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與繼承法法條
⑴ 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
喪偶兒媳不是《繼承法》第十條所規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內,通常情況下不能繼承公婆遺產。
但是,《繼承法》第十二條規定「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如果你繼母對你爺爺奶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可以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
但需要指出的時,繼承遺產必須是在你爺爺奶奶去世後,才能進行,他們在世時,繼承尚未開始,無權在他們生前分你爺爺奶奶的家產。
1、《繼承法》是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四號公布,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2、第十條: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林某與謝某物權確認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8)京02民終5535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林某。
委託訴訟代理人:王某,北京市冉民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訴訟代理人:江某,北京市騰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謝某。
上訴人林某因與被上訴人謝某物權確認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5)西民初字第3461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於2018年5月16日立案後,依法組成合議庭,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林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我一審時的全部訴訟請求;2、判令被上訴人承擔全部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1、我的舉證能夠證明我與林某1系父子關系;2、一審判決將DNA鑒定作為證明親子關系的唯一證據沒有法律依據,損害了我的合法權益。
謝某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對方的上訴請求和理由。1、上訴人的上訴超過法定期限,應予駁回;2、上訴人一審起訴的案由系物權確認糾紛並非繼承糾紛,本案不應直接確認上訴人的繼承權問題,其上訴請求超出審理范圍,應予駁回;3、上訴人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系林某1與安某之子,親子關系唯一可信依據系DNA親子鑒定,親緣關系鑒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且上訴人與林某1不具有親子關系已經過生效法院判決確認;4、切片不是訴訟證據,其損毀也非惡意,上訴人在林某1住院期間完全可以進行DNA鑒定但其並未進行鑒定;5、林某1去世前從未表示過有子女,在去世時,也未留下任何有兒子的遺囑,說明林某沒有兒子,應當尊重死者意願。
林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確認林某1去世後遺留有孔雀圖及壇瓶為林某、謝某共有;2、謝某承擔訴訟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林某系案外人安某之子。林某曾用名張某、馬某。謝某與林某1系夫妻關系。2010年10月24日,林某1死亡。
庭審中,林某稱其系林某1之子,對此林某提供如下證據:1、2010年11月18日,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做出公證書,其上載明:「……申請人謝某因繼承被繼承人林某1的遺產,於2010年11月11日向我處申請辦理繼承權公證。現查明如下事實:一、被繼承人林某1於2010年10月24日死亡。二、被繼承人林某1生前結過一次婚,配偶系謝某,二人未生育子女。謝某在與被繼承人林某1結婚前曾有過一次婚姻,謝某與其第一任配偶王某生育了三個子女:王某1、王某2、王某3,謝某與王某於1975年10月22日離婚。謝某與被繼承人林某1結婚時,謝某與前夫生育的三個子女均已成年並獨立生活,未與被繼承人林某1形成扶養關系。三、被繼承人林某1的父母均先於其死亡。四、申請人確認被繼承人林某1生前無遺囑,沒有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和夫妻財產約定。五、登記在林某名下有位於北京市×××3號幢號為1、2、3、4的平房十間(房屋所有權證編號:京房權證西私字第XX**號),上述房產的房屋所有權證和相關證據材料表明:上述房產系於被繼承人林某1與其配偶謝某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故上述房產為被繼承人林某1與配偶謝某的夫妻共有財產,其中一半的產權份額屬於林某1的遺產。六、現謝某表示要求繼承被繼承人林某1的上述遺產。依據以上事實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上述位於北京市×××3號幢號為1、2、3、4的平房十間(房屋所有權證編號:京房權證西私字第XX**號)系被繼承人林某1與配偶謝某的夫妻共有財產,其中一半的產權份額屬於林某1的遺產,依法應由林某1的配偶、父母、子女共同繼承。因林某1的父母均先於其死亡,且林某1終生未生育子女,其繼子女均未與其形成扶養關系,故被繼承人林某的上述遺產由其配偶謝某一人繼承」。後謝某取得北京市×××3號幢號為1、2、3、4的平房十間的所有權。林某提供該份公證用以證明謝某採用欺詐方式騙取公證處出具公證書。謝某對林某提供的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持異議,該份公證書所涉及的北京市×××3號房產案件已經由法院作出生效判決,故該公證書與本案無關。2、廣東傑思特聲像資料司法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書,該份鑒定意見書委託人為馬某,委託事項為信件物證圖像同一性鑒定,檢材為落款日期為2010年10月12日署名「林某1」和手寫字跡、內容涉及財產處分的私信復印件2張,鑒定意見為落款日期為2010年10月12日署名「林某1」和手寫字跡、內容涉及財產處分的私信第三自然段至以後部分是模仿字跡,不是林某1本人所寫。謝某對該份鑒定意見書真實性不予認可,鑒定委託人是林某個人,證明力不足,送檢材料是林某1私信復印件,不符合鑒定要求,林某沒有林某1手寫的其他書面相關材料,不能證明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3、北京華大方瑞司法物證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該份鑒定意見書委託方為林某2,委託鑒定事項為DNA親緣鑒定(是否為同一父系),鑒定意見為根據DNA遺傳標記分型結果,不排除林某與馬某具有同一父親親緣關系。林某提供該份證據證明林某與林某1大哥之子林某2經鑒定為同一父系的親緣關系。謝某認為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已經認定該份鑒定意見書不足以證明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4、林某1與林某的照片。證明林某與林某1的生理特徵比較相像,林某系林某1之子。謝某對此認為照片的取得來源是林某自謝某處竊取,且照片本身不能證明親子關系。5、照片兩張,內容為林某、林某1及古董收藏家在林某1家中鑒賞文物。謝某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可,且對來源的合法性提出質疑,林某主張確認的標的物不能證明為林某1所有。6、照片三張,分別為林某之母與林某1的合影、林某1的照片、林某之母安某在林某1之父林某1家中四合院的照片,用以證明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謝某對照片的真實性及來源的合法性均不認可。7、林某1在北京中關村醫院及北京宣武醫院的病歷材料,證明林某1死亡前曾進行過病理切片檢查,謝某將病理切片取走後銷毀。謝某提出已生效的法律文書中已經認定宣武醫院沒有林某1的病理切片,謝某確曾向北京中關村醫院借取過林某1的病理切片准備去解放軍307醫院進行檢查,但林某1表示相信宣武醫院,不同意轉院進行治療,故謝某將借取的林某1病理切片交予其本人保管,林某1後將該病理切片不慎毀損。8、北京市公安局交道口派出所出具的證明信,證明林某的曾用名及真實出生日期為1957年1月21日。謝某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可,證明信與戶籍檔案信息不符。9、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出具的DNA親子鑒定意見書,證明林某與之母安某之間具有親子關系,謝某認為該份鑒定系林某單方委託,不具有公信力,林某系在安某與馬某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出生,林某應該提供與安某、馬某之間是否具有親子關系的證據。9、林某1全家合影、林某1與大姐、大姐夫的合影、林某3與林某1的合影、林某3與大姐、林某1的合影、林某1與眾親屬的合影、林某1與母親謝某、侄子林某2的合影,林某提供上述照片證明只有家中親屬才能存有上述照片,其中有一部分是林某1交予林某,所以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謝某對照片的真實性及來源的合法性均不認可。10、胡某出具的證明,證明知曉林某1與安某之間的婚姻關系,以及林某由於歷史原因改姓的情況。謝某對該份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證明系由個人書寫,沒有出庭參與質證,不符合證據規則。11、劉某出具的證明,證明劉某知曉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謝某對該份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證明系由個人書寫,沒有出庭參與質證,不符合證據規則。12、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周某寫給民革中央主席的信件,證明周某知曉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謝某對該份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沒有原件,只有復印件,證明系由個人書寫,且不是給法院書寫,親子關系不能通過證人證言確定。13、石嘴山市公安局朝陽派出所出具的證明,證明1989年的戶籍資料保管不全,已經無法查詢。謝某對該份證據真實性不予認可。
生效的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1)西民初字第5096號民事判決書中寫明原一審程序中,林某申請對林某1與林某之間是否為父子關系進行司法鑒定。後法院按照鑒定機關的要求及林某的申請依法向林某1生前曾治療過的中關村醫院及宣武醫院調取相關病歷及病理切片。經法院向中關村醫院調查,中關村醫院回復林某1未在其醫院住院,僅是門診治療,故沒有病歷;林某1曾在其醫院做過支氣管鏡檢查,其醫院留有病理切片及臘塊,但林某1家屬謝某於2010年7月27日將該病理切片及臘塊借走,至今未予歸還。經法院向宣武醫院調查,宣武醫院向法院提供了林某1的相關住院病歷,但稱住院病歷中未有病理報告,故其醫院並沒有林某1相關病理材料。後謝某向法院陳述如下內容:「林某1的肺部病理切片於2010年6月25日經氣管鏡手術取得,並經蠟封、染色處理。在中關村醫院確診後經抗炎治療效果不佳。後轉至宣武醫院治療。第一次化療後,由於導致白細胞下降太快,在出院隨診期間,謝某於2007年7月27日向中關村醫院借取切片擬去307醫院作靶向治療,但林某1得知情況後表示,宣武醫院已經給換了新的抗炎葯並拒絕再作靶向治療,同時將切片收起來放在其包里。2010年8月3日左右,謝某向林某1要切片想還回去,但林某1稱其將切片擱包里時讓葯瓶給擠碎,扔了。上述切片和切片遭到損壞的時間發生在2010年8月初之前,當時林某1健在,切片本身並不是法律上的證據,謝某對此無任何責任」。由於目前沒有符合鑒定機構要求的林某的病理切片作為此次鑒定的檢材,故法院依法終止了鑒定程序,同時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林某雖提供了一系列證據,但其提供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其系林某1之子。關於林某申請的親子鑒定,林某雖主張由於謝某借走林某1的病理切片、致使切片損壞、導致鑒定無法進行,謝某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但謝某並非在訴訟期間借走切片,且林某也不能證明切片系在訴訟期間由於謝某的原因損壞,故對於林某的該主張法院不予採信。對於林某在訴訟期間提出進行親緣關系鑒定的申請,由於親緣關系鑒定並不足以證明林某與林某1之間的關系,故對該申請,法院不予准予。對於林某、謝某均認可的林某1生前立下的遺囑,該遺囑中明確說明訴爭房屋由謝某接管。因此,對訴爭房屋無論是依據遺囑繼承,還是依據法定繼承,在現有證據並不足以證明林某系林某1之子的前提下,林某主張繼承林某1遺留的訴爭房屋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馬某的訴訟請求。馬某不服提出上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終字第1626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馬某不服提出申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3)高民申字第00839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馬某的申訴請求。
訴訟中,法院向北京中關村醫院調取了林某1進行病理檢驗的病歷材料及切片借出的相關記錄。
本案中,林某提出鑒定申請,要求法院及鑒定機構調取北京中關村醫院存放的林某1病理切片的蠟塊進行司法鑒定,以便確認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法院與北京中關村醫院病理室及醫務處取得聯系,該院表示林某1病理切片的蠟塊存放於該院,法院如進行司法鑒定可以進行調取,但調取時必須有林某1之妻即謝某、林某、法院承辦人員、鑒定機構承辦人員同時在場辦理交接手續。謝某在辦理應訴手續時表示同意調取北京中關村醫院的蠟塊進行司法鑒定,鑒定機構由法院指定,法院委託北京中正司法鑒定中心對林某的申請進行司法鑒定,在調取蠟塊前謝某明確表示不同意進行司法鑒定,造成鑒定工作停止。經法院與北京中正司法鑒定中心聯系,該鑒定中心答復:1、進行司法鑒定的蠟塊面積很小,如進行鑒定可能造成蠟塊毀損及滅失。2、所進行鑒定的蠟塊由於存在其他化學成分的包裹,故對鑒定結果會有影響。3、由於利用蠟塊進行親子鑒定的技術含量很高,極有可能不能做出肯定性的鑒定意見,只能做出傾向性的鑒定意見或不能做出鑒定意見。4、關於蠟塊所呈現的細微的病理切片組織,如病理切片為癌變組織,故其內部的基因存在變異的可能,對鑒定結果會有一定的影響,同時該鑒定過程需要林某的生母安某參與。鑒於謝某訴訟過程中在先前同意進行司法鑒定情況下後拒絕進行司法鑒定,故法院無法依據雙方協商一致委託北京中正司法鑒定中心進行司法鑒定,法院示明雙方當事人後通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搖號確認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作為本案親子鑒定的鑒定機構。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接受法院委託後,於2017年4月10日向法院出具不予受理函,理由為從中關村醫院2010年6月30日出具的林某1病理檢查結果來看,當時採集的是「少量支氣管黏膜組織,」「考慮為分化較差的癌,鱗癌可能性較大,不除外有腺癌及小細胞癌成分」。鑒於法醫鑒定使用的STR遺傳標記在癌變組織中有較高的變異幾率,不宜作為個人識別和親子鑒定的樣本使用,故此案需要鑒定的檢材超出了我所的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故不予受理此案。林某收到該不予受理函後要求法院繼續委託北京中正司法鑒定中心對林某的親子鑒定申請進行司法鑒定,謝某明確表示不同意再次進行司法鑒定。
上述事實,有及林某、謝某陳述、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1)西民初字第5096號民事判決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終字第16264號民事判決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3)高民申字第00839號民事裁定書、照片、北京市中信公證處公證書、廣東傑思特聲像資料司法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意見書、北京華大方瑞司法物證鑒定中心出具的鑒定意見書、林某1在北京中關村醫院及北京宣武醫院的病歷材料、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出具的DNA親子鑒定意見書、北京市公安局交道口派出所出具的證明信兩份、胡某出具的證明、周某書寫的信件、劉某出具的證明、石嘴山市公安局朝陽派出所出具的證明、不予受理函、調查筆錄等證據材料在案佐證。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本案中,林某雖然提供了一系列證據,但其提供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其系林某1之子。關於林某申請的親子鑒定,鑒定機構以蠟塊樣本不能進行鑒定為由向法院出示了不予受理鑒定函件,由於無法得出親子鑒定結論,故不能認定,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林某訴訟請求確認物權共有的前提為林某與林某1之間具有親子關系,在現有證據並不足以證明林某系林某1之子的前提下,林某主張確認林某1去世後遺留有孔雀圖及壇瓶為林某、謝某共有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一審法院判決:駁回林某的訴訟請求。
二審中,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本院庭審過程中,林某稱除上訴狀中其對事實提出的異議以外,對一審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實無異議;林某上訴主張的孔雀圖和壇瓶其實是一個印有孔雀圖的壇瓶,是林某1去世後留下的。對此,謝某表示不予認可,謝某稱林某1去世後家裡確實有一個瓶子,但不是林某主張的壇瓶,林某主張的壇瓶是他人寄放在家中的,現在已經被取走。當事人對於一審法院認定的其他事實均無異議,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林某主張享有林某1去世後遺留孔雀圖及壇瓶的相應份額是否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林某上訴稱林某1與其系父子關系,對此,經本院核實,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2011)西民初字第5096號生效民事判決確認,由於沒有符合鑒定機構要求的林某的病理切片作為檢材,無法啟動鑒定程序,且林某提供的證據亦無法證明林某系林某1之子,故對於林某主張繼承林某1房屋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終字第16264號民事判決書對前述判決予以維持。林某不服提起申訴,最終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3)高民申字第00839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本案中,林某再次要求對林某1與其是否具有親子關系進行鑒定,但經一審法院委託,鑒定機構以蠟塊樣本不能進行鑒定為由向法院出示了不予受理鑒定函件,無法得出親子鑒定結論。且林某雖提交的相關證據並不能完整、明確的證明林某與林某1之間存在親子關系,亦不能明確其訴請的孔雀圖及壇瓶存在。綜上,林某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0元,由林某負擔(已交納)。
⑵ 婚姻法和繼承法的基本內容
根據《婚姻法》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專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屬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2)婚姻法與繼承法法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五條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⑶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現在的人們越來越不受道德的約束,所以就會出現未婚生子的行為,所以在現在的時代觀念的快速更新之下,慢慢的未婚生育的情況也更常見了,那麼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1
第一、非婚生女子的繼承權,依法受法律保護。《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該條的規定,把非婚生子女的地位視同婚生子女,也就是說,婚生子女享有的一切權利,非婚生子女同樣享有,且不允許任何個人、組織、法人加以危害和歧視,由此而引起的侵權,由侵權人承擔完全責任。
第二、養子女,《婚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該條的規定,是對合法成立的收養關系、因此而成立的養父母子女關系,與生父母子女關系完全等同,只有在養子女經合法手續解除關系後,這種地位才會喪失,除此,任何個人、組織、法人都不得解除這種關系或剝奪其地位。
第三、繼子女,《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繼父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對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該條的規定明確了繼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適用對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即繼子女取得了與親生子女同樣的法律地位。
第四、關於「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難以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夫妻離婚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確定》的復函明確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經夫妻協商同意,或雖未協商同意,事後丈夫認可的均適用《婚姻法》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對於事先未經得丈夫同意
事後丈夫也不認可的,只確認了與其生育婦女的關系,對生育婦女而言,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可視為非婚生子女,不管屬於何種形式而生,均適用《婚姻法》的相關規定。
我國婚姻法和繼承法都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一樣,享有平等的繼承權。如我國《婚姻法》第18條規定:「父母和子女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第19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我國法律之所以規定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樣享有平等的繼承權,這是因為,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樣,與生父母有直接的血緣關系,是直系血親。而且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樣,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是國家的一個公民,所以,國家法律應當一視同仁,加以保護。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2
非婚生子憑與父母之間存在血緣關系享有繼承權。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在繼承問題上均屬第一順序繼承人,其繼承權是法定的,不可侵害的。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樣,與生父母有直接的血緣關系,是直系血親。
而且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樣,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是國家的一個公民,所以,國家法律應當一視同仁,加以保護。《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一)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
(二)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或者受遺贈人喪失受遺贈權;
(三)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或者終止;
(四)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五)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如何維護非婚生子女的權益
1、禁止並打擊一切危害、歧視未成年的非婚生子女的行為。
2、明確非婚生子女的生母和生父。
3、強制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履行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直至該子女獨立生活為止。同時,確保非婚生子女對生父的遺產繼承權的實現。
4、建立和健全有關保護非婚生子女,尤其是未成年非婚生子女合法權益的親屬和法律制度,使非婚生子女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規范有序,落到實處。
5、強制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履行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直至該子女獨立生活為止。同時,確保非婚生子女對生父的遺產繼承權的實現。
6、建立和健全有關保護非婚生子女,尤其是未成年非婚生子女合法權益的親屬和法律制度,使非婚生子女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規范有序,落到實處。
我國民法典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樣的權利,而民法典則規定,在法定繼承中,非婚生子女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
非婚生子女為什麼有繼承權3
一、新婚姻法非婚生子有哪些規定?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同時廢止。
1、如果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現居住地的,由現居住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現居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一般來說,未辦理結婚登記生育第一胎子女,責令補辦結婚登記;未辦理結婚登記生育第二胎子女,徵收二倍的社會撫養費;未辦理結婚登記生育第三胎以上子女的,徵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會撫養費。
2、如果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在其戶籍所在地的,一般按照所造底撫養費繳納標准進行繳納。如果在當地沒有戶口,也就是說戶口還在原住地,如果也不在現住地上戶的,可以按照居住的進行繳納。由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戶籍所在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
3、如果當事人的生育行為發生時沒有被相關部門發現,未按時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由首先發現其生育行為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當地的徵收標准作出徵收決定。對於這類人群,一般來說非婚生育一個子女的,按照基本標準的零點五倍至兩倍繳納社會撫養費;非婚生育二個以上子女的,按照基本標準的五倍至八倍繳納社會撫養費。
4、當事人的社會撫養費只需繳納一次,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一個地方繳納過社會撫養費,在另一個地方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要求當事人再次繳納。一般來說,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二、非婚生子應由誰撫養
非婚生子女應該由誰撫養?法律要求對非婚生子女的撫養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樣,同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應由父母雙方共同承擔撫養教育的義務。實踐中,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非婚生子女由生母實際撫養,即與生母共同生活,那麼,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應負擔子女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負擔多少、負擔的方式,應根據子女的生父和生母的經濟狀況,先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成,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拒絕履行撫養義務的,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可訴請法院以判決的形式強制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依法履行撫養義務。
(二)、非婚生子女的生母與他人結婚的,若繼父願意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的,則生父的撫養費和教育費可酌情減少或免除。若繼父不願意負擔,則生父應支付的撫育費不能減免。
(三)、當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將孩子送與他人收養時,那麼孩子與收養人之間形成法律擬制的父母子女關系,這時,非婚生子女由養父母撫養,其與生父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除,其生父母不再負擔撫養義務。
(四)、非婚生子女的生父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即要求實際撫養子女時,可與子女的生母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請求法院作出處理。
法院應根據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成長的原則,並考慮雙方的具體情況確定由何方撫養。在非婚生子女有識別能力的情況下,還應徵求非婚生子女的意見。若法院審查後確定由生父實際撫養非婚生子女,那麼,非婚生子女的生母應負擔該子女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三、非婚生子有分財產的權利嗎
要知道私生子是否有分財產的權力,首先要明確私生子女享有哪些權力。
私生子女在法律上被稱為非婚生子女,是指合法婚姻之外生育的子女。我國法律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他們的法律地位與婚生子女完全平等。
首先,非婚生子女有權要求從父姓或從母姓,有權要求生父或生母給付生活費、受教育費,有權要求繼承生父或生母的遺產。當未成年的非婚生子女給他人造成損害時,其生父母也同樣有義務為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其次,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或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非婚生子女對於其所有兄弟姐妹來說,有監護權或被監護權,即年幼的非婚生子女有權要求其年長的婚生或非婚生兄姐承擔監護職責,當他們給他人造成損害時,其年長的婚生與非婚生兄姐有義務為其承擔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非婚生子女是有繼承財產的權力的。
⑷ 新婚姻法財產繼承順序是什麼
一、 遺產繼承順序 1、應該先看死者是否有 遺囑 ,有遺囑的,應按遺囑執行。 2、沒有遺囑的,應該確定哪些人可以作為 繼承人 。 繼承人分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其中配偶,不論男女 繼承權 是平等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 、養子女和有 扶養 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 撫養 關系的繼父母)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且不論男女繼承權是平等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俗稱爺爺、奶奶、姥爺、姥姥)。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二、 遺產繼承 分配 (一)法定原則 法定繼承 的 遺產分配 原則指的是在法定繼承中確定同一順序的 法定繼承人 應分得的遺產份額的基本准則。 繼承法 第13條對法定繼承的遺產分配原則做了明確規定,我們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1、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均等。這是法定繼承中遺產分配的一般原則,即同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應該平均分配遺產。該法條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 2、特殊情況下法定繼承人的繼承份額可以不均等。根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特殊情況」主要是指: (1)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給予照顧。繼承人只有同時具備生活有特殊困難和缺乏勞動能力的情形時,才能在遺產分配時中給予照顧,而且一旦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就應當給予照顧。 (2)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不是應該多分,不具有強制性。(3)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該不分或少分,這是繼承法中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重要體現。繼承人符合下列條件的,應不分或少分遺產:繼承人有扶養能力和條件;不盡扶養義務;繼承人協商同意也可以不均分。 (二)遺囑分配 遺囑繼承 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根據繼承法的規定,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時才能依遺囑繼承辦理: 1、沒有遺贈扶養協議。遺囑繼承效力高於法定繼承,低於遺贈扶養協議。因此,只有在沒有遺贈扶養協議或遺贈扶養協議無效、或雖遺贈扶養協議有效,但遺產中遺贈扶養協議尚未涉及的部分可以進行繼承。 2、被繼承人的遺囑合法有效。首先,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其次,遺囑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要件,因為只有合法的遺囑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3、遺囑繼承人沒有喪失、放棄繼承權,也未先於遺囑人死亡。繼承人必須具有繼承資格。喪失或放棄繼承權的遺囑,繼承人即不再具有繼承資格,不能再適用遺囑繼承;遺囑繼承人先於遺囑人死亡時,不適用遺囑繼承,也不發生 代位繼承 。 (三)遺贈分配 遺贈作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僅要符合法律行為一般要件,還要符合繼承法的特別規定。一個有效的遺贈須具備以下條件: 1、立遺囑人在立遺囑時,須有完全行為能力。 2、遺囑須意思表示真實、自願合法,遺囑人須對財產享有處分權,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3、受遺贈人須在遺囑生效時存在、未死亡。 欲使遺贈發生預期法律效果,須由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則視為放棄。 《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6868繼承權男女平等。 遺囑作為額外的收入,我們應該理智和客觀的進行對待。為了遺產而導致家人疏離,對簿公堂,又何嘗不是一種親情的損失。現在很多的家庭都已經是獨生子女,面臨這樣的問題比較少。新婚姻法財產 繼承順序 的規定,如果當事人聯系不上如何處理,具體咨詢專業的 律師 。
⑸ 婚姻法財產法繼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結 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四章 離 婚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計劃生育。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二章 結 婚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
(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第八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九條 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第十一條 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十二條 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十三條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第十五條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 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第二十條 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 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 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第二十六條 國家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七條 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 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第三十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第四章 離 婚
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離婚後,男女雙方自願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復婚登記。
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
第三十八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五章 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
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第四十七條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第四十八條 對拒不執行有關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財產分割、遺產繼承、探望子女等判決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有關個人和單位應負協助執行的責任。
第四十九條 其他法律對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一條 本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第四條 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六條 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七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十八條 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二)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二十條 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繼承人中無人知道被繼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繼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繼承人生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負責通知。
第二十四條 存在遺產的人,應當妥善保管遺產,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爭搶。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十六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一)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
(二)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
(三)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的;
(四)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五)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第二十八條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第二十九條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於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採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第三十條 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第三十三條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第三十四條 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財產繼承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六條 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財產法似乎沒有這一說,概念太籠統。