縣令來當 比如明朝地方上就有按察使司專門主審案件 中央由刑部 御史台 大理寺等主審 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

E. 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別

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兩者之間的含義還差很多,縣令和知縣雖都是對縣太爺的稱呼,但是二者內涵不同。縣令出現的要更早一點,在戰國時期,秦朝就把人口一萬以上的縣的長官稱為縣令(人口一萬以下的小縣叫縣長)。後來,漢、魏、晉等都是這樣沿襲下來,而是不再區分人口多少,統一都叫縣令。

所以,在宋代,知縣要比縣令牛。從明到清,全部稱知縣,縣令消失。所以,很多影視劇中,把明清的縣太爺稱為縣令,是犯了常識性錯誤知縣只是七品芝麻官,但「縣官不如現管」,在基層,直接面對百姓,管著錢糧,實權還是大大的。縣令又被稱為「父母官」,父母心情好,怎麼都好說,父母心情不好,孩子們就等著挨收拾吧。 於是就有「滅門知縣」的稱呼。在那個人治社會,知縣要弄人,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所以,別拿豆包不當干糧。

F. 知州,知府,知縣有什麼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治安法官最早的任期不是治安法官,而是治安法官。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唐代,但這次知縣的真正含義,與明清也有很大不同,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記載找到唐代知縣的淵源。無德初,因隋家,為此向太子報仇。如果你不結婚,你就會成為州長。隨著歷史的發展,宋代的制度大致沿襲唐代的制度,直到元代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元代的知縣首次成為知縣,但知縣的權力並不像明清時期那麼大,這並不是一個特定的職位,只是一個代理人的傀儡職位,不常設立。在宋朝的歷史上,國家: 達魯加赤和智周是五,相同的知識從六,法官從七。下州: 達魯加赤,知州而出五貨,同知則為七貨,判官則為八貨,而盜竊之物。元代,直州也分為上、中、下直州,但由於不常設立,我們沒有做重點研究。在明朝,至州是相對完善的。分為直隸地區和直隸地區。直隸地州和直隸地州屬於同一級,類似於今天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或直轄市,屬於州和縣兩級,即管理正常的縣。范州二: 一州,有直隸州。是一個國家為基礎的縣,直隸國家為基礎的政府,和等級相同的商品。

明代史上的直州等級是在清代正式確立的。直隸直州是一年級,直州是一年級。行政官和行政官一樣,起源於唐朝,被稱為行政官。明朝時行政官成為縣轄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領。他的官階是鄭其品,即縣令。當然,還有一些縣級以下的縣,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鄉鎮,但我們今天不會詳細介紹。通過上面關於州、州、縣的歷史淵源的解釋,我想我們已經對這三者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它們之間的區別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的,其中直州相當於市級單位的最高行政長官,類似於今天的直轄市的黨委書記,而直立直州相當於自治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地方的書記級,總之,他比自治地方省長有更多的發言權。當然古代可能不像我們今天這么清楚,政府可能兼任市長和市委書記,

G. 縣令和知縣,有區別嗎哪一個官職更大

縣令和知縣,大家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都是縣長。但是縣令和知縣也是有差距的。一個是地方選的,一個可是朝廷派過去的。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知縣」比「縣令」的職權還要大,不僅管理一縣政務,還監管地方軍事。元朝不是漢人王朝,沒採用漢制,一縣之長既不是縣令,也不是知縣,而被稱為「縣尹」。明朝初期,為了掌控地方,朱元璋沿襲了宋朝的「知縣」制。清朝雖然不是漢人王朝,但是大部分制度都是沿襲明朝的,「知縣」便是如此。而「知縣」卻是朝廷選派的。從官職的高低來說,縣令大多是「正五品」官員,而知縣則是「正七品」官員。

H. 古時候的法官叫什麼

古代沒有專門的法官.特別是地方上,都是有地方官兼任的.地方官要兼任很多職責的.例如回答,縣官不但是縣長,還是稅務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城管局長,民政局長,糧食局長,財政局長等.地方官員兼任司法官員在我國歷代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省就發生一些變化.在省一級一般有個專門負責一省刑獄的官員.在宋代叫提刑按察使.一般是4,5品官員.宋慈就是曾經做過這個官職的.到了明代朱元璋把一省的權利分成3部分.民政,司法,軍事3部分.但是問題來了.這3個職位上面沒有管他們的人了.3個人呢互相牽制,平常關系好還好說,要是有點矛盾,那就麻煩了.於是明朝就設立了巡撫一職,但這不是固定的職位一般巡完是要回京城的.有事情才會出來一下.因為明代的巡撫一般是各部是侍郎.到了清朝,在省一級也有專門的負責司法的官員,是3品.而他的上級卻有個巡撫,這是個從2品的官職,但是是個固定職位.2到3個省還有總督.這些都是一級的司法官員.

I. 巡撫、知府和縣令他們分屬什麼級別的官職他們的公務是如何分配的分別管轄什麼

巡撫是明朝才出現的官 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的教訓 害怕哪些地方官員權利過大 就把一個省內的行政 司法容 軍事分開 長官分別是布政使 提刑按察使 都指揮使 大概到了永樂年間 朱棣發現一個省有三個長官對於處理政務不方便就想出了巡撫制度 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官互相扯皮 由中央下派京官去各地巡查 所以明朝巡撫不是固定的官職 到了清朝才成為固定的地方官 可以理解成省長 明朝要當巡撫至少要混個四品僉都御使才有資格下派到地方 省級巡撫一般都是各部的侍郎 副都御史知府 縣令這些是市 縣級別的最高行政長官 至於兼不兼軍事 這不好說 要看他官職兼不兼任軍事官職

熱點內容
行政法說明理由制度 發布:2025-08-20 11:48:01 瀏覽:233
瀘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0 11:46:41 瀏覽:883
合肥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8-20 11:39:39 瀏覽:753
城鄉規劃法是行政法 發布:2025-08-20 11:38:00 瀏覽:920
服務大局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0 11:27:27 瀏覽:375
蒙城法院抗疫 發布:2025-08-20 11:24:07 瀏覽:177
合同法中關於欺詐的認定 發布:2025-08-20 11:22:28 瀏覽:536
汶上律師姓名電話 發布:2025-08-20 11:22:22 瀏覽:347
周欣月法官 發布:2025-08-20 11:22:20 瀏覽:624
法律援助開局工作 發布:2025-08-20 11:14:34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