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怎樣認定職業放貸人
Ⅰ 法院認定的職業放貸人,已登記的抵押權如何分配
歸債權人所有
Ⅱ 職業放貸人定罪標准
職業放貸人目前不會判刑,我國《刑法》或《治安管理處罰法》暫時沒有對其進行懲罰規范專,也就是說屬放高利貸不算是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
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Ⅲ 兩年內放貸十次以上但沒有到法院起訴能定性為職業放貸人嗎
你是有錢人啊,自復己放貸還是通過制有資質中介公司放貸的,是正規的嗎?你這也算是投資,投資是有風險的,你放貸的款都能按時拿到利息,期限到了能收到本錢嗎,我周圍也有幾個有錢人放貸的,剛開始還是很獲利的,可是後來連本錢都要不回來了,打官司贏了,只追回三分之一,真是後悔莫及呀
Ⅳ 給一個人多次借款算職業放貸人嗎
你這個應該不算!
職業放貸人的認定和標准,一般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 1. 以連續三年收結案數為標准,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20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含訴前調解,以下各項同),或者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30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的;
️
2. 在同一年度內,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10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或者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15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的;
️
3. 在同一年度內,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涉及民間借貸案件5件以上且累計金額達100萬元以上,或者涉及民間借貸案件3件以上且累計金額達1000萬元以上的;
️
4. 符合下列條件兩項以上,案件數達到第1、2項規定一半以上的,也可認定為職業放貸人:
(1)借條為統一格式的;
(2)被告抗辯原告並非實際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將本金、利息支付給第三人的;
(3)借款本金訴稱以現金方式交付又無其他證據佐證的;
(4)交付本金時預扣借款利息或者被告實際支付的利息明顯高於約定的利息的;
(5)原告本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或到庭應訴時對案件事實進行虛假陳述的。
Ⅳ 法院如何避免成為職業放貸人「幫凶」
劉濤目前,社會上出現大批「專業」向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貸款」的人,借貸金額越來越大,且「放貸人」樂於通過訴訟程序將其非法利益合法化。那麼,如何避免法院成為「職業放貸人」的「幫凶」是擺在法院面前的一大難題。成因分析「職業放貸人」法律意識的「提升」。以前的「放高利貸者」多是一些文化層次較低的群體,在放貸的過程中明顯帶有簡單粗暴的色彩。而隨著我國公民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法律意識的提升,如今的「職業放貸人」已經脫離了簡單粗暴,取而代之的是「頗高的技術含量」,他們在放貸的過程中懂得規避法律,幾乎找不到「放高利貸」的痕跡。法院認定「高利貸」困難重重。在「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司法原則的指引下,加上「職業放貸人」高明的放貸手法,借款人想要證明借款屬於「高利貸」簡直難於登天,法院自然無法認定。對策建議刑事范圍內的有益嘗試。隨著「職業放貸人」群體的不斷擴大,其社會危害性也將越來越明顯,將職業放貸行為納入到刑法的規制范圍內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可以在刑法中增設「職業放高利貸罪」,通過刑事司法領域相對嚴謹的審查,為民商事案件中放貸行為的定性提供依據。民商事范圍內的有益嘗試。司法實踐中,經常會發現同一個人作為多個民間借貸糾紛的原告出現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們心裡也很清楚這些人就是「職業放貸人」,但是苦於認定的困難,也實在無暇對每一個案件都依職權進行細致的審查,造成了法院事實上成了「職業放貸人」的「幫凶」。對此,可以效仿美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在法院內部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那些高度疑似「職業放貸人」的當事人納入到法院的「黑名單」之中進行專門的審查。
Ⅵ 三年內起訴8起案件算職業放貸人嗎
法院會支持不用償還超過36%部分的利息的,低於24%年利率的部分利息是需要償還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如下:...
Ⅶ 職業放貸人案件為什麼法院現在不給執行
法院現在不執行不等於以後不執行,也許是法院在執行前查訪到目前執行尚內有難度;既然「職容業放貸人案件」已審理完畢並進入到執行程序,就應該相信人民法院執行的政策和能力;所以,你不必過余擔心,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隨時向法院執行部門咨詢!
Ⅷ 鄭州市管城區人民法院對職業放貸人立案標准
網上找的看看。以連續三年收結案數為標准,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基層法院民事訴訟版中涉及20件以上民間借權貸案件(含訴前調解,以下各項同),或者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30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的;
2. 在同一年度內,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10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或者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民事訴訟中涉及15件以上民間借貸案件的;
3. 在同一年度內,同一或關聯原告在同一中級法院及轄區各基層法院涉及民間借貸案件5件以上且累計金額達100萬元以上,或者涉及民間借貸案件3件以上且累計金額達1000萬元以上的;
4. 符合下列條件兩項以上,案件數達到第1、2項規定一半以上的,也可認定為職業放貸人:
(1)借條為統一格式的;
(2)被告抗辯原告並非實際出借人或者原告要求將本金、利息支付給第三人的;
(3)借款本金訴稱以現金方式交付又無其他證據佐證的;
(4)交付本金時預扣借款利息或者被告實際支付的利息明顯高於約定的利息的;
(5)原告本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訴或到庭應訴時對案件事實進行虛假陳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