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訴訟地域管轄
⑴ 什麼是民事訴訟地域管轄的「原告就被告」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至第三十三條規定了9種屬於特殊地域管轄的訴訟。
(1)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2)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4)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轄;
(5)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6)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7)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損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受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8)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法院管轄;
(9)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航程終止地法院管轄。
10民事訴訟法對專屬管轄有何規定?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屬於專屬管轄的訴訟有以下三類:
(1)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2)因港口作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轄;
(3)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⑵ 刑事訴訟中的地域管轄怎樣確定
刑事訴訟中的地域管轄,是指同級人民法院之間按照各自的轄區在審理第一審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正常情況下,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
《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條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
針對或者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網路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
第三條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
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⑶ 民事訴訟法一般地域管轄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節 地域管轄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⑷ 如何確定訴訟管轄法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一版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權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⑸ 《民事訴訟法》規定 一般地域管轄中由原告所住地法院管轄的述訟有那些
具體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版原告經常居權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上海律師孫學龍希望能夠幫到你。
⑹ 法院審理案件的地域管轄制度
地域管轄就是按照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圍和當事人住所地來劃分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審判第一審民事案件的許可權。地域管轄根據各種不同民事案件的特點來確定。級別管轄只是確定民事案件第一審由哪一級法院審判,而地域管轄則是在確定級別管轄之後,再確定由哪個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轄。所以,只有根據地域管轄的規定,才能最後確定案件由哪一個地方的人民法院受理、審判。因此,級別管轄是劃分人民法院系統內上下級各自審判第一審民事案件的許可權,地域管轄則是確定同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民事案件的范圍。也可以說,級別管轄是確定縱向的審判分工,地域管轄是確定橫向的審判分工。
我國四級人民法院都是以行政區劃為標准設立的。基層、中級、高級人民法院有許多個,一個具體的民事案件,究竟由哪一個地方的人民法院管轄,亦即原告人到哪一個人民法院告狀打官司。民事訴訟法對地域管轄作出了一般原則規定,即原告到被告住所地法院打官司,並對某些案件的地域管轄作了特別規定。
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有
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其中第22、23條為一般地域管轄的規定,第24-33條為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
⑺ 民事訴訟管轄怎麼確定
(1)按照案件級別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根據案件標的額、影響、復雜程度來確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受案范圍。一般而言,由於我國基層法院設在縣一級行政區,因此,大量的案件由縣級法院受理。
(2)按照地域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地域管轄通常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適用「被告就原告」的原則。
(3)按照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特殊地域管轄主要適用於經濟合同糾紛,保險合同糾紛,票據糾紛,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等。
(4)按照專屬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具體規定是:①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②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③因港口作業發生糾紛引起的訴訟,專屬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7)法院訴訟地域管轄擴展閱讀:
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基於管轄權而產生,是對民事案件審判權的一種「恆定」,法院對於沒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無權審理。法定管轄又可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又分為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管轄實際上是著眼於法院與當事人或訴訟標的、訴訟標的物或法律事實的隸屬關系來確定的:從法院方面說,審理案件是它的職權,它應當有權審理發生在它轄區內的案件,在當事人的所在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等位於某一法院轄區內時,該法院應當有權審理。
從當事人方面說,則由於住所、訴訟標的物等處於某一法院轄區內而與該法院產生一種隸屬關系,一旦發生訴訟,就應當服從該法院的管轄。
⑻ 什麼是民事訴訟中的地域管轄
民事訴訟中的地域管轄是指根據案件的性質,當事人的地域情況等條件確定案件的回管轄范圍。答在民事訴訟中,基本的原則是「原稿就被告」,即以「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為主,原稿住所地法院管轄為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地域管轄做了如下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⑼ 民事訴訟管轄劃分有哪些
級別管轄①級別管轄的概念。級別管轄是指根據案件的性質和影響的范圍,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其特點是從人民法院系統的縱向方面來確定上下級法院之間對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不涉及人民法院系統內部的橫向管轄許可權與分工的問題。級別管轄又稱類別管轄。
②我國法律對級別管轄的規定。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所有第一審民事案件,都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
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此外,對下列幾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司法實踐,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國際海上運輸合同案件和海事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海事法院相當於中級人民法院)。
專利案件,一般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進行第一審。
地域管轄①地域管轄的概念。地域管轄是指以人民法院的轄區和民事案件的隸屬關系,劃分同級法院之間在各自的轄區內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地域管轄又稱為土地管轄或區域管轄。其特點是從人民法院系統內部橫向方面確定同級法院之間對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
②特殊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是指以訴訟標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來確定管轄法院。
專屬管轄
專屬管轄是指法律規定某些案件必須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不允許當事人協議變更,也不允許人民法院任意加以改變。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4條的規定,專屬管轄有以下三種:①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②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③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⑽ 法院地域管轄和級別管轄有何具體規定
民事訴訟法
級別管轄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九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地域管轄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