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發源概念

行政法的發源概念

發布時間: 2025-10-17 02:35:36

行政法發源有哪些

應該是「法源」吧?不是「發源」吧?
行政法的法源有:
1、憲法
2、行政法律
3、行政法規
4、部門規章
5、地方政府規章
在法國以及英美法系國家,行政訴訟的判例也是法源。英美法系下,一些慣例、習慣也是發源。

⑵ 中國古代法律起源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古代法律起源的特點:引禮入法,禮法結合;家庭本文,倫理法制;法為治世之具,緣法斷罪;無訟是求,調處息爭;法典體例上的「諸法合體,民刑不分」與法律體繫上的「諸法並存,民刑不分」。

基本特徵:

立法主體:君主製法,法律以君主意志為轉移;

指導原則:以禮教為指導原則和理論基礎;

法律的主要內容:諸法合體,以刑為主。法典中既包括實體法,也包括程序法;

在以刑法為主要內容的同時:也有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的相關規定;

司法與行政的關系:司法從屬於行政,不同等級的行政官員同時也是不同管轄范圍的司法官員。

(2)行政法的發源概念擴展閱讀

歷代行政法規

中國古代統治者也用法律作為管理行政機構和官吏的一種手段。歷代都制定了一些關於行政機構設置、職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規。中國古代雖然把各種律令混合制訂在一起,但唐以後也有單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適應奴隸制的需要,隨著權力機構的建立,產生了最初形態的行政法制。商代,「齊之以禮,齊之以刑」,禮法構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內容。但是,夏、商時期對政府機構的管理基本是以習慣法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時期的《周禮》(亦稱《周官》)中載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考工記》6篇。

《六典》即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禮、事四典實為行政法的內容。從此,奠定了中國古代行政法的基礎。

秦漢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封建國家,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關於職官建制、任免、銓選、考核之法;《內吏雜律》是關於京官政務之法規。

《行書律》是有關公文規定的法規;《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關經濟、手工業的行政管理法規,內容十分豐富,充分顯示了統一封建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⑶ 憲法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由於憲法規范的內容極為根本,所以,憲法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內權威容和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即法律體系以憲法為基石。而「憲法相關法」是指那些由憲法規定了基本原則而由法律具體化的重要制度,

具體包括政府組織法、選舉法、地方自治立法等多類。其中,政府組織法包括全國人大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等,教材中列舉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選舉法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地方自治立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3)行政法的發源概念擴展閱讀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前提和依據;

2、憲法推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3、憲法有利於對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進行保護;

4、憲法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促進非公有制的經濟發展。同時,憲法更有利於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以及創造性,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⑷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一、起源與發展:

1、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2、萬民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3、法學家活動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4、國法大全

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為重建和振興羅馬帝國,成立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進行法典編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後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規匯編。

二、原因: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4)行政法的發源概念擴展閱讀:

羅馬法的產生背景:

公元前7世紀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羅馬社會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基本對立的階級,氏族制度趨於解體。與此同時,「平民」階層逐漸形成。平民承擔羅馬大部分的稅收和羅馬軍事義務,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員,不能享有政治權利,不能與貴族通婚,也不能佔有公地。

正是平民為爭取權利同貴族進行的長期斗爭,客觀上加速了羅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進羅馬奴隸制國家與法律的形成。

公元前6世紀中葉,羅馬貴族被迫讓步,第六代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對羅馬社會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原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氏族部落,以地域關系來劃分居民,並按照財產的多少將居民劃分為五個等級。這次改革標志著羅馬氏族制度的徹底瓦解,羅馬奴隸制國家正式產生,羅馬從此步入共和國時期。

隨著羅馬奴隸制國家最終形成,羅馬法也隨之產生。當然,共和國早期的法律淵源主要是習慣法。羅馬法是一種反映羅馬奴隸主階級的意志,保護奴隸制的剝削關系,鞏固奴隸主階級在國家機關中的統治地位以及對奴隸的無限權力的社會規范體系。

⑸ 法國的行政法院由什麼組成

法國行政法院沿革
作者:張海斌
法國是「行政法之父」,是現代行政法的發源地。法國行政法的發展是隨著行政法院的產生與完善而逐漸成熟的。因此,對法國行政法院的沿革進行必要的梳理,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現代行政法的價值和精神。

眾所周知,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前,法國的行政權力掌握在資產階級手裡,而代表司法權的普通法院則掌握在封建貴族手中,兩者之間芥蒂頗深,相互抵牾。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以後,資產階級掌握的政府頒布了許多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法律,但這些法律的執行往往受到代表封建勢力法院的故意阻撓和破壞,因此,為規避干涉起見,資產階級以「三權分立」為理論武器,在 1790年8月制憲會議上制定了關於司法組織的法律規定:「司法職能和行政職能不同,現在和將來永遠分離,法官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行政機關活動,也不得因其職務上的原因,將行政官員傳喚到庭,違者以瀆職罪論」。自此,普通法院便喪失了行政審判的權力。

雖然在大革命時期,制憲會議禁止了普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權力。但是在禁止以後的十年內,並沒有考慮設立一個行政法院來專門管轄行政訴訟。法國公民對於行政行為的申訴,主要由被訴行政主體的上級機關受理,而最終的裁判權屬於國家元首。因此,這個時期雖然存在行政救濟,但是嚴格意義上的行政訴訟尚未產生。拿破崙上台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於 1799年通過憲法,決定設立國家參事院(即現在的最高行政法院)。國家參事院除了起草和審查法律外,還受理公民對於行政機關的申訴案件。但是,由於參事院的裁決必須以國家元首名義作出,此時行政裁判權仍由國家元首保留著。普法戰爭後,國家參事院一度被取消,但1872年即被恢復。同時規定,國家參事院以法國人民的名義行使行政審判的權力。據此,行政審判權不再是法國國家元首保留的權力,國家參事院在法律上成為了最高行政法院。後來根據1872年的法律,又成立了一個許可權爭議法庭,專門裁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之間的許可權爭議。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由於 1799年國家參事院的設立,並沒有取消部長對行政案件的裁決權。因此在當時,除非法律規定可以直接向國家參事院起訴,一切行政案件必須先由部長裁決,不服部長裁決,當事人才可以向國家參事院起訴。此即所謂「部長法官制」。1889年12月,最高行政法院在著名的卡多案件的判決里,正式否定了部長法官制,規定當事人不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可以直接向國家參事院(最高行政法院)起訴。自此,總體意義上的法國行政法院制度才正式形成,從而奠定了世界上最為典型的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並立的二元司法制度。

⑹ 什麼叫"大陸法系"什麼叫"普通法系"

一、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

二、普通法法系,又稱英美法系、海洋法系,是指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於英國,後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和地區。英美法系的主要特點是注重法典的延續性,以判例法為主要形式。

三、兩者的特點和區別:
1、從法律淵源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具有制定法的傳統,制定法為其主要法律淵源,判例一般不被作為正式法律淵源(除行政案件外),對法院審判無約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傳統,判例法為其正式法律淵源,即上級法院的判例對下級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有約束力。
2、從法典編纂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採用系統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單行的法律和法規。當代英美法系雖然學習借鑒了大陸法系制定法傳統,但也大都是對其判例的匯集和修訂。
3、從法律結構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基本結構在公法和私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傳統意義上的公法指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訴訟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從歷史上看,成文法代表立法機關(議會)的法律,普通主要代表審判機關(法官)的法律(判例法)。所謂衡平法是在普通法不能彌補損失的情況下所適用的法律,衡平法是對普通法的補充規則。
4、從法律適用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法官在確定事實以後首先考慮制定法的規定,而且十分重視法律解釋,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適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確定事實之後,首先考慮的是以往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與判例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規則或原則,這種判例運用方法又稱為"區別技術"。

⑺ 行政法的發源的形式是什麼

是法源形式,不是發源形式。
中國的行政法法源有:憲法、行政法律(例如《行政許可法》)、行政法規(例如《校車安全條例》)、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單行條例、自治條例等。
其它國家的行政法還有別的法源。法國、英國有行政法判例。英國有行政慣例。有時法學家學說也可能成為法源。

⑻ 什麼是現代政治與行政制度的發源地

一、 一般說來,行政訴權出現於歐洲中世紀時期,概括地說,行政訴訟分別內起源於法容國和英國,並按照不同的軌跡發展。正因為此,行政訴訟制度也才有英美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和大陸法系的行政訴訟制度之分。
二、 法國是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的發源地,也是大陸法系行政法的代表。法國的行政法院系統最早起源於拿破崙時期。 但行政訴訟在法國的確立卻比行政法院的出現要早得多,最早出現於中世紀時期.
三、在英國,行政訴訟最初可追溯到普通法的形成時期。 英國的行政爭議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一樣,均由普通法院管轄,沒有像法國那樣獨立於普通法院之外的行政法院系統。
法國學者從19世紀中葉開始研究行政審判、行政法院等問題,出版了最早的行政法學著作,最早地創立了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學,形成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行政法學派,如波爾多學派,巴黎學派等。實行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分離的「雙軌制」。

熱點內容
黃健律師 發布:2025-10-17 05:08:24 瀏覽:95
檔案袋社會評價法 發布:2025-10-17 05:06:42 瀏覽:849
道德是國家 發布:2025-10-17 04:43:43 瀏覽:824
法院體驗過程 發布:2025-10-17 04:35:50 瀏覽:182
鄉鎮工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7 04:35:16 瀏覽:5
畢節婚姻律師 發布:2025-10-17 04:34:25 瀏覽:298
公司並購中的法律風險及防控 發布:2025-10-17 04:30:09 瀏覽:542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法治 發布:2025-10-17 04:27:42 瀏覽:547
勞動法離職30聽 發布:2025-10-17 04:19:57 瀏覽:97
寶潔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7 04:12:13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